吴文英 八声甘州·灵岩陪庾幕诸公游

《八声甘州·灵岩陪庾幕诸公游》是宋代词人吴文英的作品,被选入《宋词三百首》 。这首词是作者游苏州灵岩山时所作 。开头紧贴“灵岩”之“灵”字,说此山是天上星星坠落而成,联想浪漫 。“幻”字续写灵岩云树贴天,吴王建宫馆于此的史实 。“醉风射眼”转写怀古之情,昭示出吴王之所以败亡的根源 。下阕第一句,承上将吴王失败的原因点明,认为范蠡是明智的“倦客” 。“问苍波无语”呼应开头,唤起今世之忧 。接着感叹自己壮志未酬的哀愁 。全词将景物、历史和词人自身的感情融为一炉,意境苍茫,感情沉郁,读之催人泪下 。
【吴文英 八声甘州·灵岩陪庾幕诸公游】 
原文
八声甘州·灵岩陪庾幕诸公游
渺空烟四远,是何年、青天坠长星?幻苍厓云树,名娃金屋,残霸宫城 。箭径酸风射眼,腻水染花腥 。时靸双鸳响,廊叶秋声 。
宫里吴王沉醉,倩五湖倦客,独钓醒醒 。问苍波无语,华发奈山青 。水涵空、阑干高处,送乱鸦斜日落渔汀 。连呼酒、上琴台去,秋与云平 。
 
注释
①灵岩:又名石鼓山,在苏州市西南的木渎镇西北 。山顶有灵岩寺,相传为吴王夫差所建馆娃宫遗址 。
②庾幕:幕府僚属的美称 。此指苏州仓台幕府 。
③名娃:指西施 。
④残霸:指吴王夫差,他曾先后破越败齐,争霸中原,后为越王勾践所败,身死国灭,霸业有始无终 。
⑤时靸(sǎ):拖鞋 。在这里作动词用 。
⑥双鸳:鸳鸯履,女鞋 。
⑦五湖倦客:指范蠡,亡吴后游五湖而终 。《越绝书》逸文云:“西施亡吴国后,复归范蠡,同泛五湖而去 。”
⑧琴台:在灵岩山上 。
 
翻译
云烟渺渺,四周是多么的空阔辽远啊!是什么年代,从青天陨落巨星,幻化为苍翠的山崖、白云缭绕的树木、绝世佳人藏娇的金屋,没落霸主盘踞的宫室 。采香泾水直如卧箭,风儿射来,眼睛酸溜溜的,这曾被宫中脂粉所污的流水,又沾染了败花的腥味 。仿佛不时地还能听到西施那双木屐在踢踢踏踏地响,那是长廊畔风吹黄叶发出的秋声 。
 
宫中沉醉于酒色的吴王夫差中了美人计,让清醒的范蠡替越王勾践成了大功,这无异是吴王自己为他创造了机会,请他去过漫游五湖、独自垂钓的隐逸生活 。我将古今兴亡之理问苍波,苍波默默无语,我的鬓发已经花白,又怎奈山色依然青青 。浩渺的太湖水包涵着天空,我在高处凭栏眺望,目送着斜阳无数暮鸦的乱纷纷中渐渐地向渔夫的汀洲落去 。我连声高呼把酒带上,再上琴台去,欣赏一下最高处秋色与白云齐平的景观 。
 
赏析
吴文英是南宋的一位奇才雅士,但他一生政治不得志,终志只能将满腹经纶寄之于词曲 。既便如此,世人也多认识不到他的惊才绝艳 。本篇有小题,曰“陪庾幕诸公游灵岩” 。庾幕是指提举常平仓的官衙中的幕友西宾 。灵岩山,在苏州西,以吴王夫差的遗迹而有盛名 。这首词,通篇以一个“幻”字为眼目,借叙写吴越之争的史事写时世的兴亡和自己的一腔悲慨 。由此字生发全篇,词笔如波似云,令人莫测其思 。读来令人瞠目称怪 。
 
开篇几句,向为选注家点断为“渺空烟四远,是何年、青天坠长星?”这是因为拘泯于现代“语法”而不了解汉文音律的缘故 。词原本是音乐文学,当时一篇写就,立付歌坛,所以以原谱音律节奏为最要之“句逗”,然而长调长句中,又往往会有一二处文义断连顿挫的地方,本来可以恰好与音律相合亦不妨小小变通旋斡,而非机械得如同读断“散文”、“白话”一般 。以世俗的“常识”而推,时、空二间,必须有所区分,不可混语 。故“四远”为“渺空烟”之事,必属上连;而“何年”乃“坠长星”之事,允宜下缀 。实际上,在吴文英的意念理路上中,时间与空间原本是不必明确区分的,二者完全可以错综交织在一起 。如此处梦窗先则纵目空烟杳渺,环望无垠——此“四远”也,空间也,然而却又同时驰想:与如彼之遥远难名的空间相伴者,正是一种荒古难名的时间 。
 
所以眼睛看见无边的空间,就能悟到没有开头的远古时代——于是乃设问云:此茫茫何处,渺渺何年,不知如何遂出此灵岩?莫非坠自青天之一巨星乎?而由此坠星,遂幻出种种景象与事相:“幻”字,在这里指的应是幻化而生的意思 。灵岩山上,乃幻化出苍崖古木,以及云霭烟霞……,乃更幻化出美人的“藏娇”之金屋,霸王盘踞的宫城 。至此,才从容地将主题烘托而出 。笔似十分暇豫,然而主题一经引出,便乘势而下,笔笔勾勒,笔笔皴染,亦即笔笔逼进,生出层层“幻”境,呈现于读者面前 。
 
以下以“采香径”再展想象的历史图画:采香径乃是吴王宫女采集香料的地方,一水其直如箭,故又名箭泾 。宫中脂粉,流到宫外,以至溪流皆为之“腻”,语意出自杜牧的《阿房宫赋》:“渭流涨腻,弃脂水也 。”这是脱化古人,不足为奇,足以为奇者,“箭径”而续之以“酸风射眼”,“腻水”而系之以“染花腥”,遂将古史前尘,与目中实境(酸风,秋日凉冷之风)幻而为一,不知其古耶今耶?感慨系之 。“花腥”二字尤为奇怪,大概是说吴宫美女,脂粉成河,流出宫墙,不仅使所浇溉的山花染着脂粉之香气,而且还带有人体的“腥”味 。
 
接下来,又以“响屧廊”的典故增一层皴染 。相传吴王筑此廊,“令足底木空声彻,西施着木屧行经廊上,辄生妙响 。”词人置身廊间,妙响已杳,而廊前的木叶,在酸风的吹拂下,飒飒然别是一番滋味——当日之“双鸳”(美人所着鸳屧),此时之万叶,不知哪个是真,哪个是幻?又不禁感慨系之矣!词人那变幻无端的笔法,在给读者展现出一个幻景丛叠的意境后,适时一束,自然地过渡而下 。
 
下片开头另换一种笔调,看上去仿佛是大发议论,实际上仍在抒发感慨之情 。其中意味大概是说:吴越争雄,越王勾践为了报仇,使美人计,派范蠡进西施于夫差,夫差被她迷惑之,其国于是灭亡,越仇得报 。然而什么是范氏功成的真正原因?回答是:吴王的沉醉 。假如他能不耽沉醉,范氏怎么能功成而遁归五湖,以垂钩游玩来庆祝吴的灭亡呢?所以不是勾践范蠡有能,而是夫差甘愿乐为的结果!“醒醒”,与“沉醉”对映 。——为昏迷不国者下一当头棒喝 。古事已逝现在又当如何?欲问苍天而苍天无语 。终究谁能回答?天似无情,山又何若?回答说:山亦笑人——山之青永永,人之发斑斑矣 。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欤?抑古往今来,山青天苍,人事自不改其覆辙乎?这一疑问,最终仍是未能解开 。
 
倚危栏,眺澄景,见沧波巨浸,涵溶碧落,直到归鸦争树,斜照沉汀,一切幻境沉思,重新回归现实,不禁百端交集 。“送乱鸦斜日落渔汀”,是一篇之警策,全幅之精神 。一“送”字,尤为神笔!另外,乱鸦斜日,可以说是写实,但若说是比兴,也觉相宜 。大抵高手遣辞,都是手法超妙,涵义丰盈 。
 
结尾更归振爽 。琴台,在灵岩,本地风光 。连呼酒,一派豪气可见 。秋与云平,更为奇绝 。在词人意中,“秋”亦是一“实体”,既可以“移动坐标”,也可以“计量”,所以说一登琴台最高处,才觉得刚才的栏干,不足为高,等到更上层楼,直近云霄,才发现“秋”与云乃在同等“高度” 。用现在的话说,“云有多高,秋就有多高!”高秋自古即为时序之堪舒望眼,亦自古为文士之悲慨难置 。旷远高明,又复低徊宛转,如此,此篇之词境,也真可谓是奇境了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