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养浩 朱履曲·鹦鹉杯从来有味

《朱履曲·鹦鹉杯从来有味》是元代著名文学家、散曲家张养浩所作的一首小令,选入《元曲三百首》 。这支小令以“鹦鹉杯”、“凤凰池”借代官场生活,形象地写出了官场生活的豪奢与腐朽,对虚伪官员的充满厌恶与斥责和对官场生活充满厌倦,写出了辞官归隐之乐,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
 
原文
鹦鹉杯从来有味①,凤凰池再也休题② 。荣与辱展转不相离 。挂冠归山也喜③,抬手舞月相随 。却原来好光景都在这里 。
 
注释
①鹦鹉杯:鹦鹉螺(一种海螺)壳制成的酒杯 。李白《襄阳歌》:“鸬鹚杓,鹦鹉杯,百年三万六千日,一日须倾三百杯 。”此用其意 。
②凤凰池:中书省的别称 。《通典·职官》:“魏晋以来,中书监令掌赞诏命,记会时事,典作之书 。以其地在枢近,多承宠任,是以人固其位,谓之凤凰池焉 。”题:通“提”,提起 。
③挂冠:东汉逢萌在长安,因不满时政,解冠挂于东都门而归 。后因以“挂冠”作为弃官的代称 。
 
翻译
酒杯里一向有至味可恋,再别提什么去朝中求取高官 。荣耀与耻辱,互相纠缠,无法分断 。辞官回还,青山也与人一样喜欢 。举手狂舞,月光随着身影一同翩跹 。啊,原来最动人的光景,就在这一切中间 。
 
赏析
起笔以“鹦鹉杯”与“凤凰池”两种借代相峙而出,分别代表了放旷诗酒与热衷名利的不同人生态度 。前者“从来有味”,后者“再也休题”,作者的观点十分明朗 。第三句“荣与辱展转不相离”,富于哲理,正是作者决定取舍的理论依据 。这一句虽以“荣”与“辱”相提并论,其实是以“荣”为主语,揭示出荣华难恃、乐极悲生的生活常理 。因此,全句在曲中便起了承上启下的中枢作用 。
 
“挂冠归”上应“凤凰池”,正是基于荣尽辱来的危险而果决采取的明智举动 。“抬手舞”上应“鹦鹉杯”,正是任酒放情、散诞逍遥的形象表现 。值得注意的是,作者巧妙地将“山”、“月”拉来作了陪主之宾 。挂冠归隐,青山迎人,似与归客一同分享着欣喜;而“抬手舞月相随”,则不由使人联想起李白《月下独酌》的“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的多情境界 。将自身的感情赋予周围无生命的事物,使这两句关于归隐生活“好光景”的叙写,更显得亲切有味 。
 
如果说以上弃官乐隐的内容,在元散曲中已屡见不鲜,那么末句则是别具一格的神来之笔 。
 
【张养浩 朱履曲·鹦鹉杯从来有味】作者对“鹦鹉杯”、“凤凰池”的优劣久已判然于心,于结尾都仍表现出顿悟式的欣喜,便强调了“好光景”只在山林不在官场的事实 。一个“都”字,代表了作者的无穷感慨,也体现了他的豪放得意之情 。这一句看似平实,却耐人咀嚼,其作用几无他句可代 。散曲的曲味,往往就表现在这种画龙点睛的平常语上 。

-- 展开阅读全文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