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汉卿《窦娥冤》何以被误读千年 关汉卿

关汉卿是中国古代最伟大的戏剧家,一生创作了很多伟大的戏剧作品 。关汉卿的创作范围十分广阔,包括历史公案,风月爱情等多种题材,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关汉卿的作品中,女性主角占比很大 。关汉卿在戏剧天地纵横驰骋发挥着自己的心智和才能 。他创作了大量的妇女题材的杂剧,在关汉卿现存的十八个剧本中,就有十二个是以女性为主角的剧本 。在以男权为中心的封建社会,尤为可贵 。关汉卿笔下的女性形象都比较有性格、有活力、光彩照人 。在他的笔下,丫头、小姐、贤妻、良母、寡妇等系列的妇女形象形成一个丰富多彩的人物画廊 。


而杂剧中的旦角则大多是风尘女子,如关汉卿笔下的宋引章,赵盼儿等 。杂剧的女角都具有“痴”“浪”“辣”的特点 。女性人物形象的成功塑造,成为中国古代文学史上一道亮丽的风景 。关汉卿的大多数作品都反映了妇女的悲惨遭遇,对她们的身世遭遇寄予无限的同情和深切的关注 。关汉卿生活在元代初期,对当时的社会黑暗与矛盾有较清醒的认识,显得自然天成 。但是由于戏剧的衰弱,关汉卿的作品被大众所知道的其实很少,《窦娥冤》算是唯一一个为大众所知道的作品 。然而遗憾的是,这部作品一再被误读,真实的窦娥,其实大部分人并不知晓 。


一、 窦娥是一个老实巴交的农村妇女?
在一般人眼中,窦娥应该是一个老实巴交的农村妇女形象 。窦娥应该一定是蓬头垢面,像一头老牛 。然而这却实实在在是一个天大的误解 。准确地说,窦娥并不是妇女,她虽然是寡妇,但无论是从年龄还是人生经历而言,都更像一个少女 。窦娥的爸爸是窦秀才,问蔡婆婆借了二十两银子,还不起 。窦秀才的女儿,那时候七岁,生得可喜,长得可爱 。蔡婆婆于是想着要让这个小姑娘做童养媳 。
窦娥的命是很苦的,她的名字很多人都不知道,叫做端云,其实还算一个颇为文雅的名字呢 。端云三岁上亡了母亲,她的爹又一贫如洗 。最后她的爹窦天章为了上朝取应,干脆将女儿端云送与蔡婆婆做儿媳妇去 。


当然,窦天章是清醒的,他心里十分清楚:这个哪里是做媳妇?分明是卖与他一般 。然而这个父亲是多么狠心:小生今日一任的将女孩儿送来与婆婆,怎敢说做媳妇,只与婆婆早晚使用 。然而这是落魄男人丧气的话,这个爸爸的心里其实还是十分挂念女儿的,他说:婆婆,端云孩儿该打呵,看小生面则骂几句;当骂呵,则处分几句 。孩儿,你也不比在我跟前,我是你亲爷,将就的你 。你如今在这里,早晚若顽劣呵,你只讨那打骂吃 。我儿啊,我也是出于无奈!
还好蔡婆婆其实并不算坏人,她说:“媳妇儿,你在我家,我是亲婆,你是亲媳妇,只当自家骨肉一般 。”按道理,被爸爸送给蔡婆婆做童养媳,那是寄人篱下,当然应该是唯唯诺诺,十分懦弱 。但是窦娥却并没有这样 。


首先,窦娥是书香门第,因此颇有些诗书气质 。

【仙吕】【点绛唇】满腹闲愁,数年禁受,天知否?天若是知我情由,怕不待和天瘦 。
这一句,可以说赛过多少才女,小姐 。这个腹有诗书的窦娥,也绝对不是唯唯诺诺,任人驱使 。当蔡婆婆把张驴儿父子带回家之后,窦娥是极力反对的 。“婆婆,这个怕不中么!你再寻思咱:俺家里又不是没有饭吃,没有衣穿,又不是少欠钱债,被人催逼不过;况你年纪高大,六十以外的人,怎生又招丈夫那?”她甚至笑话自己的婆婆是“女大不中留” 。她义正言辞,数落婆婆:“婆婆也,你岂不知羞!”
由此可见,窦娥还是颇有几分性子,也颇有几分可爱的 。
二、 窦娥是一个反抗的斗士?
说到窦娥,我们过去都说她是一个反抗的斗士,似乎能够凭借一己之力去对抗整个元代的腐朽统治和社会罪恶 。窦娥之美,就美在反抗精神,云云 。这又是一个天大的误会 。窦娥的能动性是十分孱弱的,张驴儿父子还是大摇大摆住进了家里 。不仅如此,她还是要小心伺奉婆婆 。但是这完全不能够说明窦娥软弱 。窦娥的美,就美在这看似懦弱的善良之中 。这也是中国传统妇女的普遍美德!


善良的小窦娥有多美?
蔡婆婆身体不舒服,窦娥说:“有俺婆婆不快,想羊肚汤吃,我亲自安排了与婆婆吃去 。”但是在照顾婆婆的同时,她仍旧不忘劝诫:“婆婆也,我这寡妇人家,凡事也要避些嫌疑,怎好收留那张驴儿父子两个?非亲非眷的,一家儿同住,岂不惹外人谈议?”
本是张郎妇,又做了李郎妻,这在窦娥看来,是不能接受的 。当然,这也符合古代一般妇女的贞节观 。关汉卿的神奇之处,就在于本色当行,不拔高,很朴实 。
之所以说窦娥美,美在善良,是因为她可以为了自己的亲人,牺牲自己 。
恰消停,才苏醒,又昏迷 。捱千般打拷,万种凌逼,一杖下,一道血,一层皮 。


这是窦娥所受的酷刑!窦娥就是不招 。然而当官员要打蔡婆婆时,(正旦忙云)住、住、住,休打我婆婆 。情愿我招了罢,是我药死公公来 。
这就是善!
婆婆也,我若是不死呵,如何救得你?
这句话,把窦娥善良的本性彰显无遗!
小窦娥就要被押赴刑场了,她却提出了一个奇怪的要求:前街里去心怀恨,后街里去死无冤,休推辞路远 。为什么?因为,她怕的是从前街经过,被蔡婆婆看见,婆婆要伤心!这就是善良之美 。


三、 窦娥的三桩誓愿让她的人设崩塌?
至此,我们知道,窦娥是很善良的,也是一个可爱、活泼的女孩 。但是,很多人对窦娥的三桩誓愿颇有意见 。因为血溅白练还好说,是为了昭雪冤屈;六月飞雪,也好说,是为了感天动地;但是干旱三年呢?这不是让无辜的百姓受苦吗?干旱三年是什么概念,《琵琶记》中的陈留郡,就曾经干旱三年 。那一定是饿殍遍野,横尸满地!由此,很多人说窦娥是很自私的,为了自己的一己私愤,就让万千凡人陪葬?
此言差矣!
虽然我们说窦娥身上,确实有一些诗书气质,但是她并非可以治国平天下的士大夫 。她只是一个普通的受屈的女孩 。她临终前发出的三桩誓愿,并不可能去考虑什么殃及百姓 。如果一个人,在冤屈至死,都不敢骂几句狠话的话,是不是太过虚假了呢?所谓的三桩誓愿,如果说是确指其事,毋宁说只是一种情绪的宣泄!而窦娥此时此景下的冤屈,或许在情绪上,与干旱三年的人间地狱,并无高低之分 。只是前者是窦娥一个人的炼狱,后者是整个人类的炼狱罢了 。此其一!


第二,窦娥发出三桩誓愿,她自己会相信一定会灵验吗?当然不可能!因为她只是一个普通人,又不是神 。真正让三桩誓愿应验的不是窦娥,而是天道!因此,干旱三年,并非窦娥之错,而是天道如此 。而所谓的天道,实则又是人祸,是元代的昏聩的统治,是张驴儿这样的人的道德人伦的败坏所导致 。此其二!
第三,窦娥是十分善良的,也是十分美丽的 。三桩誓愿,其实也是一次美丽的葬礼 。关汉卿写的是戏剧,所谓戏剧就是舞台上的演出的故事 。观众当然不希望看到窦娥的血被泥土沾污,更不愿意看到窦娥成为一副冰冷的尸体 。观众还不愿意看到窦娥就这样孤独地离开人世 。虽然最后一折,窦天章得官回来为窦娥伸冤,但是在法场之上,观众是一定会有所要求的 。要求很简单,窦娥不能这样随便就死 。于是血溅白练,白雪裹尸,干旱三年让所有人铭记窦娥的冤屈,实则是参与窦娥的葬礼 。窦娥死得美丽,高傲,令人荡气回肠 。如果把戏剧舞台的所有艺术处理,都等同于真实,并横加道德评判,那就太无趣,也太无情了,焚琴煮鹤何异 。


关汉卿是现实主义的大师,也是艺术的大师 。关汉卿的所有笔墨,其实都是在用一个悲剧性的故事去衬托窦娥的美和善,当然还有真 。今天读这部作品,起码应该将窦娥还原到一个真实的层面,然后细细去品味她的善良和美丽 。
【关汉卿《窦娥冤》何以被误读千年 关汉卿】最后的第四折,之所以要让窦天章回来,其实质就是要还原窦娥“女孩儿家”的本质 。她不过是一个受了伤的女孩儿家,父亲的怀抱才是她避风的港湾 。如果意识到这一点,或许对窦娥的误读可以终结了!
-- 展开阅读全文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