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谷雨过后天气还会冷吗,谷雨过后是不是就热起来了

导语:从节气的排位来看 , 谷雨排在第六位 , 也是春季节气的最后一位 , 这就意味着 , 谷雨过后 , 我们便迎来了夏天 。但这仅是天文上的含义 , 而在气候上 , 谷雨之后还不是夏天 。那么 , 2022谷雨过后天气还会冷吗?一般谷雨过后是不是就热起来了?下面我们一起来了解 。
2022谷雨过后天气还会冷吗 谷雨过后是不是就热起来了
谷雨过后天气
谷雨前后气温会出现大幅度的上升 , 一般地区都不会冷了 , 但是具体的还是要依据你所在地方的天气预报来看 。
众所周知谷雨是春季的最后一个节气 , 也是气温正式回升的一个分水岭 , 谷雨过后 , 气温会越来越高 。谷雨节气后降雨增多 , 雨生百谷 。雨量充足而及时 , 谷类作物茁壮成长 。谷雨时节的南方地区 , "杨花落尽子规啼" , 柳絮飞落 , 杜鹃夜啼 , 牡丹吐蕊 , 樱桃红熟 , 自然景物告示人们:时至暮春了 。这时 , 南方的气温升高较快 , 一般4月下旬平均气温 , 除了华南北部和西部部分地区外 , 已达20℃至22℃ , 比中旬增高2℃以上 。
谷雨的时候天气以温暖为主 , 气温基本上稳定在20°左右 。
谷雨前后气温大概多少度是很多人都有的疑问 , 不过依照往年来看每每再此期间除了北部和西部部分地区外 , 已达20℃至22℃ , 比中旬增高2℃以上 。华南东部常会有一、二天出现30以上的高温 , 使人开始有炎热之感 。低海拔河谷地带更是已进入夏季 。
谷雨节气正值暮春时节 , 白天气温回升较快 , 但昼夜温差较大 。所以大家要想再此期间出行的话建议大家多拿一件外套御寒 。另外谷雨节气后降雨增多 , 空气中的湿度逐渐加大 , 此时我们在养生中应遵遁自然节气的变化 , 针对其气候特点进行调养 。同时天气转温 , 室外活动增加 , 但这时杨絮、柳絮四处飞扬 , 过敏体质的朋友应注意防止花粉症及过敏性鼻炎、过敏性哮喘等 。也可每天早晚用冷水洗鼻和揉搓鼻翼 , 可改善鼻黏膜的血液循环 , 有助缓解鼻塞、打喷嚏等过敏性鼻炎症状 。
谷雨气候特点:
谷雨气候
风沙
按照二十四节气 , 谷雨是春季的最后一个节气 , 处在暮春时节的谷雨 , 意味着春将尽 , 夏将至 , 冷空气大举南侵的情况比较少了 , 但影响北方的冷空气活动并不消停 。
4月底到5月初 , 气温毕竟要比3月份高得多 , 土壤干燥、疏松;空气层不稳定 , 上层风动量下传 , 锋面气旋活跃 , 共同引发的大风、沙尘天气比较常见 。
1993年、1995年、1998年、2005年的谷雨期间 , 都出现了强沙尘暴、沙尘暴 。其中 , 1993年5月5日发生在甘肃省金昌市的黑风 , 瞬时最大风速达34米/秒(12级) , 能见度陡降为零 , 风沙形成的沙暴壁高达300-400米 , 上下有三层结构 , 每层有一球状尘团滚动 , 最下层呈现黑色 , 中上部红黄相间 , 以每小时90公里的速度自西向东移动 , 各地的气温急剧下降 , 最低气温降到-2-2℃ 。造成人员重大伤亡和经济损失 , 至今令人毛骨悚然 。
大范围的浮尘天气 , 昏黄的天空 , 落下的黄尘 , 让诗人所描绘得草长莺飞、花红柳绿、春意盎然的景象黯然失色 。
春旱
淮河流域是江南春雨和北方春旱区之间的过渡地区 , 从秦岭、淮河附近向北 , 春雨急剧减少 。
谚语云:“清明谷雨雨常缺” , 意思是说 , 在这两个节气期间 , 雨水紧缺 。谷雨期间 , 海南岛、川西、广西西部、西北、华北的人们更加渴望雨水 , 一般年景 , 晴天多、日照强、蒸发大、多风沙、空气干 , 此时的雨水更是贵如油 。越冬作物冬小麦、油菜等进入成熟期需要雨水 , 春天播下的谷子、玉米、高粱、棉花、蔬菜等 , 也要有雨水才能根深苗壮 , 茁壮成长 , 此时下场透雨 , 就相当于是在下粮食啊!
如果冬季降雪少 , 容易出现旱象 。对于十年九春旱的地区 , 采取节水灌溉、实施人工增雨等措施就显得十分重要了 。
春旱也是林草火灾的帮凶 , 林区加强林火监测 , 防火宣传 , 可以说是到了紧要的阶段 。
谷雨天气特点
强对流天气
一般来说 , 4~8月是一年中强对流天气的高峰期 。进入5月 , 在南方的许多地区 , 局部的雷暴、冰雹、狂风、龙卷等灾害性天气会明显增多 。防雷、防雹、防风提上日程 。
大暴雨
【2022谷雨过后天气还会冷吗,谷雨过后是不是就热起来了】在我国长江中下游、江南一带 , 往往开始明显多雨 , 而特别是华南 , 一旦冷空气与暖湿空气交汇 , 往往形成较长时间的降雨天气 , 也就进入了一年一度的前汛期 。云雨中夹裹着的强对流天气 , 不仅会带来冰雹、雷暴等灾害性 , 有的还会伴随着短时间的、局地的大暴雨或特大暴雨 , 24小时的雨量可达300或400毫米以上 , 造成江河横溢和严重内涝 , 而时间较长的暴雨还会引发泥石流、山体滑坡等灾害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