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说新语》8个故事 世说新语故事

《世说新语》成书于南朝刘宋年间 , 作者是当时的临川王刘义庆 。《世说新语》记载了从汉末到东晋近三百年间 , 上流社会王公名士的嘉言懿行、奇闻轶事 , 是中国文化史上一部非常重要的传世名著 , 许多大师级的人物都对这本书推崇备至 。鲁迅称《世说新语》为“一部名士的教科书” , 冯友兰也把《世说新语》当作“中国人的风流宝鉴” , 而大翻译家傅雷对此书更是爱不释手 , 他在写给傅聪的信里说:“你现在手头没有散文的书(指古文) , 《世说新语》大可一读 。日本人几百年来都把它当做枕中秘宝 。我常常缅怀两晋六朝的文采风流 , 认为是中国文化的一个高峰” 。
《世说新语》记载了许多特立独行的人物和精彩纷呈的故事 , 读之如行山路 , 移步换景 , 目不暇接 , 美不胜收 。今日与大家分享书中的8个小故事 , 我们一起来回顾魏晋风骨 。
1
夏侯太初尝倚柱作书 , 时大雨 , 霹雳破所倚柱 , 衣服焦然 , 神色无变 , 书亦如故 。宾客左右 , 皆跌荡不得住 。
夏侯玄曾经靠在一根柱子上写信 , 当时正下着大雨 , 一个闪电突然劈到柱子上 , 夏侯玄的衣服都被烧焦了 , 但他神色不变 , 继续倚着柱子写信 , 一旁的宾客和随从 , 全都吓得站不稳脚 , 跌倒在地 。
“泰山崩于前而色不变” , 我们常常以此来形容一个人处变不惊、沉稳冷静的样子 , 但如夏侯玄一般 , 衣服被闪电劈焦了还镇定自若的人 , 确属罕见 。在突发状况面前未仓皇失措 , 不失为一种气量宽宏的表现 , 算得上是一种雅量 。
2
王夷甫尝属族人事 , 经时未行 。遇于一处饮燕 , 因语之曰:“近属尊事 , 那得不行?”族人大怒 , 便举樏掷其面 , 夷甫都无言 , 盥洗毕 , 牵王丞相臂 , 与共载去 。在车中照镜 , 语丞相曰:“汝看我眼光 , 乃出牛背上 。”
王夷甫(王衍)曾嘱咐一位族人办事 , 但对方过了很久也没有办 。一次 , 王夷甫在一个宴会上碰到了那个人 , 于是就对他说:“之前我嘱咐你办的那件事 , 你怎么到现在还没办呢?”族人听完非常生气 , 举起手中的食盆摔在王夷甫脸上 , 王夷甫一句话也没有说 , 洗完脸 , 拉着王导的胳膊 , 和他一起乘车离去 。在车上 , 王夷甫照了照镜子 , 说:“你看我的眼光 , 简直高过牛背” 。(注:牛背是通常牛被鞭打的地方 , 王夷甫的话是指自己不计较挨打受辱之类的小事 。)
愤怒是所有情绪 , 或者说处事方式中最愚昧、最粗鲁的一种 , 它常常会很大限度地暴露一个人的阴暗面 , 让众人避而远之 。不要和愤怒的人动气 , 王夷甫的处理方式很值得借鉴和学习 , 与其和愤怒的人较真 , 倒不如以一种幽默自嘲的方式解决 。用智慧的方式战胜他们 , 同时让他们无从还击 , 无力还击 。
3
谢太傅盘桓东山时 , 与孙兴公诸人泛海戏 。风起浪涌 , 孙、王诸人色并遽 , 便唱使还 。太傅神情方王 , 吟啸不言 。舟人以公貌闲意说 , 犹去不止 。既风转急 , 浪猛 , 诸人皆喧动不坐 。公徐云:“如此 , 将无归!”众人即承响而回 。于是审其量 , 足以镇安朝野 。
谢安隐居在东山的时候 , 和孙绰(即孙兴公)等人乘船出海游玩 , 突然 , 风起浪涌 , 孙绰、王羲之等人全都神色慌张 , 高喊着回去 。谢安兴致正浓 , 吟啸不语 。船夫见谢安神情愉悦安闲 , 继续向海中划去 。不久之后 , 风浪变大 , 众人全都坐不住了 , 不停地喧哗 。谢安这才徐徐地说:“这样的话 , 我们难道要回去吗?”众人立即回应点头 , 船夫随即掉头回去 , 根据这件事审视谢安的气量 , 足以镇守朝廷内外 。
沧海横流 , 方显英雄本色 。谢安的“量” , 可以镇住一船人的躁动 , 使他们不至因慌乱而引发不必要的危险 , 从这一点上讲 , 他是可以镇住风浪的 。朝野的风云变幻一点也不逊于巨浪酣风 , 尽管虚实之间有所区别 , 但谢安的镇定自若却是客观而真实存在的 , 这一点不变 , 足以应对万千的变化 。
4
王劭、王荟共诣宣武 , 正值收庾希家 。荟不自安 , 逡巡中欲去;劭坚坐不动 , 待收信还 , 得不定 , 乃出 。论者以劭为优 。
王劭和王荟一起去拜访恒温 , 正赶上桓温抄收庾希家 。王荟坐立不安 , 徘徊想要离去;王劭却安然不动 , 等到抄收的使者回来 , 知道没有定论 , 才起身离开 。当时的评论认为王劭优于王荟 。
王劭优于王荟 , 不只体现在对事对物的坦然和镇定上 , 也体现在敢于担当上 。王荟害怕抄收牵扯到自己 , 所以急于躲避 , 这是一种本能的保护反应 。但如果一个人的为人处事只停留在服从本能的层面 , 他就和动物没有什么区别 。之所以为人 , 是因为他有自己的坚守和克制力 , 他清楚自己什么时候需要坚持 , 什么时候需要站出来 , 而不是一味地躲避和逃跑 。
5
王含作庐江郡 , 贪浊狼籍 。王敦护其兄 , 故于众坐称:“家兄在郡定佳 , 庐江人士咸称之 。”时何充为敦主簿 , 在坐 , 正色曰:“充即庐江人 , 所闻异于此 。”敦默然 。旁人为之反侧 , 充晏然 , 神意自若 。
王含任庐江郡大守 , 贪赃枉法 , 声名狼藉 。王敦袒护他哥哥 , 一次特意在大家面前赞扬说:“我哥哥在郡内政绩很好 , 庐江名士都称颂他 。”当时何充在王敦手下任主簿 , 也在座 , 严肃地说:“我就是庐江人 , 所听到的和你说的不一样 。”王敦哑口无言 。旁人都替何充捏一把汗 , 何充却十分但然 , 神态自若 。
敢说真话是一种境界 , 敢于当着说谎者说真话是一种大境界 , 东晋阮裕评价何充说“卿志大宇宙 , 勇迈终古” 。
6
王述转尚书令 , 事行便拜 。文度曰:“故应让杜许 。”蓝田云:“汝谓我堪此不?”文度曰:“何为不堪!但克让自是美事 , 恐不可阙 。”蓝田慨然曰:“既云堪 , 何为复让?人言汝胜我 , 定不如我 。”
王述调任尚书令时 , 调令一到便走马上任 。他的儿子王文度说:“你本来应该把这个官位让给杜、许两人 。”王述说:“你认为我能否胜任这个职务?”文度说:“不是说你胜任不了 , 而是说克己让人总是好事 , 礼节上恐怕不可缺少 。”王述感慨地说:“既然能够胜任 , 为什么还要谦让呢?人家说你胜过我 , 据我看终究不如我 。”
人要学会谦让 , 但不能事事退让 , 该出手时就出手 , 这是自信的表现 , 也是敢于担当、勇于挑战的体现 。一件事情 , 如果坚信自己能够做好 , 就无需退让 , 这是对自己负责 , 也是对即将做的事情负责 。
7
邓艾口吃 , 语称“艾艾” 。晋文王西戏之曰:“卿云‘艾艾’ , 定是几艾?”对曰:“‘凤兮凤兮’ , 故是一凤 。”
邓艾有口吃的毛病 , 说话的时候 , 经常会重复说“哎哎……” 。有一回 , 晋文王司马昭戏弄他说:“你总是说‘哎哎……’到底有几个哎呢?”邓艾回答说:“古人云:‘凤兮凤兮’ , 本来就只有一只凤 。”
《论语·微子》记载 , 楚国有个狂人 , 名叫接舆 。他唱着歌 , 从孔子的马车旁走过 。只听他唱道 , “凤兮!凤兮!何德之衰?往者不可谏 , 来者犹可追 。已而 , 已而!今之从政者殆而!”孔子听到这里 , 急忙走下马车 , 想要与他交谈 , 可是他却匆忙离去 , 避而不谈 。
邓艾以接舆的“凤兮凤兮”来比喻“艾艾” , 不但引经据典 , 还把自己比喻成凤凰 。对于—般人来说 , 口吃结巴—定会倍感自卑 。然而 , 在邓艾那里 , 积极向上的乐观精神 , 使得他的自信大放光彩 。由此可见邓艾心思之灵活 。所以说一个人 , 天生的嘴笨并不可怕 。只要头脑灵活 , 思维缜密 , 他就值得自己骄傲 。
8
孝武问王爽:“卿何如卿兄?”王答曰:“风流秀出 , 臣不如恭 , 忠孝亦何可以假人!
孝武帝问王爽:“你和你哥哥比起来怎么样?”王爽回答说:“论才华 , 我比不上哥哥王恭 , 至于忠孝 , 我又怎么可以输给他呢!”
【《世说新语》8个故事 世说新语故事】《资治通鉴》中说 , “才者 , 德之资也;德者 , 才之帅也 。是故 , 才德全尽之圣人;才德兼亡谓之愚人;德胜才谓之君子;才胜德谓之小人” 。人可以无才 , 但不能无德;人可以让才 , 但不能让德 。王爽虽然才华不比哥哥 , 但在忠孝等方面却毫不含糊 , 这值得令人尊敬 。
世说新语故事

    -- 展开阅读全文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