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屈原的生命意识对后世文学创作的影响
屈原的作品所体现出来的生命意识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 。一方面是时光飞逝、美人迟暮的时间紧迫感和冷峻的死亡意识 。面对大自然的四季变换,能引发人类共通的时间意识和生命意识,中国古代文人对美人迟暮之感的抒发,代不乏人,历久弥新 。但是还没有谁像屈原那样面对时间飞逝而产生紧迫甚至恐惧的感受 。
二、屈原文学作品中的爱国精神对后世的影响
屈原作为一个伟大的爱国者、爱国诗人为后世所景仰 。他那深厚执着的爱国热情,在政治斗争中坚持理想、宁死不屈、追求真理和对现实大胆批判的精神,给后世作家作出了示范 。在《离骚》中有许多表现屈原拳拳爱国之心的诗句 。
汉初贾谊在政治斗争失败后,被贬谪长沙,当他经过汨罗江时,有感于自己和屈原有相似的遭遇,写了一篇很沉痛的《吊屈原赋》,一方面对屈原进行悼念引屈原为知己;一方面学习屈原的创作精神,对是非不分的黑暗社会现实做了大胆的揭露和鞭挞 。
伟大的史学家和文学家司马迁更是对屈原敬佩之至,在《史记》中为屈原立传,正确地肯定了屈原在历史上的地位 。
他说:余读《离骚》《天问》《招魂》《哀郢》,悲其志 。适长沙,观屈原所自沉渊,未尝不垂涕,想见其人 。
《史记》是一部历史散文著作,它寄托着作者的理想,洋溢着作者爱憎分明的感情和追求真理的精神,这也正是屈原伟大文学精神的继承 。
两汉以后,屈原精神在许多作家身上得到进一步发扬 。唐代伟大诗人李白非常景慕屈原,他藐视权贵,反抗现实的精神,就是屈原精神的继承与发展 。
另外,中国历代诗人、作家,在遇到民族压迫的关头,总是写出慷慨激烈的爱国诗篇 。还有许多作家,在黑暗的政治时代,坚持理想,坚持斗争,不隐瞒自己的爱憎,甚至在政治斗争中牺牲了他们的性命,为中国古代文学史增添了光彩 。这种伟大的精神,都可以在屈原身上追溯其源 。
三、浪漫主义的创作手法
屈原浪漫主义的创作手法对后世文学创作影响深远 。特别是中国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李白还有意识地学习屈原积极的浪漫主义的创作手法,李白的诗篇,也是大量罗智神话传说、历史人物、日月风云等入诗,构成一幅幅雄奇壮丽的图画 。
四、新诗体的创作——骚体和新的诗歌样式
对于楚辞作品来说,它不仅有某些现成的五言句或七言句,更在于它除两字顿的节奏外,大量地创造和使用了三字顿的节奏 。三字顿节奏的出现,是四言诗可以向五、七言转化的契机 。
因此可以说,《楚辞》是最早打破四言句式的诗歌作品,在它参差不齐的各种句式中,包括了五、七言诗的胚模,给后人以无穷的启发 。另外,《楚辞》创造了一种新的诗歌样式 。
这种诗歌形式无论是在句式还是在结构上,都较《诗经》更为自由而且富于变化,因此能够更加有效地塑造艺术形象和抒发复杂,激烈的感情 。
就句式而言,《楚辞》以杂言为主,突破了传统的四言句式 。就语言描写而言,楚辞善于渲染、形容,词语繁富,很重视外在形式的美感,这为汉代赋体文学的产生创造了条件 。
《楚辞》也突出了浪漫的精神气质,主要表现为:感情的热情奔放、对理想的追求以及抒情主人公形象的凸现、想象的奇幻等,通过幻想、神话等创造了一幅幅雄伟壮丽的图景 。
五、端午节
据《史记》“屈原贾生列传”记载,屈原(约公元前339年—约公元前278年),战国末期楚国丹阳(今湖北宜昌秭归)人,是春秋时期楚怀王的大臣 。屈原,名平,字原,但实际上他姓“芈”,并不姓“屈” 。
相传,屈原倡导举贤授能,富国强兵,力主联齐抗秦,遭到贵族子兰等人的强烈反对,屈原遭谗去职,被赶出都城,流放到沅、湘流域 。
他在流放中,写下了忧国忧民的《离骚》、《天问》、《九歌》等诗篇 。公元前278年,秦军攻破楚国京都,屈原眼看自己的祖国被侵略,心如刀割,但是始终不忍舍弃自己的祖国,于五月五日,在写下了绝笔作《怀沙》之后,抱石投汨罗江自尽,以自己的生命谱写了一曲壮丽的爱国主义乐章 。?
屈原投江后,当地百姓闻讯马上划船捞救...... 。为了寄托哀思,人们荡舟江河之上,此后才逐渐发展成为龙舟竞赛 。
百姓们又怕江河里的鱼吃掉他的身体,就纷纷回家拿来米团投入江中,以免鱼虾糟蹋屈原的尸体,后来就成了吃粽子的习俗 。
扩展资料:
《楚辞》对后世的影响
长江流域同黄河流域一样,很早就孕育着古老的文化 。楚人兴起以后,成为这一地域文化的代表 。至迟在殷商时期,楚人已经同北方政权发生关系;至西周初,据说鬻熊曾“子事文王”,后来熊绎又被成王封于楚(《史记·楚世家》) 。
这应该理解为周王朝对楚人实际控制江汉地区的承认 。至春秋时代,楚国迅速发展壮大,兼并了长江中游许多大小邦国,成为足以与整个中原相抗衡的力量 。
楚庄王为春秋五霸之一,一度有北取中原之志 。战国时期,楚进而吞灭吴越,其势力西抵汉中,东临大海,在战国诸雄中,版图最大,人口最多 。
一度有“横则秦帝,纵则楚王”的说法,意谓秦、楚二国,最具统一全国的可能 。最后楚为秦所灭 。但楚地的反秦起义,又成为推翻秦王朝的主要力量 。
汉王朝的建立,从某种意义上可以认为是楚人的胜利 。秦、汉大一统,最终完成了南北文化的融汇,也由此形成了伟大的“汉族” 。
楚民族在其发展过程中,不断与中原文化进行交流 。春秋战国时代,北方的主要文化典籍,如《诗》、《书》、《礼》、《乐》等,也已成为楚国贵族诵习的对象 。
《左传》记楚人赋诵或引用《诗经》的例子,就有好多起 。但另一方面,楚文化始终保持着自身强烈的特征,与中原文化有显著区别,因而楚人长期被中原国家看作野蛮的异族 。
而楚人自己,在不愿承认周王室权威的时候,也往往自称:“我蛮夷也 。”
综上所述,应该说:以春秋战国时代而论,楚文化与中原文化,实是各有特点,各有所长 。如果单就艺术领域而言,楚文化的成就为高 。文学是广义的艺术的一个方面 。
我们所要论述的楚辞,既是楚文化土壤上开出的奇葩,又代表了楚文化的辉煌成就 。楚文化尤其楚国艺术的一般特点,如较强的个体意识,激烈动荡的情感,奇幻而华丽的表现形式等等,也都呈现于楚辞中 。
除了楚文化本身的因素,其他一些因素对楚辞的形式也起了一定作用 。如前所述,春秋以后,楚国贵族对《诗经》已经相当熟悉,这成为他们的文化素养的一部分 。
屈原《九章》中的《橘颂》全用四言句,又在隔句的句尾用“兮”字,可以视为《诗经》体式对《楚辞》体式的渗透 。在战国时代,纵横家奔走游说,十分活跃 。
他们“欲以唇吻奏功,遂竞为美辞,以动人主”,“余波流衍,渐及文苑,繁辞华句,固已非《诗》之朴质之体式所能载矣 。”——鲁迅《汉文学史纲要》中的这一节论述,正确地指出了战国纵横家华丽铺张的文辞对《楚辞》形成的影响 。
楚辞是楚文化的产物,具体说来,又离不开伟大诗人屈原的创造 。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屈原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楚辞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端午节
屈原的《离骚》是我国文学史上第一篇抒情长诗,也是最长的抒情长诗,共370余句,2400多字 。前半部分是诗人的人生感慨,后半部门以神话的方式描述了神游天上等一系列幻境 。全诗贯穿了以理想以抗现实的浪漫主义精神,将神话、想象、历史和自然揉和在一起,以香草、美人等一个接一个的比兴寄托诗人的感情,想象丰富奇特,场面扑溯迷离,构成了一幅奇伟绚丽的画卷,表达了诗人对未来道路的探索,“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
如果说《诗经》开启了现实主义的风气,以稳健的脚步步入中国文学的辽阔原野,那么以屈原为代表的“楚辞”则开创了浪漫主义的文学传统和个性化的写作方法,以空灵的身影飘忽于中国文学的崇山峻岭之间 。
屈原作品
对中国诗歌产生深远影响的浪漫主义诗人
屈原的《离骚》是我国文学史上第一篇抒情长诗,也是最长的抒情长诗,共370余句,2400多字 。前半部分是诗人的人生感慨,后半部门以神话的方式描述了神游天上等一系列幻境 。全诗贯穿了以理想以抗现实的浪漫主义精神,将神话、想象、历史和自然揉和在一起,以香草、美人等一个接一个的比兴寄托诗人的感情,想象丰富奇特,场面扑溯迷离,构成了一幅奇伟绚丽的画卷,表达了诗人对未来道路的探索,“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
如果说《诗经》开启了现实主义的风气,以稳健的脚步步入中国文学的辽阔原野,那么以屈原为代表的“楚辞”则开创了浪漫主义的文学传统和个性化的写作方法,以空灵的身影飘忽于中国文学的崇山峻岭之间 。
楚辞是《诗经》以后的一种新诗体,它打破了四言诗的格调,吸收了民间歌谣形式,创造了一种参差灵活的新休裁,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
从屈原在当时社会中的身份来说,他是一位政治家,而不是一般意义上的“诗人”;但以他的巨大的创作成就来说,他又是我国文学史上第一位伟大的诗人 。《诗经》中也有许多优美动人的作品,但它基本上是群众性集体性的创作,个性的表现甚少 。而屈原的创作,却是用他的理想、遭遇、痛苦,以他全部生命的热情打上了鲜明的个人烙印 。这标志了中国古典文学创作的一个新时代 。
屈原是一位具有崇高人格的诗人 。他关心国家和人民,直到今天仍作为坚定的爱国者受到高度评价 。作为理想的殉难者,后人曾从他身上受到巨大感召;他立身处世的方式,也被后世正直的文人引为仿效的模样 。
屈原的作品,以纵恣的文笔,表达了强烈而激荡物情感 。屈原赞美自我的人格,是率性任情,真实袒露;咏唱神灵的恋爱,是热情洋溢、淋漓尽致;颂扬烈士的牺牲,是激昂慷慨、悲凉豪壮…… 。总之,较之《诗经》总体上比较克制、显得温和蕴藉的情感表达,屈原的创作在相当程度上显示了情感的解放,从而造成了全新的富于生气和强大感染力的需要,屈原不能满足于平实的写作手法,而大量借用楚地的神话材料,用奇丽的幻想,使诗歌的境界大为扩展,显示恢宏瑰丽的特征 。这为中国古典诗歌的创作,开辟出一条新的道路 。后代个性和情感强烈的诗人如李白、李贺等 。都从中受到极大的启发 。在诗歌形式上,屈原打破了《诗经》那种以整齐的四言句为主、简短朴素的体制,创造出句式可长可短、篇幅宏大、内涵丰富复杂的“骚体诗”,这也具有极重要的意义 。
屈原的出现,不仅标志着中国诗歌进入了一个由集体歌唱到个人独创的新时代,而且他所开创的新诗体——楚辞,突破了《诗经》的表现形式,极大地丰富了诗歌的表现力,为中国古代的诗歌创作开辟了一片新天地 。后人也因此将《楚辞》与《诗经》并称为“风、骚” 。“风、骚”是中国诗歌史上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两大优良传统的源头 。同时,以屈原为代表的楚辞还影响到汉赋的形成 。
如果说《诗经》开启了现实主义的风气,以稳健的脚步步入中国文学的辽阔原野,那么以屈原为代表的“楚辞”则开创了浪漫主义的文学传统和个性化的写作方法,以空灵的身影飘忽于中国文学的崇山峻岭之间 。
楚辞是《诗经》以后的一种新诗体,它打破了四言诗的格调,吸收了民间歌谣形式,创造了一种参差灵活的新休裁,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
从屈原在当时社会中的身份来说,他是一位政治家,而不是一般意义上的“诗人”;但以他的巨大的创作成就来说,他又是我国文学史上第一位伟大的诗人 。《诗经》中也有许多优美动人的作品,但它基本上是群众性集体性的创作,个性的表现甚少 。而屈原的创作,却是用他的理想、遭遇、痛苦,以他全部生命的热情打上了鲜明的个人烙印 。这标志了中国古典文学创作的一个新时代 。
屈原是一位具有崇高人格的诗人 。他关心国家和人民,直到今天仍作为坚定的爱国者受到高度评价 。作为理想的殉难者,后人曾从他身上受到巨大感召;他立身处世的方式,也被后世正直的文人引为仿效的模样 。
屈原的作品,以纵恣的文笔,表达了强烈而激荡物情感 。屈原赞美自我的人格,是率性任情,真实袒露;咏唱神灵的恋爱,是热情洋溢、淋漓尽致;颂扬烈士的牺牲,是激昂慷慨、悲凉豪壮…… 。总之,较之《诗经》总体上比较克制、显得温和蕴藉的情感表达,屈原的创作在相当程度上显示了情感的解放,从而造成了全新的富于生气和强大感染力的需要,屈原不能满足于平实的写作手法,而大量借用楚地的神话材料,用奇丽的幻想,使诗歌的境界大为扩展,显示恢宏瑰丽的特征 。这为中国古典诗歌的创作,开辟出一条新的道路 。后代个性和情感强烈的诗人如李白、李贺等 。都从中受到极大的启发 。在诗歌形式上,屈原打破了《诗经》那种以整齐的四言句为主、简短朴素的体制,创造出句式可长可短、篇幅宏大、内涵丰富复杂的“骚体诗”,这也具有极重要的意义 。
屈原的出现,不仅标志着中国诗歌进入了一个由集体歌唱到个人独创的新时代,而且他所开创的新诗体——楚辞,突破了《诗经》的表现形式,极大地丰富了诗歌的表现力,为中国古代的诗歌创作开辟了一片新天地 。后人也因此将《楚辞》与《诗经》并称为“风、骚” 。“风、骚”是中国诗歌史上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两大优良传统的源头 。同时,以屈原为代表的楚辞还影响到汉赋的形成 。
一、屈原的生命意识对后世文学创作的影响
屈原的作品所体现出来的生命意识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 。一方面是时光飞逝、美人迟暮的时间紧迫感和冷峻的死亡意识 。面对大自然的四季变换,能引发人类共通的时间意识和生命意识,中国古代文人对美人迟暮之感的抒发,代不乏人,历久弥新 。但是还没有谁像屈原那样面对时间飞逝而产生紧迫甚至恐惧的感受 。
二、屈原文学作品中的爱国精神对后世的影响
屈原作为一个伟大的爱国者、爱国诗人为后世所景仰 。他那深厚执着的爱国热情,在政治斗争中坚持理想、宁死不屈、追求真理和对现实大胆批判的精神,给后世作家作出了示范 。在《离骚》中有许多表现屈原拳拳爱国之心的诗句 。
汉初贾谊在政治斗争失败后,被贬谪长沙,当他经过汨罗江时,有感于自己和屈原有相似的遭遇,写了一篇很沉痛的《吊屈原赋》,一方面对屈原进行悼念引屈原为知己;一方面学习屈原的创作精神,对是非不分的黑暗社会现实做了大胆的揭露和鞭挞 。
伟大的史学家和文学家司马迁更是对屈原敬佩之至,在《史记》中为屈原立传,正确地肯定了屈原在历史上的地位 。
他说:余读《离骚》《天问》《招魂》《哀郢》,悲其志 。适长沙,观屈原所自沉渊,未尝不垂涕,想见其人 。
《史记》是一部历史散文著作,它寄托着作者的理想,洋溢着作者爱憎分明的感情和追求真理的精神,这也正是屈原伟大文学精神的继承 。
两汉以后,屈原精神在许多作家身上得到进一步发扬 。唐代伟大诗人李白非常景慕屈原,他藐视权贵,反抗现实的精神,就是屈原精神的继承与发展 。
另外,中国历代诗人、作家,在遇到民族压迫的关头,总是写出慷慨激烈的爱国诗篇 。还有许多作家,在黑暗的政治时代,坚持理想,坚持斗争,不隐瞒自己的爱憎,甚至在政治斗争中牺牲了他们的性命,为中国古代文学史增添了光彩 。这种伟大的精神,都可以在屈原身上追溯其源 。
三、浪漫主义的创作手法
屈原浪漫主义的创作手法对后世文学创作影响深远 。特别是中国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李白还有意识地学习屈原积极的浪漫主义的创作手法,李白的诗篇,也是大量罗智神话传说、历史人物、日月风云等入诗,构成一幅幅雄奇壮丽的图画 。
四、新诗体的创作——骚体和新的诗歌样式
对于楚辞作品来说,它不仅有某些现成的五言句或七言句,更在于它除两字顿的节奏外,大量地创造和使用了三字顿的节奏 。三字顿节奏的出现,是四言诗可以向五、七言转化的契机 。
因此可以说,《楚辞》是最早打破四言句式的诗歌作品,在它参差不齐的各种句式中,包括了五、七言诗的胚模,给后人以无穷的启发 。另外,《楚辞》创造了一种新的诗歌样式 。
这种诗歌形式无论是在句式还是在结构上,都较《诗经》更为自由而且富于变化,因此能够更加有效地塑造艺术形象和抒发复杂,激烈的感情 。
就句式而言,《楚辞》以杂言为主,突破了传统的四言句式 。就语言描写而言,楚辞善于渲染、形容,词语繁富,很重视外在形式的美感,这为汉代赋体文学的产生创造了条件 。
《楚辞》也突出了浪漫的精神气质,主要表现为:感情的热情奔放、对理想的追求以及抒情主人公形象的凸现、想象的奇幻等,通过幻想、神话等创造了一幅幅雄伟壮丽的图景 。
五、端午节
据《史记》“屈原贾生列传”记载,屈原(约公元前339年—约公元前278年),战国末期楚国丹阳(今湖北宜昌秭归)人,是春秋时期楚怀王的大臣 。屈原,名平,字原,但实际上他姓“芈”,并不姓“屈” 。
相传,屈原倡导举贤授能,富国强兵,力主联齐抗秦,遭到贵族子兰等人的强烈反对,屈原遭谗去职,被赶出都城,流放到沅、湘流域 。
他在流放中,写下了忧国忧民的《离骚》、《天问》、《九歌》等诗篇 。公元前278年,秦军攻破楚国京都,屈原眼看自己的祖国被侵略,心如刀割,但是始终不忍舍弃自己的祖国,于五月五日,在写下了绝笔作《怀沙》之后,抱石投汨罗江自尽,以自己的生命谱写了一曲壮丽的爱国主义乐章 。
屈原投江后,当地百姓闻讯马上划船捞救...... 。为了寄托哀思,人们荡舟江河之上,此后才逐渐发展成为龙舟竞赛 。
百姓们又怕江河里的鱼吃掉他的身体,就纷纷回家拿来米团投入江中,以免鱼虾糟蹋屈原的尸体,后来就成了吃粽子的习俗 。
扩展资料:
《楚辞》对后世的影响
长江流域同黄河流域一样,很早就孕育着古老的文化 。楚人兴起以后,成为这一地域文化的代表 。至迟在殷商时期,楚人已经同北方政权发生关系;至西周初,据说鬻熊曾“子事文王”,后来熊绎又被成王封于楚(《史记·楚世家》) 。
这应该理解为周王朝对楚人实际控制江汉地区的承认 。至春秋时代,楚国迅速发展壮大,兼并了长江中游许多大小邦国,成为足以与整个中原相抗衡的力量 。
楚庄王为春秋五霸之一,一度有北取中原之志 。战国时期,楚进而吞灭吴越,其势力西抵汉中,东临大海,在战国诸雄中,版图最大,人口最多 。
一度有“横则秦帝,纵则楚王”的说法,意谓秦、楚二国,最具统一全国的可能 。最后楚为秦所灭 。但楚地的反秦起义,又成为推翻秦王朝的主要力量 。
汉王朝的建立,从某种意义上可以认为是楚人的胜利 。秦、汉大一统,最终完成了南北文化的融汇,也由此形成了伟大的“汉族” 。
楚民族在其发展过程中,不断与中原文化进行交流 。春秋战国时代,北方的主要文化典籍,如《诗》、《书》、《礼》、《乐》等,也已成为楚国贵族诵习的对象 。
《左传》记楚人赋诵或引用《诗经》的例子,就有好多起 。但另一方面,楚文化始终保持着自身强烈的特征,与中原文化有显著区别,因而楚人长期被中原国家看作野蛮的异族 。
而楚人自己,在不愿承认周王室权威的时候,也往往自称:“我蛮夷也 。”
综上所述,应该说:以春秋战国时代而论,楚文化与中原文化,实是各有特点,各有所长 。如果单就艺术领域而言,楚文化的成就为高 。文学是广义的艺术的一个方面 。
我们所要论述的楚辞,既是楚文化土壤上开出的奇葩,又代表了楚文化的辉煌成就 。楚文化尤其楚国艺术的一般特点,如较强的个体意识,激烈动荡的情感,奇幻而华丽的表现形式等等,也都呈现于楚辞中 。
除了楚文化本身的因素,其他一些因素对楚辞的形式也起了一定作用 。如前所述,春秋以后,楚国贵族对《诗经》已经相当熟悉,这成为他们的文化素养的一部分 。
屈原《九章》中的《橘颂》全用四言句,又在隔句的句尾用“兮”字,可以视为《诗经》体式对《楚辞》体式的渗透 。在战国时代,纵横家奔走游说,十分活跃 。
他们“欲以唇吻奏功,遂竞为美辞,以动人主”,“余波流衍,渐及文苑,繁辞华句,固已非《诗》之朴质之体式所能载矣 。”——鲁迅《汉文学史纲要》中的这一节论述,正确地指出了战国纵横家华丽铺张的文辞对《楚辞》形成的影响 。
楚辞是楚文化的产物,具体说来,又离不开伟大诗人屈原的创造 。
首先是其诗歌作品对中国诗歌产生了深远影响 。影响主要在以下方面:一、他的《离骚》等一系列作品是我国浪漫主义诗歌的开端 。影响到汉代骚体赋的产生 。二、他创作的《离骚》等作品,建构了一种“香草美人”的象征、比兴寄托体系,开创了《诗经》“赋比兴”以外,一种新的表现手法,对后来的诗歌创作影响深远 。三、屈原的创作是“发愤以抒情”,开创了我国“发愤著书”的创作传统 。
其次,在人格精神方面 。一、屈原他是我国第一位爱国主义诗人,他具有的爱国主义精神对后来的文人而言是精神丰碑,每每在国家危难时,激励着中华儿女的爱国热情 。二、忠而被谤,信而见疑的遭遇所致的“孤愤”,也往往引起后世文人的共鸣 。
-- 展开阅读全文 --
推荐阅读
- 减字木兰花
- 和耿拾遗元日观早朝
- 奉和圣制重阳旦日百寮曲江宴示怀
- 不过黑点连线的程序解法 不经过黑点连线
- 唐代最典型的诗歌代表人物
- 神仙道金油怎么用 神仙道金油怎么获得
- 无线路由器登录密码忘了怎么办 无线路由器登录密码忘了怎么找回
- 如何免押金到快租365租ipad 快租365租电脑
- F4V转换MP4怎么把F4V转成MP4 怎么把mp4转换为m4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