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北方怎么划分,南北方饮食差异

中国南北方怎么划分
1、中国南北方划分就是以秦岭--淮河为界,就是我们常说的中国南北地理分界线 。此线南北,无论是自然条件、农业生产方式,还是地理风貌以及人民的生活习俗,都有明显的不同 。
2、从气候特点看:秦淮以北的大部分地区,河湖冬季结冰,由于北方地区年降水量较少,降水多集中在夏季,只有夏季才形成汛期,时间也比较短,河流的含沙量较大 。而在秦淮以南地区则正好相反,冬季不结冰,一年四季常绿 。河流的水量较大,汛期时间长,河水含沙量较小 。
3、农业及风俗:从农业生产及人们生活习俗来看,秦淮南北的差异就更明显 。北方耕地为旱地,主要作物为小麦和杂粮,一年两熟或两年三熟;南方则主要是水田,农作物主要是水稻和茶叶等作物,一年两熟或三熟,人们平常所说的“北麦南稻,南船北马”是这种差异的真实写照 。
扩展资料:1、我国南北自然分界线,实际上首先是气候分界线 。就热量带说是北方暖温带和南方亚热带的分界;在水分区划中则是北方干旱、半湿润气候和南方湿润气候的分界;在雨旱季节类型区划中则是北方春旱、夏雨气候和南方春雨、梅雨及伏旱气候的分界 。
2、秦岭—淮河一线经过甘、陕、豫、皖、苏等省,是中国中东部地区一条重要的地理分界线,其南、北在气候、河流、植被、土壤、农业生产等方面,都有显著差异 。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南北分界线
中国南北方是怎么分的?根据是什么?
从气候上讲,南北分界线是秦岭淮河一线 。
秦岭-淮河线,也简称秦岭-淮河线)是中国(特别是东部)南方和北方的地理分界线,此线的南面和北面,无论是自然条件、农业生产方式,还是地理风貌或是人民的生活习俗,都有明显的不同 。
秦岭-淮河一线,作为中国地理中的一个重要地理概念,目前已知的最早论述是著名地理学家张相文提出的 。
在由张相文发表于1908年的《新撰地文学》中的185页记载:“北带:南界北岭淮水,北抵阴山长城 。动物多驯驴良马、山羊;西部多麝鹿犀牛 。
植物多枳、榆、檀、梨、栗、柿、葡萄 。”这就是张先生对我国北方的描绘 。所谓“南界”,就是南北分界线 。
这是目前已知的最早关于“秦岭-淮河一线”的论述 。
在张相文的文集《南园丛稿》之中,收录了张相文在1924年发表的《佛学地理志》一文,已明确提到了秦岭—淮河分中国为南北 。文章对中国进行了如下描述:他首先把中国分成六大部 。
对这六部他是这样写的:“曰本部、曰蒙古、曰满洲、曰新疆、曰西藏、曰青海 。本部之地,或称禹域,亦曰汉土 。……就自然形势,分南北中三带述之 。北带,即黄河流域 。南凭北岭、淮水……”说到淮河,他说:“唯淮水发源于北岭之支麓 。实继北岭之正干,而为南北之界线 。”这里已经明确说出淮河为南北之界线 。
说明张先生早在1924年就用秦岭淮河来给中国分南北了 。根据后面的描述而知张相文文中的北岭就是今日之秦岭(看来那时人们还没有把那片山地通称为秦岭),为什么称之为北岭,可能是为了与南方的南岭相对 。
在民国元年(1912年)出版的《新体中国地理学》一书,书中这条秦岭—淮河这条线已经出现了 。如书中说:“本国境内 。因山川之形势,政治之区划,可定为本部、东北部、西北部、北部、西部、五大部 。”对于本部 。
书中是这样说的:“南北二岭,横绝域中,划为三带 。黄河、扬子江、珠江三巨川流贯其间 。北岭淮河以北为北带,为黄河流域……”这本教科书有一说明,说是这本书主要是参考张相文的地理教科书而作 。
在1935年竺可桢的一篇论文《中国气候概论》中,竺先生就明确说到秦岭—淮河线的问题 。但是他说的是有一个外国人克雷西(George Cressey)1934年写了一本书《中国之地理基础》 。书中写道:“中国本部山脉之中,最大者为昆仑东支,中国总名之曰秦岭山脉,自西藏而东,几及太平洋岸 。
此山脉分中国为两大地理区域,气候、农业与人类活动,均有显著之差异 。”当然,现在看来这种秦岭—淮河线由外国人提出的说法是明显错误的 。
竺可桢先生接着说:“凡曾经秦岭山脉者,未有不注意此山脉南北二区域间之差异 。推究其因,盖以气候显然不同,遂使华北、华南植物之种类,旅行之方式,以及人民之特性迥然有别 。”
在翁文灏1936年发表的一篇文章《中国土壤与其相关之人生问题》,其中已明确提出秦岭—淮河为中国之天然分界线 。不过他是从土壤的角度说的 。翁先生说,中国土壤天然可分为两大类 。秦岭山脉及淮河以北大部分为钙层土,其南几乎全为淋余土……古称秦岭为中国之大限,此观于土壤分布而亦然也 。
南北方怎么划分
中国的南北方划分标准:就是以秦岭--淮河为界 。
1、以冬季气温0摄氏度等温线来划分的 。
2、以年均降雨量800毫升左右的等降水量线来划分的 。
秦岭—淮河一线,就是我们常说的中国南北地理分界线 。此线南北,无论是自然条件、农业生产方式,还是地理风貌以及人民的生活习俗,都有明显的不同 。
由于北方地区年降水量较少,降水多集中在夏季,所以河流的水量不大,水位变化大,只有夏季才形成汛期,时间也比较短,河流的含沙量较大 。而在秦淮以南地区则正好相反,冬季不结冰,树木不落叶,一年四季常绿 。河流的水量较大,水位变化不大,汛期时间长,河水含沙量较小 。
扩展资料

在中国中部横亘着一条东西走向的山脉——秦岭 。
自古以来,因秦岭所处的特殊地理环境,以及因此而带来的秦岭南北气候变化,人文景观、生活习俗等方面的不同,被称为我国南北的分界线 。习惯上称秦岭以南为我国南方,秦岭以北为我国北方 。但秦岭正式的名称是自汉代才有的 。
秦岭东边的淮河是中国的一条大河,全长1000公里,淮河两岸的地形、河流及水文特征都有明显的不同 。
农业生产:北方耕地为旱地,主要作物为小麦和杂粮,一年两熟或两年三熟;南方则主要是水田,农作物主要是水稻和甘蔗、茶叶等亚热带经济作物 。一年两熟或三熟 。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南北分界线
南北方的定义?
我国南方、北方的地理分界线就是常说的秦岭—淮河一线(纬度位置32°~34°),此线以南就是南方、以北就是北方,无论是自然条件、农业生产方式,还是地理风貌以及人民的生活习俗,都有明显的不同 。
中国南北方如何划分?
一般以长江干流为界线,以北地区为长江以北地区,以南地区为长江以南地区 。


长江(Changjiang River),是世界第三长河,中国第一大河 。长江发源于“世界屋脊”——青藏高原的唐古拉山脉各拉丹冬峰西南侧 。干流流经青海、西藏、四川、云南、重庆、湖北、湖南、江西、安徽、江苏、上海1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于崇明岛以东注入东海,全长约6300千米,比黄河(5460千米)长800余公里,约占全国土地总面积的1/5,在世界大河中长度仅次于非洲的尼罗河和南美洲的亚马孙河,和黄河一起并称为“母亲河” 。但尼罗河流域跨非洲9国,亚马孙河流域跨南美洲7国,长江则为中国所独有 。
【南北方怎么划分,南北方饮食差异】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