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声明】本文由树木计划作者【红星深度】创作,独家发布在今日头条,未经授权,任何平台不得转载 。
“剪吧!”
最后看了眼镜子里的头发,小月(化名)眼睛一闭,对理发师说 。“咔嚓”一声,留了4年的及肩长发,没了 。
再有一个月,小月就19岁了 。他15岁来到广东,在各个工厂区辗转,和朋友们玩起了“杀马特”,因为“别的玩不起,就玩起了头发” 。但今年,厂里不要留长发的工人了,他已经一个多月没找到工作,身上还剩200多块钱 。
对于“90后”和“85后”来说,流行于2008年-2013年的“杀马特”(smart音译)并不陌生 。他们一度被视为社会“异端”:来自乡村、城镇的低学历青年,穿着便宜的地摊货,模仿日韩明星、动漫角色等夸张怪异、五颜六色的发型……
近日,纪录片导演李一凡拍摄的《杀马特我爱你》在网络走红,“杀马特”再度引发公众 。李一凡说,他讲述的其实是“工人的故事” 。
广东东莞石排镇是片中“杀马特”聚集的场景 。这里工厂林立,每年春节过后,源源不断的工人候鸟般从全国各地来到此地 。但现如今,石排的“杀马特”青年已渐渐隐去 。他们为什么离开?去了哪里?
▲图据《杀马特我爱你》截图
为何离去
“厂里不再招留长发的工人”
“杀马特”们正在离开东莞石排,工厂是搅动这股风潮的直接因素 。
11月底,红星新闻采访人员来到这里的前一天,石排刚刚离开了2个“杀马特”,原因和小月一样:今年工厂招工量减少,对工人的要求更严格——厂里不再招留长发的工人 。
暂居于石排的罗福兴,25岁,广东梅州人,他号称自己11岁便“创造”出“杀马特”概念,在网络上自称“杀马特教父” 。现实生活中,初一弃学后,罗福兴便辗转各地打短工、学美发 。但在QQ群里,他的“杀马特”追随者越来越多 。
采访人员在石排粮所附近的出租屋里见到了罗福兴,他留着微卷长发,黑衬衣、黑裤、黑皮鞋带跟 。“今天‘杀马特’的生存空间比以前更窄 。”罗福兴说,以前工厂多,总有厂子要,大不了少挣一点,吃饭吃差一点 。但现在,“留着这样的头发,你连饭都吃不上”。
罗福兴说,自己尝试了好几次“复兴杀马特”,但都没有成功 。今年10月,“杀马特”线下聚会在当地也被取消 。
▲罗福兴
一个多月前,小江(化名)还留着长长的头发 。他在罗福兴的出租屋里住了一个多月,还是没有找到工作 。后来他把头发剪了,进了一个月薪4000元的工厂 。不久,百思特网他退出了罗福兴组建的“杀马特”群 。
石排街上,陈冬(化名)的理发店已经开了8年 。这家理发店的店名就充满浓浓的“杀马特”风——“名流” 。
“是‘杀马特’拯救了我 。” 陈冬是“杀马特”的老熟人 。他说,刚开店时正好赶上“杀马特”流行风潮,做个发型20元,一天的营业额就有三四千,“一开门一屋子全是人,基本都是来做‘杀马特’发型的 。”靠着那几年的“杀马特”生意,陈冬在老家买了房买了车,还娶了媳妇 。
现在,“名流”成了“杀马特”线下仅存的纽带之一 。陈冬偶尔会收到一些“老杀马特”的信,店里一个星期最多能来三五个“杀马特”客人,“大多时候是为了直播” 。
东莞石排,为什么曾有这么多“杀马特”?
李一凡在拍摄时发现,石排聚集了很多来自南方山区的打工者,每逢大型节假日,一些人会穿着传统服装聚于石排公园,对歌、摔跤、闲逛 。“在这里,没人会觉得你怪异 。”李一凡说,这样的环境下,让“杀马特”们能够与主流文化保持一定偏差,也是其在2013年左右“杀马特”在全国范围内被主流网民调侃、讽刺时,却得以在百思特网此地存留的原因 。
除了安身立命的工厂,在石排,将天南地北的“杀马特”们连接在一起的,还有石排公园和溜冰场,这是他们为数不多的线下公共空间 。做完发型换上衣服,“杀马特”们要么去石排公园,要么去溜冰场:在溜冰场,10来块钱就可以蹦迪溜冰;石排公园里,“杀马特”们可以闲逛、跳舞、唱歌、自拍 。
【杀马特经典图片 杀马特是什么】可今年中旬,溜冰场也关了 。
▲“杀马特”们的线下聚会 图据受访者
新的纽带
“我认识的杀马特,几乎所有人都玩直播”
旧的聚集地不复当年,新的纽带正在联结 。同是身份表达的场域,这根纽带却没有实体 。
嘈杂的背景音乐响起,小陆(化名)甩掉拖鞋,随着音乐光脚在地板上舞动——2分钟前,小陆在直播间与人PK 。这段舞,是输掉的惩罚 。
小陆是云南人,21岁,有一头染成金黄色的及肩长发,如今住在罗福兴的出租屋里 。为了直播,这天下午他专门去理发店做了一个造型——左边头发高高蓬起,上面用红蓝染料染了个心形 。这个造型花了50块,只能维持1天 。
小陆玩直播已有6年 。他早早弃学,15岁时跟着叔叔在工地搬砖,挣了钱买了部手机 。在短视频平台看到“杀马特”发型,“觉得很好玩很好看”,自己也开始尝试做头发、做直播 。
他不懂运营,直播时间也没个定数,“想起来就开” 。有时会收到一些粉丝打赏 。小陆说,做直播的目的是为了“留下一些回忆” 。他会收到一些“粉丝”的私信,这是他每天坚持更新视频的动力——内容除了头发,就是跳舞 。
▲正在直播的小陆
在线下公共空间越来越窄时,网络直播成为“杀马特”们新的纽带 。“大家聚在一起抱团取暖,虽然玩法不一样,但内核是一样的 。”罗福兴说,他认识的“杀马特”中,“几乎所有人都玩直播” 。他又补充说:“我和他们不一样的是,我有些流量,可以卖卖货 。”
罗福兴是从年初疫情开始时做直播的,那时他因疫情困于重庆,“没钱吃饭”,朋友建议他做直播,没想到成功了 。那时起,他重新留起以前剪掉的头发 。他给采访人员强调:“就算我剃成光头,也是‘杀马特’ 。我就是‘杀马特’,与头发无关 。”他特意否认了那些认为他们是对传统审美的反抗的解读,“ ‘杀马特’基本都是工人,我们并没有这个意识 。”
除了卖货,罗福兴的直播内容也大多与发型有关 。也曾有公司与他合作,配了一个团队和一个搭档,但合作一个月就散了,因为觉得“没什么起色” 。
罗福兴还承接一些剪发生意——一些慕名而来的粉丝找他剪头发,100元一位,地点就在楼下理发店里 。除去场地费,也能挣几十元 。这样下来,罗福兴一个月可以挣一万元左右,这在玩“杀马特”的人中,已经算是“顶流” 。
“你觉得‘杀马特’做直播是在被消费吗?”采访人员问罗福兴 。
“消费证明‘杀马特’还有价值,不被消费就完全没有价值,这个群体可能会真正消失 。”这个初一辍学的男人总结说,他不反对“杀马特”被消费,但他鄙夷的是,一些不是“杀马特”的人也为了博眼球开始做直播 。对罗福兴而言,他想抓住机会,但却不知道怎么去抓 。“我想不到还能做些什么内容,杀马特的标签已经把我‘贴’死了 。”
“‘杀马特’大多来自乡村社会,城市里的亚文化最后可能变成品牌形成商业价值,但‘杀马特’没有商业价值,甚至没有资本去利用它们 。”李一凡说,他曾问过很多“杀马特”,但没人认识玩“杀马特”发了财的人 。
那一晚,小陆在出租屋阳台的椅子上坐着睡了2个小时——为了让发型保持久一些 。
矛盾:
网络的极尽夸张与现实的封闭排外
除了工厂,是什么让“杀马特”们来到线上?
文化断层,是关于“杀马特”现象讨论中的一个关键词 。李一凡说,“杀马特”对头发的热爱超出了自己的想象,他曾以为那些千奇百怪的发型是对主流文化的反击,但很快,他发现这是一个误解:“事实上,因为信息不对等和文化断层,他们觉得自己才是流行文化 。”
在长达4年的拍摄过程中,李一凡发现,“杀马特”身上表现出了惊人的一致性 。他用五个词概括:留守儿童、受教育程度低、小厂流水线工人、没时间、没钱 。
事实上,大多数“杀马特”的生活,都足以用“苍白”二字形容——小月曾工作的工厂,月薪3000元,工时10小时以上,一周工作6天;采访中的另一个女“杀马特”小白鸽(化名)曾在东莞2个厂待过,晚上要加班到10点后,工作时间必须全程在岗,一“溜号”就要被扣钱 。
▲直播中的小陆(左)
所有接受采访的“杀马特”都说,与此前相比,“杀马特”生存的社会环境并没有多大改变 。直播时,常有人在直播间尖锐地对罗福兴说“你这已经过时了” 。他大多时候会选择装作没看到,有时也会和对方故意吵吵架,活跃一下氛围 。
来石排找“教主”前,小陆曾在广州白云区待了4个月 。最开始想在城市里走走玩玩,但很快,他放弃了 。因为留着长发,上街后路人会自动远离他,“有人觉得我是坏人,有人觉得我是乞丐 。”他选择缩在住处,几乎不出门 。
“‘杀马特’是一个桀骜不驯、代表自由的灵魂 。”“杀马特”是小白鸽情绪的出口,“它让我觉得,我就是我,我会变得特别勇敢,特别厉害 。”她在网络上自封“公主” 。这样的“自封”在“杀马特”中并不鲜见 。李一凡对此的解读是:所谓的称谓,只是一个关于兄弟姐妹的游戏关系——越贫乏,越喜欢华丽的词藻 。
相较于网络上的极尽夸张与喧嚣,“杀马特”的现实世界是封闭、排外的 。李一凡说,自己在拍摄前甚至都找不到“杀马特”,通过罗福兴才得以进入这个群体 。他们曾联系过六七百个“杀马特”,认识近200人,很多进行至一半就拒绝了采访,最终在线下采访了67位,通过网络形式采访了11位 。
“杀马特”的排外性也超出了采访人员想象——在石排最后一天,采访人员和小陆一起在名流理发店,遇到来做头发的小龙(化名) 。他是贵州人,今年20岁,10岁就出来了 。看着小陆那一头标志性“杀马特”发型,小龙主动前来搭讪 。小陆没有理他,因为“不是一个家族的人,辨不清是好是坏” 。
▲图据《杀马特我爱你》截图
未来……
未来?提到这个词,这群青年们有不同的表达 。
李一凡概括说,很多“杀马特”虽然在广东待过很多年,但他们从没去过广州、深圳 。就算是休息时间也是待在工厂区 。“城市太大会迷路,只有工厂区才能让他们自如 。他们很少去望城市的高楼,甚至不敢去望 。因为知道自己永远买不起 。”
据李一凡观察,“杀马特”群体也在不断变化 。他将“00后杀马特”归为“新生代杀马特”,与动辄小学毕业、十来岁就外出打工的“老杀马特”相比,他们受教育水平有所提升 。
对于和“杀马特”有着类似经历的小陈而言,就算觉得“石排可以融入”,但也从没把石排当作家 。石排也不是“杀马特”的家——罗福兴来石排不过大半年,他线下租住的房子五六百元每月,“没有任何压力”,但他并不打算在此长住 。
“你以后想干什么?”采访人员问这个问题时,罗福兴愣了一下 。他想了想说:“没想过那么远,先过好今天明天再说,想太远也没法实现 。”
▲前来采访的采访人员和艺术家有时会送来书,直播时,罗福兴常常用来垫手机支架
罗福兴曾想过攒一笔钱,“最低十万”,回老家养几百只鸡,再养一些猪、牛,弄一个池塘,再买辆摩托车 。直播对他来说不是长久之计 。“未来也可能开个理发店,或者去公园给人剪剪头发?”他自说自话道 。
小白鸽打算回老家过完年,明年回东莞和罗福兴一起复兴“杀马特”,“大家聚在一起互帮互助,做做视频 。”
小月前段时间在大厂找到一份工作,每个月可以赚到近4000元,虽然每天上班10小时,而且经常置身于巨大的噪声之中,但在不好找工作的情况下,这仍是一个令同伴们嫉妒的好工作 。
这个厂制造的电子零部件,最终的成机,将被销往广州和更远的城市 。“‘小蛮腰’附近一个商场就在卖,老板说的 。”从贵州老家一路坐大巴来到这里,与厂里大多数伙伴一样,虽然和广州仅仅相差100公里,但他完全不了解那里的世界——他住在厂房里,甚至不知道“小蛮腰”是什么 。
▲晚上10点,罗福兴出租屋楼下的家庭作坊还在赶工
中国社科院农村社会问题研究中心秘书长李人庆:
“杀马特”构成了二代农民工历史的一部分
“杀马特不是所谓的朋克或对传统审美的对抗,他们是一群来自贫困地区的留守儿童和‘二代农民工’,具有较为明显的区域性特征 。”中国社科院农村社会问题研究中心秘书长李人庆曾到多位“杀马特百思特网”青年的故乡调研 。他发现,他们身上有诸多共性:具有贫困落差的孩子进入沿海地区现代性场域,受到现代文化冲击;大多处于13~23岁青春期,成长过程缺乏家庭关怀;通过网络相互联系 。
李人庆说,与上一代人不同,他们渴求表达自主意识,渴望被认同、被了解,但表达内容匮乏,只能选择玩头发这种低成本、高辨识度的方式 。“这是一种‘保护机制’,也是发展现代性、发展不均衡所激发的文化现象 。”
李人庆认为,“杀马特”就像青春痘一样,是一个社会正常、必要的部分,它构成了“二代农民工”历史的一部分,也是一种寻求自主意识的表达 。他用李一凡的话总结道:“社会应该让他们有说话的机会 。”
李人庆发现,李一凡的纪录片《杀马特我爱你》播出后,也引起同一代城市青年的强烈共鸣 。“尽管他们彼此间生活境遇差别较大 。”因此他认为,“杀马特”群体反映出的问题,实际是同一代青年的共同问题 。
“这也是现代社会发展过程中,中国乃至整个国际的问题 。”李人庆说 。面对这一群体,加大社会保障力度和社会救济力度很有必要 。当前社会一个基本矛盾是越来越快的技术社会变迁,与社会主流意识形态越来越城市化和老龄化之间的矛盾 。解决社会发展的不平衡不充分,要从表达权开始,“我们要给青年人尤其是弱势青年农民工群体更多包容,更多发展机会和资源,让他们更快成长 。”李人庆说 。
红星新闻采访人员 彭祥萍 广东东莞 摄影报道 部分图据受访者
编辑 官莉
推荐阅读
- 只会在口头上说爱你的星座男
- 火象星座男对另一半的标准有哪些
- 高达99%的女人会选择这三大星座男
- 承蒙国家厚爱第三针新冠疫苗已尝鲜说说 疫苗第三针的幽默句子
- 心情压抑的朋友圈说说 心情压抑的朋友圈说说带图片
- 朋友圈日常发表的经典说说 日常自拍的朋友圈说说
- 39句 关于喝酒的朋友圈说说精选
- 关于惜时的名人名言 关于惜时的名人名言的句子
- 生活要有仪式感的朋友圈说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