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节为什么要纪念屈原

因为屈原不忍舍弃自己的国家,于五月五日抱石投汨罗江身亡,以自己的生命谱写了一曲爱国主义乐章 。我们纪念屈原,也是在纪念所有的爱国先驱,弘扬爱国主义精神 。
“门插艾,香满堂 。吃粽子,撒白糖 。龙舟下水喜洋洋 。”又逢五月初五端午节 。如果说,端午节这个形成于2000多年前的节日,与其他传统节日有什么不同的话,那就是节日的主题,不是团圆、相聚和庆贺,更多的是纪念和缅怀 。
端午节缅怀屈原,妇孺皆知 。公元278年秦军攻破楚国京都后,屈原不忍目睹祖国被侵略,五月初五,写下了绝笔之作《怀沙》,抱石投汨罗江而死,以生命谱写了一曲悲壮的爱国主义乐章 。
自此以后,端午节成为纪念和缅怀屈原的节日,挂艾蒿、吃粽子、喝雄黄、赛龙舟、驱五毒,这些节日习俗与屈原无不相关 。相传,屈原死后为蛟龙所困,世人哀之,每于此日投五色丝粽于水中,以驱蛟龙 。又传,屈原投汨罗江后,当地百姓闻讯马上划船捞救,船只行至洞庭湖,终不见屈原 。其时,恰逢雨天,湖面上的小舟汇集在岸边的亭子旁,当人们得知是捞救贤臣屈大夫时,再次冒雨出动,争相划进茫茫的洞庭湖 。之后,为了寄托哀思,五月初五人们荡舟江河之上,逐渐发展成为后来的龙舟竞赛 。
虽然据考证早在春秋战国时期,端午节就初具雏形,吴越划龙舟划了3000多年,中原挂艾蒿也有3000年了,都比 屈原要早上1000年 。那么,为什么人们要在端午节纪念屈原呢?因为是屈原的爱国心 。面对着国家、民族的灾难,他保持着一种清白,保持着一种民族气节,“粉身碎骨魂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
【端午节为什么要纪念屈原】屈原是端午节留给每个中国人的一份精神文化遗产 。作为中国历史上一位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用他的诗歌,用他的生命,实践了自己崇高的人生抱负和人格理想 。屈原是一个儒家信念的信奉者,他的价值信念首先在于个体的道德人格与情操的完善 。而这种道德人格的完美理想又与历史形态中的国家和民族的价值联系在一起 。屈原的形象是爱国忧民的形象,屈原的情怀是爱国忧民的情怀,“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可能有人并没有读过屈原的《离骚》,但这并不影响对屈原身上那种崇高的爱国主义精神的学习,并不影响对他的家国情怀的理解和认同 。爱国主义似乎是无形的,但同时爱国主义又是最充满力量的,这种力量可以贯穿华夏历史 。中华民族几千年来绵延不息,抗争延续,原动力就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文化和民族精神 。
爱国,是端午节的灵魂――即使几千年后的今天,这种意义仍然高居无可比拟的绝对地位 。一个民族的文化和精神,是这个民族的生命 。爱国主义作为我们民族的根基,在端午节这个传统节日中,应该有更加淋漓尽致的展现 。因此,我们要在端午节纪念屈原,弘扬屈原的爱国主义精神,让这种精神,成为端午之魂 。
我们纪念屈原,也是在纪念所有的爱国先驱 。这些勇敢的志士身上凝聚着爱国忧民的思想境界和传统美德 。从范仲淹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追溯到屈原的“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我们纪念和传承的就是中华民族不屈的爱国情怀 。它激励着无数后人奋发图强,卧薪尝胆,始终怀抱振兴国家和民族的决心 。
今天,我们过端午节,不只是吃粽子、赛龙舟,更重要的是传承蕴藏在节日文化中的爱国精神 。
声明:本篇经验系知识库原创,转载请注明出处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