霍乱为什么可怕?19世纪的英国人是怎么活下来的

霍乱,俗称“虎烈拉”,是一种经口腔感染的急性胃肠道传染病,在我国属于甲类传染病 。
霍乱本是印度恒河三角洲地区的地方病,恒河三角洲也有着“人类霍乱之故乡”的称号 。


由于交通的限制,19世纪初期以前,霍乱都只是在当地流行,随着世界经济的发展,印度门户打开,霍乱也随之在世界多个地区肆虐,沿着欧亚大陆一路向西,许多国家无一幸免 。
19世纪霍乱流行十分猖獗,甚至被称为“19世纪的世界病” 。
19世纪霍乱的“流行史” 据资料记载,从1817年到1896年共发生5次霍乱大流行,范围从印度波及到亚洲、欧洲、非洲和美洲,给人类带来了巨大的灾难 。


我们简单来了解一下19世纪上半叶霍乱的流行:

  • 第一次霍乱大流行
俗话说:“大灾过后必有大疫” 。1817年印度恒河洪水泛滥,由于当地有“水葬”的习俗,大量尸体在恒河随波逐流,导致霍乱在恒河中下游地区迅速流行,几周内便造成了上万人死亡 。


据考证,霍乱也是于1817年这一次大流行由国外传入我国,自此国内便有霍乱发生并流行 。


霍乱冲出印度国境,从孟加拉国通过东南亚传播到中国,从波斯(今伊朗)传播到西部的埃及等地 。
  • 第二次霍乱大流行
1826年,孟加拉地区发生霍乱,迅速波及整个印度大陆 。


1827年,霍乱进军欧洲腹地,席卷多个国家,造成众多人口死亡,到处都弥漫着恐惧和死亡的气息 。
  • 第三次霍乱大流行
1839年,孟加拉地区再次暴发霍乱,波及范围更广,扩大到北非、美国中西部和拉丁美洲的大部分地方 。


1866年,霍乱再次侵袭人类 。总之,人类与霍乱的斗争几乎贯穿了整个19世纪 。
据记载,全球共发生过7次霍乱大流行,其中1961年源于印度尼西亚的第七次大流行至今都尚未完全结束 。


英国是世界上第一个工业化国家,在19世纪英国就历经了4次霍乱大流行,霍乱的快速传播和高死亡率,使当时许多英国人患上了“霍乱恐慌症” 。


那么,19世纪的英国人后来又是怎么活下来的呢?事实上,英国人对付霍乱的经验,也引发各个国家的公共卫生改革 。
19世纪,英国历经四次霍乱 19世纪第一次霍乱大流行后,英国人便千防万防,加强沿海检查,防止霍乱传入 。


1831年,霍乱在英国桑德兰港口出现,不久后迅速蔓延至其他地区 。1831年-1866年,英国共遭遇4次霍乱大流行 。


刚开始,人们对霍乱几乎一无所知,认为“贫穷、糟糕的生存方式,缺少衣食,肮脏的居住环境、以及偶尔的放纵”才是霍乱发生的真正原因 。


因此在霍乱发生的早期,有的英国人认为霍乱是“穷人的疾病”,还有的反对粗暴的隔离措施 。
治疗方法也“五花八门”,有人提出注射碳酸或盐水,刺激身体的反应,有人认为法兰绒能防止霍乱,兴起了一股“穿法兰绒服装”的风气,有人推荐用蓖麻油冲洗肠胃......


正在伦敦学医的约翰·斯诺隐约感觉霍乱似乎与水源有关,进一步研究后,1849年斯诺终于发现霍乱传播的奥秘:即通过含有霍乱病菌的饮用水传播,证实水污染才是英国霍乱之源 。
查证了饮用水是霍乱传染源的英国医生约翰?斯诺
他告诉惊恐的人们不要再使用被污染的水源,进行水污染治理 。1866年后,霍乱在英国仅零星出现 。因此当欧洲大陆再次受到霍乱肆虐时,英国基本上没有造成很大影响 。
霍乱患者示意图
由此可见,霍乱确实是通过细菌传播,也为各国阻止霍乱的传播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
感染霍乱有多可怕? 1884年,德国细菌学家科赫找到了霍乱的病原体--霍乱弧菌,它是引起霍乱的“元凶” 。
罗伯特·科赫
研究发现,霍乱弧菌能分泌一种叫做肠毒素的物质,贴在小肠细胞上会引起小肠细胞的脱水,继而引起人体的其他部位脱水 。不幸感染了霍乱,人会疯狂地腹泻和呕吐 。


霍乱引起的疯狂腹泻,对人们而言实在是一件恐怖的事情 。刚开始的排泄物可能还是黄水一样,后边犹如“瀑布”一样,泻出米汤一样的液体 。
发病示意图
这会严重扰乱人体的水分代谢,当人失水过多,轻者可能会眩晕、眼窝凹陷,重则会引起器官衰竭,甚至威胁生命 。


对于那些抵抗力较弱的老年人和小孩,若感染霍乱相当痛苦,得不到及时治疗后果不堪设想 。
WHO专家估计,在世界范围内每年大约有130万-400万例霍乱,导致2.1万-14.3万人死亡 。


虽然霍乱是一种非常古老的瘟疫,但是目前依旧威胁着人类的健康,人类想要消灭霍乱,仍需要更艰苦的努力 。
【霍乱为什么可怕?19世纪的英国人是怎么活下来的】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