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庆元年冬季 , 在洛阳丁忧守母丧的刘禹锡被任命为夔州刺史 。长庆二年正月初二 , 刘禹锡到达夔州 。初五这天 , 他写下《夔州谢上表》 。
居母丧之前 , 刘禹锡任连州刺史 。当时的连州 , 管辖桂阳、连山、阳山三县 。而夔州在长江三峡的上游 , 地理位置更为重要 , 管辖奉节、云安、巫山、大昌四县 。
唐代按照户口和经济等情况 , 将州分为辅、雄、望、紧、上、中、下这些等级 。州的等级不同 , 官吏的级别、建制、俸禄等也有所不同 。通常来说 , 上州刺史为从三品 , 中州刺史为正四品上 , 下州刺史为正四品下 。
刘禹锡从连州到夔州 , 虽然都担任刺史 , 但由于夔州“秩与上郡齿” , 等级与上等州郡相并列 , 因此级别和待遇有所提升 。他深知 , 这自然是皇帝的恩典 , 但也是好友裴度努力的结果 。
原来 , 裴度曾进言:“刘禹锡诚然有罪 , 但他的母亲年事已高 , 与自己的儿子去作永别 , 实在使人哀伤!陛下正在侍奉太后 , 恐怕在刘禹锡那里也应予以怜悯 。”
是啊 , 孝是要推己及人的 。皇上的母亲应该由儿子来尽孝道 , 臣子的母亲也要由儿子来尽孝道 。所谓“老吾老以及人之老” , 如果皇帝把正在为高堂老母尽孝的臣子任命到极其偏远的州去 , 恐怕天下人都会觉得这一做法有伤孝理之风 , 这是会影响圣望的 。
【竹枝词翻译及赏析 竹枝词古诗的意思】裴度进言后第二天 , 刘禹锡被改任为连州刺史 。这年六月 , 裴度升为中书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 , 当上了宰相 。
这次 , 刘禹锡为母守丧期满后 , 又从连州刺史改任州刺史 , 裴度所起的作用自然不言而喻 。对于皇帝的恩典 , 刘禹锡已经在《夔州谢上表》中千恩万谢了 , 但对裴度的感谢就不能这样明言了 。写信直接表示感恩 , 一是太俗气 , 二是消息一旦泄露 , 不仅可能不利于自己的前途 , 也会对裴度不利 , 甚至遭遇党锢之祸 。
可如果不言不语 , 那也太不懂事了 。怎么办?诗豪就是诗豪——既有“言志” , 又有“意象” , 而且志存高远、象美意妙的千古名作《竹枝词》就这样诞生了:杨柳青青江水平 , 闻郎江上唱歌声 。东边日出西边雨 , 道是无晴还有晴 。
从诗的表面来看 , 这就是一首情歌 , 而且是一首风韵摇曳的优美情歌 。但这只是诗的象 , 象外之意却是说:裴公啊裴公 , 你就是那江上唱歌的年轻小伙子 , 你唱的歌好像漫不经心 , 但情窦初开的少女能够心领神会 。你那漫不经心的歌声 , 就像现在的天气一样 , 东边日出西边雨 , 看似无情 , 实则有情 。
这首诗写得实在太好了 , 以至于很快传到了东都洛阳和首都长安 , 当然也就传到了裴度的耳边 。几乎所有听到这首诗的人都赞不绝口 。但可能只有裴度知道这首诗的象外之意 , 因此他会心地笑道:好你个刘二十八 , 不愧一代诗豪!后会有期 。
“唱歌”与“踏歌”
还有一个有意思的现象 , 这首《竹枝词》的第二句通常记为“闻郎江上唱歌声” , 但也有说法是“闻郎江上踏歌声” 。就所见选本来看 , “闻郎江上踏歌声”最早见于清初王世祯选编的《唐人万首绝句选》 。
有种观点认为 , “闻郎江上唱歌声”之所以误为“闻郎江上踏歌声” , 很可能与李白的《赠汪伦》有关:李白乘舟将欲行 , 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 , 不及汪伦送我情 。
《赠汪伦》是一首极为通俗有名的绝句 , 几乎妇孺皆诵 。诗的第二句“忽闻岸上踏歌声”与“闻郎江上唱歌声”非常相似 , 人们背诵的时候 , 一不小心就会“串笼子” 。
踏歌原为汉、唐时的风俗歌舞 。《旧唐书》中就有“踏歌”的记载:上元日夜 , 上皇御安福门观灯 , 出内人连袂踏歌 , 纵百僚观之 , 一夜方罢 。
这里说的是 , 先天元年八月 , 唐睿宗李旦禅位于太子李隆基 , 退为太上皇 , 但仍掌握三品以上官员任命权以及重大刑案裁决权 。先天二年正月十五 , 太上皇李旦登上安福门观灯 , 让宫中的人出来跳连袖踏歌舞 , 任凭百官观看 , 一整夜才散去 。
宋末元初史学家胡三省注云:蹋歌者 , 连手而歌 , 蹋地以为节 。还有学者进一步解释 , 踏歌时 , 几个人手拉着手 , 脚踏节拍而唱 。
既然踏歌是几个人手拉手、两脚踏地以为节拍而歌唱 , 那“闻郎江上唱歌声”就不能作“闻郎江上踏歌声” 。一则 , 这唱歌的“郎”只是一个人 , 无法“几个人手拉手”;二则 , 这唱歌的“郎”是在“江上” , 无法“踏地而歌” 。
李白《赠汪伦》中的“忽闻岸上踏歌声” , 是汪伦带领一群村人踏地为节拍 , 边走边唱前来为李白送行 。一群村人 , 自然可以“几个人手拉手”;在“岸上” , 自然可以“踏地而歌” 。
人们对自己熟悉的诗 , 往往是习焉弗察 , 背诵错了也感觉不出来;因为记得很熟 , 所以在写作引用时就直接默写出来 , 又一般懒于访书 , 就造成了引文的错误 。
“无晴”与“有情”
对于这首假象尽意、以象达意、意在象外的千古名作 , 古人主要欣赏其“晴”与“情”的双关之妙 。
明代周珽在《唐诗选脉会通评林》中点评:起兴于“杨柳”“江水” , 而借景于东日、西雨 , 隐然见唱歌、闻歌 , 无非情之所流注也 。清代王士祯在《唐贤小三昧集》中评说:双关语妙绝千古 , 宋元人作者极多似此 , 元音杳不可得 。
今人的鉴赏也不少 。《唐诗鉴赏辞典》认为 , 这是一首模拟民间情歌的作品 , 写的是一位沉浸在初恋中的少女的心情 。她爱着一个人 , 可还没有确切知道对方的态度 , 因此既抱有希望又含有疑虑、既欢喜又担忧 。
诗人用少女的口吻 , 将这种微妙复杂的心理成功地表达出来——今天 , 他从江边走了过来 , 而且边走边唱 , 似乎对自己多少有些意思 。这个人啊 , 有点像黄梅时节晴雨不定的天气 , 说它是晴天吧 , 西边还下着雨 , 说它是雨天吧 , 东边又出着太阳 , 可真有点捉摸不定了 。
通过几句极其形象又极其朴素的诗 , 少女的迷惘 , 少女的眷恋 , 少女的忐忑不安 , 少女的希望和等待 , 都一一刻画出来了 。
其实 , 类似鉴赏讲解都是就象解象、以象为意 , 既没有体现“诗言志”的本质特征 , 也没有读懂诗的意象 , 去诗之本旨远矣!
乾隆皇帝敕编过一部《唐宋诗醇》 , 其中宋诗只选了苏轼、陆游两家 , 可见二人水平之高 。
苏轼在《书鄢陵王主簿所画折枝二首》其一云:论画以形似 , 见与儿童邻 。赋诗必此诗 , 定非知诗人 。诗画本一律 , 天工与清新 。边鸾雀写生 , 赵昌花传神 。何如此两幅 , 疏澹含精匀 。谁言一点红 , 解寄无边春 。
“赋诗必此诗 , 定非知诗人”这两句是说 , 所写的诗如果一定是这首诗的字面意思 , 而没有象外之意 , 那你一定不是个懂诗的人 。
陆游在《示子遹》一诗中说:我初学诗日 , 但欲工藻绘 。中年始少悟 , 渐若窥宏大 。怪奇亦间出 , 如石漱湍濑 。数仞李杜墙 , 常恨欠领会 。元白才倚门 , 温李真自郐 。正令笔扛鼎 , 亦未造三昧 。诗为六艺一 , 岂用资狡狯?汝果欲学诗 , 工夫在诗外 。
子遹是陆游的儿子 。在此诗中 , 陆游告诫儿子:如果真要学习写诗 , 那很大一部分功夫要用在诗的字面意思之外 。讲得更通俗一些:诗的意象如同谜语的谜面和谜底 , 猜谜就是要揭示谜面背后的谜底 , 赏诗必须赏出诗的象外之意 。
-- 展开阅读全文 --
推荐阅读
- 唐诗春夜喜雨朗诵 唐诗春夜喜雨杜甫
- 羽毛球脚步沉怎么办
- 爱奇艺电视剧大全在线观看免费版 如何下载爱奇艺
- winxp系统下怎么添加可信任站点
- 微博解析视频下载 如何下载新浪视频
- xp系统关闭360浏览器无痕模式的方法
- 怎么从电脑上下载游戏到桌面 如何下载游戏到电脑
- 手机下载器怎么下载歌到mp3 如何下载歌曲到手机
- windowsxp系统关闭qq临时会话功能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