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英雄气概的词语鉴赏 描写英雄气概的成语

首先 , 可以进行一个拆分——”封”、”狼居胥” 。”封”就是指建设祭坛祭天以告天下 , 一般是有重大事件时才会进行的仪式 。”狼居胥”是一个地名 , 是今内蒙古境内五原县西北的狼山 。封狼居胥是一个成语 , 原意是指汉朝骠骑将军霍去病登狼居胥山 , 祭天以昭成功之事 。后来 , 封狼居胥成为中华民族的武将最高荣誉之一 。
要说封狼居胥 , 我们首先要来认识一下这个故事的主角——霍去病 。
霍去病 , 生于建元元年(前140) , 卒于元狩六年(前117) , 年仅二十三岁 , 可谓是英年早逝 。但这短短的二十三年之中 , 他却达到了一个常人难以企及的高度 。他官至大司马骠骑将军 , 又封冠军侯 , 意为勇冠三军 。在他去世后汉武帝让他陪葬在自己的陵墓茂陵中 , 差遣属国的匈奴军人为他修建形似祁连山的陵墓 , 队伍从长安排到茂陵 , 十分隆重 。霍去病的谥号为”景桓” , 取”布义行刚”和”辟土兼国”之意 , 以彰显他克敌制胜、千里追击、作战英勇、开辟疆土的功高盖世 。
以霍去病为主角的封狼居胥事件 , 即漠北之战 , 究竟是怎样的呢? 汉武帝元狩四年(前119)春天 , 汉武帝刘彻觉得时机已成熟 , 是时候给一向猖狂的匈奴人致命一击了 。于是他下令命卫青和霍去病这舅甥俩各自率领五万骑兵十万步兵分别从定襄和代郡出发 , 深入大漠去寻找并歼灭匈奴的主力部队 。
霍去病千里驱驰 , 翻越离侯山 , 横渡弓闾河 , 在两千多里外的大漠戈壁上与匈奴的左贤王交战 , 大破敌军 , 歼敌七万多 , 此役还俘虏了匈奴的屯头王、韩王等三人及将军、相国、当户、都尉等共计八十三人 。之后霍去病乘胜追击 , 一路打到了狼居胥山脚下 , 于是在狼居胥山上就建造了祭坛 , 以昭告天下——匈奴畏惧退却 , 大汉军队势不可挡 。此时霍去病仍有余力 , 于是他带着兵马一路将匈奴人逼至北海 , 也就是我们今天所熟知的贝加尔湖畔 。经此一役 , 匈奴人彻底失去了漠南的控制权 , 只能走向更远的地方 。“匈奴远遁 , 而漠南无王庭” 。而这一年 , 霍去病仅仅二十一岁 。
之后 , 大汉王朝一举消灭了匈奴的残余势力 , 大汉王朝的北疆获得了较为长期的安定 。匈奴人仓皇北逃 , 唱着:”亡我祁连山,使我六畜不蕃息; 失我焉支山,使我嫁妇无颜色 。”
漠北之战大获全胜 , 绝不仅是靠霍去病一人之力 , 它的背后凝聚着一代代君臣的心血 。
汉朝建国伊始 , 刚经历过长期楚汉战争 , 可谓是民生凋敝 。汉高祖刘邦的登基大典上甚至找不到四匹白马 。天下初定 , 可北方威胁犹在 , 刘邦在位时甚至被匈奴围困了七天七夜 , 也就是历史上著名的白登之围 。这是巨大的耻辱 , 是需要用一场巨大的胜利来洗刷的 。可大汉王朝百废待兴 , 于是只能决定韬光养晦 , 无为而治 , 积极恢复生产力 。文帝景帝两代 , 励精图治 , 虽然中间仍有波折 , 但不妨碍大汉王朝一天天的强盛 。
终于 , 汉朝迎来了第七位君主 , 一位雄才大略的皇帝 , 他就是我们所熟知的汉武帝刘彻 。
他颁布了推恩令 , 巧妙地将地方的权力削减 , 解决了大汉帝国内部的巨大威胁;他采用董仲舒的建议 , 罢黜百家 , 独尊儒术 , 巩固了统治;他改革币制重农抑商 , 切实提高了大汉王朝的经济水平 , 为多次对外战役打下坚实的物质基础 。
【关于英雄气概的词语鉴赏 描写英雄气概的成语】万事俱备只欠东风 , 时机已到 , 这位君主开始了大规模的对外战争 , 他要一雪前耻 , 洗刷过去的耻辱 。他背负着几代汉朝君主的期望 , 他统治者几代臣民所营造的帝国 。他不缺宏图 , 不缺资本 , 不缺人才 , 于是他能成千古一帝 , 封狼居胥的伟业建立在他的时代 。
“封狼居胥” , 由霍去病千里追击匈奴开始 , 之后成为了几千年来中国所有武将的最高理想 。
唐朝名将李靖率军大破突厥时从狼居胥山下经过;侯君集灭吐谷浑众部时在此安营扎寨;刘义隆好大喜功却草草从此而返;明成祖朱棣追击蒙古败军至此 , 也如霍去病一般祭天告民 。
封狼居胥已经不仅仅只是一个伟大的战绩 , 它更是一种英雄气概与强盛国力相结合的象征 。对英雄来说 , 它是孤军深入的胆气;千里追击的英气;一往无前的豪气 。对国家来说 , 它是外御强敌气节的象征;强大军事力量的标签;太平盛世的交响曲 。
-- 展开阅读全文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