懂得尊重人的名言古语 有关尊重的名人名言故事

古语说“一日为师,终身为父”,古人尊师重道的精神,被后世传为佳话,令人学习和敬仰,使人追求高尚的道德和树立崇高的信仰 。教师节来临之际,给孩子们讲一讲古今名人尊师重道的小故事,把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传承下去 。
理学家杨时:程门立雪尊师典范
“程门立雪”这一成语家喻户晓 。它出自北宋著名理学家杨时求学的故事 。
杨时,将乐县人,四岁入村学习,七岁就能写诗,八岁就能作赋,人称神童 。他十五岁时攻读经史,熙宁九年登进士榜 。有一年,杨时赴浏阳县令途中,不辞劳苦,绕道洛阳,拜著名理学家、教育家程颐为师 。
时值冬季的一天,杨时因与学友游酢在对某问题有不同看法,为求正解而一起到老师家请教 。他们顶着凛冽寒风来到程颐家时,适逢先生坐在炉旁打坐养神 。杨时二人不敢惊动打扰老师,就恭恭敬敬侍立在门外,等候先生醒来 。
过了良久,程颐一觉醒来,从窗口发现侍立在风雪中的杨时和游酢,只见他们通身披雪,脚下的积雪已一尺多厚了,赶忙起身迎他俩进屋 。此后,“程门立雪”的故事就成为尊师重道的千古美谈 。
儒商始祖子贡:尊师至诚孝道楷模
子贡,孔子杰出弟子 。后弃官从商,成为孔子弟子中最富有者,商界历来公认他为“儒商始祖” 。
公元前479年,中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圣人孔子溘然长逝 。孔子死后,众弟子皆服丧三年,相诀而去,独有子贡结庐墓旁,守墓六年,足见师徒情深,尊师之诚,实属中华尊师孝道楷模第一人 。后人感念此事,建屋三间,立碑一座,题为“子贡庐墓处” 。因子贡为孔墓所植为楷树,后世便以“楷模”一词来纪念这位圣徒 。
民族英雄岳飞:尊敬师长终身思慕
岳飞(谥号:武穆王),中国历史上著名战略家、军事家、南宋抗金名将,其军事才能被誉为宋、辽、金、西夏时期最为杰出的军事统帅 。
岳飞的老师名叫周同,据说他的力气很大,可以拉开三百斤的弓箭 。周同去世后,每到初一、十五,岳飞都一定会到老师的墓前祭拜,并且痛哭一番 。在痛哭后,必定会拿起老师所送的三百斤的弓发出三支箭才回去 。他这份念念不忘师恩的真情,正是他日后精忠报国的忠心 。
【懂得尊重人的名言古语 有关尊重的名人名言故事】汉明帝刘庄:放下九尊之躯尊师
汉明帝刘庄,东汉第二位皇帝 。明帝在位期间,吏治非常清明,境内安定团结 。
博士桓荣是汉明帝做太子时的老师,而明帝对老师一向非常的尊敬,后来他继位作了皇帝“犹尊桓荣以师礼” 。有一次,明帝到太常府去,在那里放了老师的桌椅,就请老师桓荣坐在东边的方位,又将文武百官都叫来,当场行师生之礼 。
桓荣生病,明帝就派人专程慰问,甚至亲自登门看望,每次探望老师,明帝都是一进街口便下车步行前往,以表尊敬 。桓荣去世时,明帝还换了衣服,亲自临丧送葬,并将其子女作了妥善安排 。明帝能放下自己九尊之躯的至高身份来恭敬老师,可见他的用心与风范,值得大家学习 。
唐太宗李世民:教子尊师传为佳话
唐太宗李世民,唐朝第二位皇帝,是我国历史上一个少有的明君,开创了“贞观之治”唐朝盛世 。李世民懂得国家要兴旺发达,长治久安,搞好子女教育非常重要,认为教诫太子诸王是“当今日之急” 。因此,他给几个儿子选择老师都是德高望重,学问渊博的人 。而且,一再告诫子女一定要尊重老师 。
一次,太子的老师李纲因患脚疾,不能行走 。怎么办呢?在封建社会里面,后宫森严,除了皇帝和他的后妃、子女可以坐轿后,其它官员不要说坐轿,就是出入也是诚惶诚恐的 。唐太宗知道后竟特许李纲坐轿进宫讲学,并诏令皇太子亲自迎老师 。
后来,唐太宗又叫礼部尚书王圭当他第四个儿子魏王的老师 。有一天,他听到有人反映魏王对老师不尊敬 。唐太宗十分生气,他当着王圭的面批评儿子说:“以后你每次见到王圭,如同见到我一样,应当尊敬,不得有半点放松 。”从此,魏王见到老师王圭,总是好好恭迎,听课也认真了 。
由于唐太宗家教很严,他的几个儿子对老师都很尊敬,从不失礼 。唐太宗教子尊师也被后人传为佳话 。
儒家学者魏昭:尊师重道终成大器
东汉末年,有一位名叫魏昭的人,当他还在童年求学的时候,看到郭林宗,心想这是一位难得的好老师,便对人说:“教念经书的老师是很容易请到的,但是要请到一位能教人成为老师的人,就不容易找到了 。”而郭林宗汗牛充栋,熟读各家典籍,乃是远近闻名的大儒 。
后来,魏昭到京城洛阳任官,毅然决定拜远在南阳的郭林宗为师,并派奴婢侍奉老师 。但是郭林宗体弱多病,有一次他要魏昭亲自熬药给他吃 。当魏昭端着煮好的药进来的时候,郭林宗便呵责他熬的药太烫,而魏昭就再熬一次,送上后郭林宗又说药太苦 。这样一连三次,到了第四次,当魏昭再端重新熬的药而又没有不好的脸色时,郭林宗才笑着说:“我以前只看到你的外表,今天终于看到你的真心啦!”于是大喜,将毕生所学的都全部教给了魏昭,而魏昭也终成大器,成为中国历史上著名的儒家学者 。
军事家张良:访贤求师终获真传
张良,秦末汉初时期杰出的军事家、政治家,汉高祖刘邦的谋臣,“汉初三杰“(张良、韩信、萧何)之一 。
张良年轻时,曾计划要刺杀暴君秦始皇,失败后,为躲避官府通缉,潜藏在下邳 。有一天,张良闲游到一座桥上,遇见一位穿褐衣的老翁 。那老翁见张良走近,便故意将鞋坠落桥下,让张良下桥去捡 。张良很不高兴 。等张良把鞋捡上来交给老翁时,老翁又让他帮着把鞋穿上 。于是,张良跪着帮老翁穿上了鞋 。老翁没客气,笑眯眯地离开了 。临走时留下了一句话:“小子可教矣!5天后黎明时分在这里等我 。”
张良按老翁的指示,5天后天刚亮,他就来到桥上,不料老翁早呆在那里,见了张良便怒斥道:“跟老人约会迟到,岂有此理 。过5天再早些见我 。”说完就离去了 。
又过5天后,鸡刚打鸣,张良便匆匆地赶到了桥上,可是不知怎么的,他还是比老翁来得晚 。老翁这回更不高兴了,只是重复了一遍上回说的,就拂袖而去了 。这下张良可点急了,又过了5天,他索性觉也不睡了,在午夜之前便来到桥上等着 。一会儿老翁来了,见着他便点头称是 。从袖中拿出一本书,很神秘地说:“你读了这本王者之书,就可以做帝王的先生了 。10年之后,兵事将起 。再过13年,你到济北,可以与我重逢,谷城山下的那块黄石,便是我的化身 。”
说完飘扬而去 。天一亮,张良打开书一看,原来是太公望兵法书 。张良特别高兴 。后来,张良认真研读黄石老翁授给的那部兵法书,真的当上了汉高祖刘邦的高级参谋,帮助汉高祖刘邦统一了全中国,开创了历史上有名的大汉王朝 。
文学家鲁迅:探望老师传为美谈
鲁迅,中国著名文学家、思想家、评论家、革命家,伟人毛泽东称之为“中国文化革命的主将” 。
鲁迅十二岁时到三味书屋师从寿镜吾先生读书 。鲁迅对寿镜吾老师一直很尊敬 。他18岁到南京读书,每当放假回绍兴时,总要抽空去看望寿老先生,1902年至1909年,鲁迅出国留学 。这8年间,鲁迅经常写信向寿老师汇报自己在异国的学习情况 。1906年6月,鲁迅从日本回绍兴与朱安女士结婚,在绍兴只停留了短短的4天,但他仍专程探望了年逾花甲的寿老先生 。
数学家华罗庚:修炼成名不忘师恩
华罗庚,世界著名的数学家,中国现代数学之父 。在他成名之后,不止一次说过:“我能取得一些成就,全靠我的教师栽培” 。
1949年,华罗庚从国外回来,马上赶回故乡江苏金坛县,看望发现他数学才能的第一个“伯乐”:王维克老师 。他在金坛作数学报告时,特地把王老师请上主席台就座,进会场时让老师走在前面,就座时只肯坐在老师的下首 。
由于青年时代受到过“伯乐”知遇之恩,华罗庚对于人才的培养格外重视,他发现和培养陈景润的故事更是数学界的一段佳话 。
一代伟人毛泽东:尊师重教光辉榜样
人民领袖毛泽东, 深受全国各族人民的尊敬和爱戴,而他在尊师方面,也为我们树立了光辉的榜样 。
毛宇居,毛泽东小时的私塾老师 。1959年, 已是党和国家主席的毛泽东重回故乡韶山,毛泽东亲自向毛宇居老师敬酒,毛宇居老人说:“主席敬酒, 岂敢岂敢!”毛泽东却说:“尊老敬贤, 应该应该! ”杨昌济, 杨开慧的父亲,毛泽东在湖南第一师范就学时的老师,毛泽东认为:杨先生是一位“有高尚道德性格的人” 。他常在星期天和节假日到杨先生的住处登门求教 。讨论问题,改正笔记,杨先生也特别器重他 。而徐特立老人是毛泽东一直非常敬重的另一位老师,1937年徐老60寿辰时 。
毛泽东写了一封热情洋溢的贺信,信中说:“您是我20年前的老师,您现在仍然是我的老师,将来必定还是我的老师 。”1947年徐老70寿辰时,毛泽东又题词“坚强的老战士”送给他,表示尊敬和祝贺 。
-- 展开阅读全文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