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界对王东岳的评价 哲学界如何评价王东岳

和朋友在上聊天 , 说到当下一部分成年人的新活法 , 概括说来就是以互联网社群为发起点的线下“同城聚会 。
人都是喜欢热闹的 , 在互联网时代 , 谁还没加几个群呢 , 我也例外 。可作为一个苏州论坛网70后 , 闲暇时间实在是有限 , 不能什么群都加 , 总要和自己的爱好、特长相契合才行 。比如在球迷群、文玩古董交流群等“爱好群”中 , 网友们的话题是很宽泛的 , 除了爱好本身 , 那些家长里短、时事金融、职场等话题一个都不少 , 在不同观点的碰撞过程中 , 自己属实也挺受益的 。
群聚会
说到同城聚会群 , 我也进入过 , 却发现里面年轻人很少 , 到四五十岁的单身者居多 。但是 , 群聊的内容很单调 , 除了不停地互相问好 , 就是各种聚会信息内容 。无非就是先找个饭店吃饭、喝酒 , 然后再去歌厅唱歌、跳舞 , 消费都是AA制 。
每天进群看大家的谈话内容 , 连子女教育、赡养老人、职场吐槽、房价物价等热点话题都仿佛成了禁区 。大家的状态看似放松 , 实则小心翼翼 , 好像生怕暴露了自己的真实生活状态一样 。
没有门槛的社交类网络群 , 必然是乱象丛生的 。
群聚会
在我看来 , 通过常规的社交渠道完全可以获取自己想要的放松 , 况且无门槛性质的线下社交总是会有安全隐患 。不过 , 这倒也折射出一部分人对于精神生活的具体需求 。
说白了 , 就是觉得自己过得不幸福 。要说现在的人基本上都是衣食无忧的 , 那到底是什么原因导致出现这种现象呢?
和朋友聊天
在王东岳先生的《物演通论》中 , 终于找到让我满意的答案 。
从古至今 , 平民百姓最大的困扰无过于温饱问题 , 在物质文明相对发达的今天 , 很多人为什么如此的“不快乐”?
王东岳认为 , 作为农耕文明国度的中国百姓 , 惯于日出而作 , 日落而息 , 具备天然的悠闲 , 所以 , 我们的先人们是寡欲的 。
日出而作
你有没强烈的欲望调动 , 你才能心平气和地享受生活 。古人的数量少 , 大家用体力开荒、耕种 , 因为个人的体力有限 , 所以大家的“收成”得差不多 , 也不绝不会造成”刺激欲望调动”的发生 。到了工业时代 , 贫富差距史无前例的加大 , 即使你通过奋斗成为百万富翁 , 当你身边必然存在着数量不少的千万富翁甚至亿万富翁 , 这就难保你的伴侣(包括孩子)会嘲讽你的“无能” , 搞得你非常惭愧和紧张 。文明程度越高 , 欲望调动越强烈 , 而处于高度欲望调动之下 , 谈何幸福与快乐?
在互联网时代 , 智能手机高度普及 。哪怕你是一个偏远山村的农人男女 , 有一机在手 , 也可每天快捷地翻阅别人的富足、别人的浪漫、别人的精彩 。与之相比 , 田里的粮食是否丰收 , 已经很难唤起这种让祖先们欣喜若狂的满足感了 。至于身居城市的普通人 , 因为眼中每天都出现的灯红酒绿、纸醉金迷 , 由比较带来的不满足必然让人如鲠在喉 。
手机里的精彩
所以 , 王先生又说 , 寡欲 , 是幸福的要素之一 , 正所谓“知足常乐” 。
王东岳认为:
“幸福的另一个要素是融入自然 , 我们人类的身心发育是在丛林做猴子的时候经过上千万年来进化而来的 , 因此 , 我们从视觉、感觉、身体、精神等方面 , 都是在最接近自然的状态下才能得到最美好的感受、最和谐的身心匹配的关系 , 这就是我们去野外旅游时常常会感觉到快乐的原因 。”
“所以 , 今天的佛教徒就比常人要快乐 , 他们不在社会中执着奋斗 , 用一种比较悠闲的状态生活着 , 由于他们普遍性的不大羡慕财富 , 所以他们是相对寡欲的 。不管是寺庙里的僧人 , 还是在家的居士 , 他们生活在山林里 , 或者经常出入山林 , 这就在融入自然的程度上 , 远高于一般的城市文明人 。还有 , 我们的先祖 , 在丛林里生活 , 接受的信息量有限 , 但在当下这个工商业文明中的信息时代 , 我们每天接受的信息量是你原来通过进化而形成的神经系统所能承载信息量的成百上千倍 , 如此大的信息(比如由欲望带来的比较性信息)超载 , 会造成神经系统和精神系统的高度紧张 , 如果没有一个相匹配的精神修为 , 你很容易患上心理疾病 。以至于西方社会大量的民众都会经常性的光顾心理医生 。”
林中少女
这种焦虑、会让一些人经常性的处于心理紊乱状态 。
说到这里 , 我想一些朋友会明白了 , 限制欲望调动的方法 , 就是用精神修为去抑制、化解你不断膨胀的私欲 , 学习和借鉴前代圣贤们苏州论坛网对于人生(包括对自身、对一些事物和人的评估)的看法和总结 , 即是获得解开我们心中枷锁的钥匙的途径 。
作者王东岳先生其实是毕业于西安医科大学的研究生 , 却偏偏搞起了哲学教育 , 我想除了个人兴趣 , 还有他精于生物学学科的关系吧(他常常会从生物进化的角度来阐明一些哲学观点 , 可谓深入浅出 , 通俗易懂 。) 。当下的人们对于王东岳的评价出现了极其明显的两极分化 , 有人说他是哲学界的“扫地僧” , 有人说他不过就是个“哲学民科选手” 。但不可否认的是 , 他先后被聘任为西北大学哲学系的客座教授、西安交大的东方文化客座教授 , 更是在2002年深秋在清华大学(受清华哲学研究社)做了专题讲座 , 与会嘉宾中不乏来自中国社科院、北大哲学系、中科院遗传研究所等学术权威机构的重量级人物 。
王东岳
有人说 , 同是演讲高手 , 和瞿鸿燊、罗振宇之流不同的是 , 王东岳是货真价实的独立学者 , 做的是文化输出 , 而非搬运 。
所以到目前为止还未发现任何一位权威的哲学学者公开质疑他的理论 , 至于到底是不屑还是尊敬 , 只能由时间来证明了 。毕竟在近几十年 , 你很难找到这么一位能耐得住寂寞的做学问者了–在钟南山隐居20多年 , 写成《物演通论》、《人类的没落》和《知鱼之乐》这三本蔚为大观的哲学专著 。
王东岳的三本书
诚然 , 如果现在就称王东岳是国学大师 , 还为时尚早 , 毕竟和章太炎、梁启超、梁漱溟、熊十力、冯友兰、陈寅恪等有了大师头衔的饱学鸿儒相比 , 在强调著作等身的学术界 , 他这三本书还略显单薄 。可是 , 我本人对王先生接下来的表现还是充满期待的 。
王东岳:怎么学国学?一曰训诂、一曰考据、一曰注疏 。
其实就是多读书 。
鸦片战争惨败之后 , 晚清名臣张之洞曾提出过“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概念 , 大力提倡洋务运动 , 其实就是想用中国文化对抗西方文化的入侵 , 虽然在经历甲午海战的再次失败 , 洋务运动停止 , 整个中国社会仿佛进入一种“全面清理和抛弃中国文化的思潮” 。
甲午战争的失败标志着洋务运动的失败
但也就是在这个时期 , 国学大师章太炎在其专著《国故论衡》中第一次提到“国学”概念 。在当下 , 眼看着中国不断的发展进步 , 西方列强动不动就拿价值观说事 , 国与国之间的竞争愈演愈烈 。可和我们被举世称道的物质文明建设成果相比 , 我们苏州论坛网的精神文明建设的素质显然略有滞后 , 否则也不会出现一部分沦为无脑追星族为了一个违法艺人就妄谈“劫狱”的搞笑现象 。当然也包括那些精神空虚的成年人们 , 年复一年、日复一日的去和陌生人们“醉舞狂欢”的现象 。
所以 , 像王先生这种坚定的国学推广学者当然是多多益善了 。
参考资料:王东岳先生的《物演通论》
【学术界对王东岳的评价 哲学界如何评价王东岳】备注:一些图片源于网络 , 如侵速联必删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