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见很多渔船 梦见自己抓了很多鱼

长江日报6月27日讯十年禁渔实施后还有鱼吃吗?白鲟灭绝,白暨豚功能性灭绝……长江里的鱼和动物怎么了?养育着6.5亿中国人的“母亲河”长江又发生了什么?第二季自然通识课第三课,27日在解放公园桂建芳院士自然科普工作室举行,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博物馆馆长、中国科学院武汉科学家科普团团长张先锋,以《长江“十年禁渔”——拯救的不仅是鱼》为题,向公众解析了这些问题 。
张先锋主讲《长江“十年禁渔”——拯救的不仅是鱼》 。
这些鱼儿成了“传说”
“千斤腊子万斤象”,这曾是长江渔民的一句俗语 。“腊子”说的是中华鲟,它的最大个体体重能达680公斤;“象”说的是白鲟,最大个体体长达7米、体重达908公斤 。这句俗语虽有些夸张,却也真实反映出长江曾经的富足 。
“全长6300余公里的长江,是世界第三大河,养育着中国6.5亿人 。”张先锋讲述,调查显示,长江不仅是人的“母亲河”,也是许多其他物种的“母亲河”,“目前已经研究清楚的,长江水下生活有水生生物4500余种,其中,已经认知的长江流域鱼类达416种……”
第二季自然通识课第三课现场 。
但这些鱼儿的生存现状并不理想 。“万斤象”长江白鲟曾是国家一级保护动物,在地球存活了1.5亿年,是中生代白垩纪残存下来的极少数古代鱼类,也是世界上最大的淡水鱼之一、还是中国特有物种 。但2019年底,白鲟被宣布灭绝 。“千斤腊子”中华鲟也危在旦夕,张先锋介绍:“2003年以后,野外中华鲟产卵时间明显推迟,2017年至2022年,科学家已经连续4年没有监测到中华鲟的野外繁殖 。”鲥鱼、长颌鲚(刀鱼)、暗纹东方鲀(河豚)曾被并称为“长江三鲜”,张先锋遗憾地说:“学习研究水产40余年,我从没见过活体鲥鱼,它已经功能性灭绝了 。”
就连“四大家鱼”青草鲢鳙的野外繁殖也减少了97%-98% 。尽管“四大家鱼”的人工养殖已经非常成功,但张先锋解释,“为了保障基因优良性,人工繁殖的物种仍不可避免地需要从野外引种,这意味着,一个物种的人工繁殖再成熟,也需要保护野外种群 。”
【梦见很多渔船 梦见自己抓了很多鱼】要把“长江微笑”留住
除了鱼,长江里还有两种鲸类,它们是跟人更接近的哺乳动物 。有“长江女神”之称的白暨豚,早在2007年被宣布功能性灭绝(种群数量减少到无法维持繁衍的状态,在生态链中不再具备功能,虽尚未确认是否存在最后个体,但灭绝命运已无可避免) 。
张先锋 。
研究了20多年白暨豚的张先锋,讲述起这段往事,抑制不住遗憾和动情,“我现在,经常做梦见到白暨豚 。”
江豚因为嘴角弧度上扬,被赠予“长江微笑”美誉 。在今年调整后的《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里,江豚升级为“国家一级保护动物” 。这两年,江豚成了网红物种,它们跃出江面嬉戏的场景不时被抓拍,登上热搜 。
张先锋同样为研究和保护江豚奔走多年,他分享,在长江大保护的号召下,长江江豚种群数量快速下降的势头得到了遏制,武汉也启动了“江豚重返”计划,“2017年的调查数据显示,目前长江流域的江豚在1000头左右,但其濒危状况仍未改变!江豚频现值得高兴,但不能盲目乐观 。保护江豚,需要做的还很多!”
每个人都能“为长江治病”
以上种种,都是“长江病了”的指征,“长江生物完整性指数到了最差的‘无鱼’等级,很多鱼和物种都消失或濒危了 。”
课后自然沙龙环节,张先锋回答小朋友提问 。
最先感到痛心和意识到危机的,是研究水生生物的学者们 。2008年,中国科学院院士、鱼类生物学家曹文宣率先提出长江十年禁渔,其后响应者众;2022年1月1日,来自科学界的这一呼吁被采纳后正式实施 。
张先锋解读,“禁渔不仅仅是为了救鱼,更是为了救人,为了修复长江生态,为了给子孙后代留下资源 。有人问我们为什么要保护一个物种?因为生态破坏,最终人类自身的生存和发展也会受到威胁 。”
自然沙龙现场 。
“禁渔期限为什么是十年?”面对观众的这个提问,张先锋说,“大多数常见鱼,它们需要在长江中生长3-4年才性成熟,过去也实施过三四个月的短期禁渔,但并不足以让这些鱼休养生息 。连续禁渔十年,意味着长江里的大多数鱼类可以繁衍2到3个世代,种群数量能够显著增加 。”但这并不意味着十年之后对长江的保护就结束了,“‘禁渔’及后‘禁渔’期间的监测评估仍在进行中 。”
岸上的活动,影响着水里的生态,长江十年禁渔和长江大保护这些宏观命题,不仅是政府、科学界、行业内的事情,还需要每一个人参与 。张先锋呼吁,节约每一滴水、做好垃圾分类、倡导绿色生活、学习自然知识,这些都是普通公众力所能及的行动方式,“甚至吃对鱼——也就是不吃野生鱼、吃养殖鱼,这也是在为保护野生种群、为长江大保护做贡献 。”
(长江日报采访人员黄亚婷 通讯员赵慧娟 赵银斐)
【编辑:邓腊秀】
-- 展开阅读全文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