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新smart终于亮相 奔驰微型车

11年前 , 中国比亚迪和德国戴姆勒与50:50的股权比合资成立了腾势汽车 。
用2021年的目光来看 , 两家车企斥巨资跨国成立一个新能源汽车品牌 , 无疑是一个有远见的创举 。而腾势作为首个中外合资的新能源汽车品牌 , 既是比亚迪第一次冲高 , 也是戴姆勒作为世界级企业 , 能够预测到百年汽车行业将迎来大变革的嗅觉体现 。
但无奈10年前的比亚迪还是被大家“笑话”的汽车品牌 , 而腾势汽车的品牌影响力和产品竞争力都不尽如人意 , 导致腾势汽车一直不见起色 。尽管从2019年起腾势品牌交由奔驰运营 , 但后来的腾势X哪怕是在奔驰的展台亮相 , 在奔驰的展厅进行销售 , 但其“换标比亚迪唐”的出身致使它无法扭转颓势 。
而当时间来到今年第二季度初 , 业内已经有消息称戴姆勒内部希望终止腾势项目 , 不再对此项目进行投入 。倘若该消息属实 , 从戴姆勒放弃腾势这个混血儿的那一刻开始 , 这个被王传福看作是站在巨人肩膀上出生的品牌 , 便等同于在无形之中宣告失败 。
值得肯定的是 , 有了一次失败经历的戴姆勒 , 并没有因此与中国车企合作的念头 , 反而是越挫越勇 , 旗下的奔驰品牌在2019年与吉利汽车共同出资27亿人民币 , 在中国杭州成立智马达汽车有限公司 。这一次 , 又是中外车企各持股50% , 又是将新能源汽车市场定为目标市场 。
但不同的是 , 腾势是一个全新品牌 , 一切都是从零开始 。而智马达则是smart的化身 , 并且smart在全球市场都已经累积了一定的名气 , 站在了巨人的肩膀上 。只不过累计亏损已经接近40亿欧元的smart , 毫无疑问是一个烫手的山芋 。
不过 , 吉利前脚刚成为戴姆勒的大股东 , 后脚又与戴姆勒合资推进smart品牌发展的节奏在不少数人看来都略显激进 , 吉利汽车将饼摊得如此之大的必要性也还有待调研 。
但事实上 , 基于品牌已经多次成功收购了海外汽车品牌 , 以及擅长运用多品牌战略输出不同核心价值的市场经验来衡量 , 收复一个“小精灵”对于吉利汽车来说或是小菜一碟 。再者说 , 不管smart项目有多棘手 , 吉利汽车在事成之后必然能换来上等的收效 , 这是一盘不容错过的生意 。
如此看来 , 人称“汽车狂人”的书福哥要教奔驰和比亚迪做事了?
smart不再smart
被吉利汽车收购两年后 , 全新smart品牌终于在9月6日开幕的慕尼黑车展亮相 。
与smart汽车全球销售副总裁此前披露的信息一样 , 在车展首发的精灵#1概念车基于吉利SEA浩瀚平台打造 , 内外饰设计部分则是交由梅赛德斯-奔驰团队操刀 。
具体来看 , 精灵#1概念车的设计元素的确是有几分奔驰的韵味 , 其中不常规的悬浮式车顶彰显了smart品牌的独特个性 , 贯穿式的前后灯组颇有心思 , 内部灯腔蕴藏了不计其数的小三角形 , 点亮后的效果如同星河般璀璨 , 堪称是惊艳之作 。
内饰方面 , 无论是12.8英寸的3D悬浮样式触控屏 , 还是大量的圆形设计散发出十分浓郁的奔驰之味 , 再加上香槟金配色的点缀 , 精灵#1概念车营造出了轻奢的氛围 。如果你不是资深车迷 , 我相信遮住车标后 , 你很有可能会将精灵#1概念车误以为是一辆奔驰 。
【全新smart终于亮相 奔驰微型车】不过 , 届时量产版车型并不会保留对开门的设计 , 整体上的炫酷程度会有一定程度的下滑 。
而最值得大家关注的是 , 精灵#1概念车长宽高为4290/1910/1698mm , 轴距2750mm , 总体上的尺寸比欧拉好猫还要大一些 。同时 , 精灵#1概念车还装配了21英寸的轮圈 , 塑造出了smart前所未有的力量感 。
此外 , smart官方表示不再研发下一代fortwo车型 , 全新smart品牌未来专注于新能源汽车领域 。smart汽车已经不再“smart” , 当初驾驶轻松、泊车方便的代步工具 , 如今已经变成一个“庞然大物” , 摒弃了“初心” 。
除了产品规划跳脱于smart品牌以往的惯性思维之外 , 全新smart品牌的销售模式也发生了变化 。
据了解 , 全新smart品牌未来将采用D2C直销商业模式 , 到2023年年底 , 在国内60个城市建立200家店 , 其中囊括了20多个自营交付中心 。全新smart精灵#1的量产版车型交由西安工厂进行生产 , 预计在2022年下半年正式上市销售 。
与此同时 , 全新smart品牌打造的全新车型 , 今后在全球范围内的需求量都交由中国西安工厂进行生产 。而偌大的中国市场 , 则是全新smart品牌崛起的重中之重 , 也是促成吉利与戴姆勒合资成立智马达汽车的根本原因 。
扭亏为盈 , 大有希望
尽管smart在2010年进入国内市场时 , 旗下fortwo和forfour车型的售价均有虚高嫌疑 , 但实际上smart品牌的营收是连年亏损 。
从2000年开始 , 在手表商Swatch撤资smart项目 , smart品牌100%的股权都归属于戴姆勒集团的19年时间里 , smart品牌令到戴姆勒亏损了40亿欧元 , 是名副其实的“败家玩意儿” 。
足见 , 与沃尔沃、路特斯和宝腾品牌一样 , smart被吉利收购时早已经陷入经营不善的困局 。因此 , 当吉利在两年前大手购入smart品牌50%股权时 , 大家最关心的问题就是吉利能否在smart上复制沃尔沃的成功 , 别因为区区一个smart品牌伤了自己的元气 。
在展开讨论smart能否复制沃尔沃的成功之前 , 我们不妨简单分析smart品牌久久不能走出困境的原因 。
从宏观的角度来看 , smart品牌连年亏损无非就是因为品牌的定调偏高 , 而且旗下车型的覆盖面积很小 , 致使品牌的受众市场只能局限在最冷门的超微型车当中 。再加上车型价格居高不下 , 导致后来的smart fortwo更像是一个售价不菲的时尚单品 , 而不是具有高性价比的城市代步小车 , 最终陷入了“有钱人看不上 , 穷人买不起”的尴尬境地 。
因此 , 增大产品覆盖面积 , 扩大受众市场和提高车型性价比便是smart品牌走出困境 , 以及吉利再一次书写“英雄救美”传奇故事的关键所在 。

根据全新smart品牌目前披露的产品规划 , 以及将中国视为最大目标市场的策略来推测 , 有了吉利SEA浩瀚架构的加持 , 以及梅赛德斯-奔驰的轻奢设计和smart的品牌故事 , 全新smart品牌的可谓是强强联手 。
相比之下 , 腾势品牌无论是品牌故事 , 还是产品竞争力都显得苍白无力 。而且说起腾势品牌 , 大家第一时间联想到的是比亚迪 , 但提起smart品牌 , 与之关联的却是奔驰 。含着金钥匙出生的smart , 有着腾势品牌无法比拟的先天优势 , 以及更强的可塑性 。
而值得强调的是 , 当smart品牌全面实现国产化之后 , 我希望 , 也相信全新smart品牌日后上市时能够最大化地发挥出价格优势 。倘若smart届时能够足够有诚意的价格 , 便等同于“天时、地利、人和”三要素一应俱全 , 在富有打造爆款车型经验的吉利汽车的把控下 , smart扭亏为盈或不是难事 。
(图片来自网络)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