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四番花信 24节气花信风

二十四番花信(24节气花信风)

我写信给你,教你不必担忧,
夏天转眼又到,马也继续信步,
雨也继续下,星也继续眨眼,心继续跳 。
【二十四番花信 24节气花信风】——廖伟棠《春盏》

不知不觉,已然立夏 。北方的春天像是冬与夏的过渡站,前几日人们还在料峭寒风与淅沥小雨中紧紧裹着衣袖,今天气温突然回升,明晃晃的太阳悬在晴空,绿树仿佛一夜之间茁壮长大,整个世界都变得鲜妍明媚起来 。
如宋代诗人范成大所言:“连雨不知春去,一晴方觉夏深 。”春去夏来,四季自有它更迭交替的规律 。现代的人们整日置身于钢筋水泥的城市中,想必对物候的变化已经略有些迟钝了吧 。何时昼稍长夜稍短,何时开一枝花抽一个芽,何时河水解冻鸟儿迁徙……都仿佛是很久以前才会关心的事了 。

而在古代,人们立于天地之间,每天与大自然相处,总结出了一套用来指导农业生产的节气历法,即二十四时节和气候 。为了方便记忆背诵,人们还编了一首二十四节气歌:“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 。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 。”
七十二候则是在二十四节气之下,以五日为候,三候为气,六气为时,四时为岁,反映一年四季细微的气候变化 。每候都有一个物候现象与之对应,称为候应 。在这里“候”包括生物和非生物两大类,生物主要指动物和植物;非生物主要指东风、彩虹、打雷等自然现象 。

具体到植物上,人们在每一候里选取了此时开花的最强代表,用于反映特定时节下花开与时令的自然现象,由此形成“花信风”概念 。
普遍意义上,古人的“二十四番花信风”流传比较广泛,今天,植物学硕士王辰在这一经典说法的基础上,把全年花信补充到七十二种植物,并配以林雨飞的插画,整理出版这册《七十二番花信风》,旨在向大众做更通俗的植物科普,以及让人更深入地了解这些植物在中国古代历史文化中的意义 。

作为一名“植物狂热爱好者”,拿到这本书时,我感到发自内心的喜悦与亲切 。自己素日里喜欢拍摄的花,跃然纸上,在作者的引经据典中浸润了淡淡墨香 。它们仿佛老朋友一般,在书里做着自我介绍,而我在一篇篇新知中对它们又有了更深层的理解 。
时值立夏,翻到描写立夏物候的篇章,一候是熟悉的蔷薇花 。唐代高骈有诗云:“绿树阴浓夏日长,楼台倒影入池塘 。水精帘动微风起,满架蔷薇一院香 。”蔷薇一开,清香四溢,它是夏日伊始的报信者,更是夏日热忱的执行者 。看那粉红蔷薇、淡黄蔷薇、白蔷薇……一簇簇、一丛丛,从围墙盛放而出,团团叠叠、如火如荼、只开一季、芳心满溢 。

到了二候,是“望帝春心托杜鹃”的杜鹃花 。杜鹃啼血的故事由来已久,而看到书中插页的杜鹃花照片,仿佛那花色愈发的鲜艳凝红了 。阅读文章,才得知,美妙的杜鹃花原来是有毒性的,观赏无碍,但切不可放入嘴中吞嚼咽下 。想来它艳丽如红色火焰,精致而骄傲,这种看似纤弱实则倔强的特质,也确实只可远观欣赏呀 。

最后,立夏三候,讲的是芍药花 。早些年间,总是分不清牡丹与芍药,后来自己想了一个办法,二者的盛放月份不同,于是每次路遇开的刚好的花,细想一下当下日期,也能将牡丹与芍药大致分清 。今在作者的著述中,又学了几招辨认方法,比如牡丹多重瓣繁复,而芍药多单瓣简约;木质是牡丹,草质是芍药;小叶大多分裂的是牡丹,不裂者居多的是芍药 。
芍药花姿绰约、明艳张扬,却有一个多少让人感到心碎的别名,叫做“将离” 。《诗经》有语云:“维士与女,伊其相谑,赠之以勺药 。”将离之时,赠之以芍药,其意乃相谑之后,欲使去尔 。

著名植物学家潘富俊教授评价《七十二番花信风》说:“本书的植物兼具科学描写和文学引述,具有深度;每一候植物的选取不拘泥于中国传统种类,也具有广度 。”通过这本书,我们不但可以了解关于花卉的知识,还能学习这些植物的中国文化意涵,即科普文史两不误,怡心情且长知识,是不可多得的四季繁花录 。
萌芽、长叶、开花、结果、叶黄、叶落……花开有时、物候有序,风报花之消息,花亦传递气候变换的信息,不同时节的花形态习性各异,但痴爱花的人总能从中看到它们独特的美 。人生总是由一次次相遇与别离构成,而每一次与花相逢,能目睹它的盛放,就已经是最美的遇见了吧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