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的拼音 成为的拼音

学习的拼音(成为的拼音)
学习是什么?

人从出生到死亡学习从未间断,从哇哇学语开始慢慢通过学习了解这个世界 。——网络
学习是什么? “学习”这个词,几乎要伴随我们一生,可是,我们真的知道“学习”是什么吗?
百度百科的定义是:
【学习的拼音 成为的拼音】学习,是指通过阅读、听讲、思考、研究、实践等途径获得知识和技能的过程 。学习分为狭义与广义两种:狭义的定义是这样的,通过阅读、听讲、研究、观察、理解、探索、实验、实践等手段获得知识或技能的过程,是一种使个体可以得到持续变化(知识和技能,方法与过程,情感与价值的改善和升华)的行为方式 。例如通过学校教育获得知识的过程 。广义的定义是,人在生活过程中,通过获得经验而产生的行为或行为潜能的相对持久为方式 。
从以上定义可以看出,学习的最终结果,是导向知识、经验和技能的获得 。然后呢?真的是这样吗?知识、经验和技能是什么?
我们从这三个词中选一个:知识 。你能告诉我知识是什么吗?历史上发生的一个故事、一个物理定律、一个化学式、一个数学公式、一篇英语文章……
百度百科给出的定义是:知识是符合文明方向的,人类对物质世界以及精神世界探索的结果综合 。知识,至今也没有一个统一而明确的界定 。但知识的价值判断标准在于实用性,以能否让人类创造新物质,得到力量和权力等等为考量 。有一个经典的定义来自于柏拉图:一条陈述能称得上是知识必须满足三个条件,它一定是被验证过的,正确的,而且是被人们相信的,这也是科学与非科学的区分标准 。
好,我们以柏拉图的定义中,知识必须满足的三个条件说起,“被验证过,正确的“,真的是这样吗?我们往往有一个植入脑海的执念,“科学的就是正确的 。”可是,要是真是这样的话,为什么要用两个词来表达同一个意思呢?很显然,这是有问题的嘛 。
哲学家波普尔有一个贯穿始终的洞见:人类是容易犯错的物种,这是人类固有的特征 。不管是在科学还是在政治经济活动中,我们都摆脱不了“可错性”(fallibility),就是说人永远可能会犯错 。科学的进步就是在证伪前人的理论基础上发生的 。所谓的正确又是什么呢?
所以,柏拉图对知识的定义瞬间崩塌~~
学是什么? 学,汉语一级字,读作jiào或xué,最早见于甲骨文,其本义是对孩子进行启蒙教育使之觉悟,即《说文解字》所谓的“觉悟也”,对应读音为jiào,读作xué时原本专用于表示接受教育,由此引申出互相讨论、模仿、注释、讲述、知识等含义 。
“学”字的甲骨文、金文、小篆、隶书、楷书等
学,会意字 。在字形上,甲骨文中的“学”字是由“两只手朝下的形状(图A1,有以两手帮助、扶掖、提携、教导之意)”、“爻(图A2,古代组成“八卦”中每一个卦的长横短横,长短横互相交错成“爻”,便表示物象的变动、变化,知识无穷)”和“一间房子的侧视形(图A3,表示这房子是学习的地方)”组成 。之后,在周代早期的“盂鼎”里出现的金文中的“学”字(图B)的“房子”里增加了个“子”,表示孩子们获得知识的场所是“学”(一种教育机构,即学校),表达的意思趋于具体完备 。在金文的基础上,“学”字发展为的秦篆(小篆)中的“学”字(图C)、汉隶中的“学”字(图D)和楷书中的“学”字(图E) 。隋代时,禅师智永所著《草书千字文》中的草书“学”字(图F)经过楷化便成了现代的简体“学”字(图G) 。
《易经》八卦的两个符号,一个是“—”,另一个是“–” 。在《易经》中并没有“阴阳”二字,数百年后的《易传》才把“—”叫阳爻,把“–”叫阴爻 。八卦是以阴阳符号反映客观现象 。二爻的本义是什么,有多种看法 。有人认为,“爻”,皎也 。一指日光,二指月光,三指交会(日月交会投射) 。“爻”代表着阴阳气化,由于“爻”之动而有卦之变,故“爻”是气化的始祖 。“—”性刚属阳,“–”性柔属阴 。万物的性能即由这阴阳二气演化而来 。有人认为,“—”代表男性生殖器,“–”代表女性生殖器 。钱玄同,郭沫若即持此说 。
从对爻的溯源和解释,我斗胆猜测一下这个符号当时代表的意思是这世上所有的一切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
习是什么? 百度百科解释为:习(拼音:xí)是汉语通用规范一级汉字(常用字)。此字始见于商代甲骨文,其古字形一般认为像鸟在日光下飞行,一说表示鸟在日光下练习飞行 。习的基本义是练习、学习 。又表示反复学习而熟悉 。又表示因多次接触养成的不易改变的行为,即习惯 。由多次练习又引申为经常 。
“习”字形演变流程图
郭沫若《卜辞通纂考释》:“此字(指甲骨文的“习”字),分明从羽,从日,盖谓禽鸟于晴日学飞 。”《说文解字·习部》:“习,数(shuò)飞也 。”所谓“数飞”就是“屡飞",即为反复飞来飞去的意思 。鸟这样飞翔,当然是幼鸟学习飞翔 。
所以,习这个字相对来说,更好理解,就是练习、反复多次重复同一件事 。
学习到底是什么? 根据对“学”和“习”这两个字的溯源,“习”比较好理解,就是重复做一件事,取了鸟不断的飞翔这个具体意向来表意;对于“学”的甲骨文意思,现在能知道的,就是这个字上有人的手、有宇宙、有房子,然后在房里面放了一个人,后世对这个字有各种各样不同的解释,百度百科里面对“学”作为动词,就有8种不同的解释 。我个人的理解其实有一点不一样,就是下面的这个表示房子的符号,为什么不能是示意人的大脑呢?一个人手捧着宇宙、大自然,想要放到一个人的大脑里去 。好像更能说得通一些 。当然,这个没有根据,纯属个人异想天开~~
如果这样理解,所谓的“学习”,就是把宇宙、大自然放到大脑中去,不断的、重复的做 。如果是这样来理解,对于自然哲学、物理学、化学、数学等等自然科学,就很好理解了;社会科学呢,怎么理解,那就仿自然科学呗,难道不是吗?什么社会达尔文主义、数理经济学、人工智能……
哈哈,突然有一个很新奇的脑洞,我们的学科分类不应该分成什么“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而应该分为“自然科学”和“仿自然科学”,好像也有几分道理;按照这个逻辑,我们现在称为“社会”的东西,就要称作“仿自然了”~~
伟大的物理学家和数学家牛顿在临终时说:“我好像是一个在海边玩耍的孩子,不时为拾到比通常更光滑的石子或更美丽的 贝壳而欢欣鼓舞,而展现在我面前的是完全未探明的真理之海 。”
我们从自然中捡一个石子、拾一个贝壳,捧一抔水、然后把玩它们的所谓的逻辑、规律、色彩、结构、材质,通过我们总结、分类的各个学科的理论、模型、公式、定律、定理,以不同的形式、载体表达出来,一代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