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电影流浪者 疯狂流浪者印度电影

印度电影流浪者(疯狂流浪者印度电影)

印度电影《流浪者》,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初在国内風糜一时 。男女主人公拉兹与莉达的爱情为主线,影片载歌载舞,旋律优美 。真挚爱情感人,被称为烂片王国中经典(当时印度拍的电影烂片居多) 。
这部影片描述了男主人公拉兹在娘肚子里就注定了一坎坷命运 。而造成这种坎坷命运的根源是其父拉贡纳的一句话:“好人的儿子一定是好人,贼的儿子一定是贼” 。这句话也是其父经世理念与人生信条 。
拉兹父母本是恩爱夫妻,家境殷实,拉贡纳特为法官 。在一次审判中判了盗贼扎卡入狱,并下了那句“好人的儿子一定是好人,贼的儿子一定是贼”的断语 。扎卡不服,后来越狱而逃,虏走了拉贡纳特的妻子,拉兹的母亲,那时拉兹母亲己身怀拉兹 。
【印度电影流浪者 疯狂流浪者印度电影】过了几天扎卡又放回了拉兹母亲,让她回家,但四处放出谣言设拉贡纳特妻子己失贞 。拉贡纳持在谣言的压力和世俗指指点点,以及自身心里信条的影响,做出了把怀孕妻子赶出家门的决定 。
拉兹出生于贫民窑,母子饱受欺凌 。在拉兹童年时,母亲病重,仇人扎卡找上门,逼他去偷,去抢,去杀人,去放火 。走向犯罪,以救复拉贡特之言 。从此拉兹从一个善良儿童走向犯罪不归路 。
女主人公莉达是拉兹童年好同学,好玩伴,是拉贡纳特同事的女儿 。莉达父亲是个善良之人,没有拉贡纳特的陈腐观念 。莉达父亲死后,莉达以半女半学生的身分跟随拉贡纳特身边,学习法律,成了一名律诗 。
拉兹偷了莉达钱,但又被莉达美丽打动,耍个手段接近莉达,又发现是童年好友,两人撞击爱的火花 。演译了如醉如痴的爱情 。后来拉兹因爱情而归正,不愿作贼,并杀死了逼他犯罪的扎卡而入狱 。莉达为其辩护,让拉贡纳特改变观念认下儿子拉兹 。
这部影片的戏核,是拉贡纳特的一句话 。但这句话所体现的是印度教的教义精髓 。印度在两千多年前,有两大教派,一个是波罗门教 。一个是起于尼伯尔王国的佛教,也就是释迦摩尼创立的释教 。波罗门教是贵族教,是等级制教,他宣扬的是今生就是今生,你努力修习,最后该是哪个阶层还是哪个阶层,不会逾越 。波罗门教不信因果,这在《地藏经》中有记载,佛演说的光目女之言是这样的 。“光目女父母俱波罗门种,父曰尸罗善现,母曰悦帝利 。生前不信因果,死堕孽海十八层地狱 。靠光目女的善行与愿力救拔超脱苦海 。光目女即为后来的地藏菩萨” 。
佛教在当时为平民教,告诉人们只要行善,按佛法修习,就会转变自己的境界,高级成佛,成菩萨,成罗汉 。次等成帝释,转轮王身,末等成国王宰辅,富贵之家 。
佛教易被平民接受,而波罗门教被当权贵族把持,有话语权 。打击、排挤佛教,使佛教不得己向外发展 。如中国,缅甸,泰国,柬甫寨等 。这也旦佛教生于印度,而光大于东南亚的原因 。
而波罗门教,吸收了其它教的东西,逐渐形成了印度教 。但其宗旨要义没变,还是等级制 。拉贡纳特就是印度教义的忠实信徒,忠诚卫道士,教义思想在其骨髓里根深蒂固 。拉兹的犯罪给了他一个响亮耳光 。也是对印度教义的抗义 。拉兹的二十余年成长环境让他从一个善良儿童被逼成罪犯,最后爱情与善念又让他放下屠刀,立地成佛,与罪恶决裂 。这段光阴既说明善念在特环境的无奈,为外因们迫而蒙尘 。又说明了善念和爰情的伟大,只要能守护住,在一定条件下一定能战胜邪恶 。
影片中的那句话,固执的认为绝其理就错了,人的际遇在于内心和外部因素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