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妙的人生规划】

【巧妙的人生规划】人生规划是一个人根据社会发展的需要和个人发展的志向,对自己的未来的发展道路做出一种预先的策划和设计 。人要活出有价值的人生,就必须做好人生的规划,建立起整体的蓝图和行动步骤,这样才能真正实现人生的目标,创造有意义和有价值的生活 。
千百年来,有不少的仁人志士为实现有价值的人生而做出了有意义的创举,为人类的进步起着指路明灯的作用 。虽然说人生规划是一个永远都探索不尽的伟大课题,但从孔子在《论语》中对自己简明扼要的评价中我们可以发现一种对人类有着启示作用的巧妙人生规划 。
孔子的这段话大多数人都知道,原文是这样的: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
这段话的意思是简明易懂的,译成白话就是,孔子说:“我十五岁立志于学习;三十岁能够自立;四十岁能不被外界事物所迷惑;五十岁懂得了天命;六十岁能正确对待各种言论,不觉得不顺;七十岁就能随心所欲,而不越出规矩 。”现在来分析其中的每句话对人生规划的启示作用 。
【【巧妙的人生规划】】 一、“吾十有五而志于学” 。这句话对当今的中国社会太有教育意义了,作为先哲的孔子是十五岁才有志于治学的,这透露出了一条重要的信息就是,15岁之前的儿童正处于全面发育的青少年时代,需要全面的发展,应以保障其健康成长为关键词,不可成天在过多的书本理论学习中埋没掉他们闪光的天性 。大量的学习任务应该在他们达到15岁之后的青年期中完成 。所以,对我国中小学生的减负工作仍然是任重而道远 。有一对中美大学生的对话对我国的教育体制提出了有力的讽刺 。
中国大学生说:“从小学忙到了中学,到了大学可轻松了,也该好好玩了 。”正是在这种心态下,无数的中国大学生在碌碌无为中度过了他们的大学时光 。而美国的大学生则说:“从小学到中学,已经玩了很多年了,现在长大了,也该好好努努力了 。”在这种心态的引导下,使得大多数的美国大学生在勤奋中度过了他们的青年时光 。比较一下,这两种对学习生涯的规划,我们可以发现,还是美国人对时光的运用更科学,倒是他们符合于孔老夫子“十有五而志于学”的行径 。
二、“三十而立”是人生规划中最重要的时期 。如何达到这个“而立”的目标,这既是个人的志向,也是社会的责任 。对于个人来说,应在三十岁之前就完成学业,找到自己借以立身立业的事业,到了三十岁就应业有所成了 。对于社会来说,应为青年人提供好最广阔的发展空间,让他们能充分发挥自身的能量,为人类的进步闪光发热,只有青年人才是担负社会重任的中间力量 。每一个青年都应以“三十而立”作为自己的座佑铭,并认真地思考如何来实现这个座佑铭 。
三、“四十而不惑”启示我们的主要是决策层的成员组成问题 。从前我们提倡干部队伍的“老中青三结合”策略,近年来则主要追求干部队伍的年轻化方针 。其实,最好的决策层组合应为“中年为主,青年为辅”的组合,组合的比例以中青年比例为6:4比较合适,这样,既保证了决策层的“不惑”,又保证了青年真正的“而立” 。
四、“五十而知天命”启示我们的主要是“传帮带”人才的使用问题 。到了知天命年龄的人虽然其体力已步入渐渐衰老的时期,但他们的经验却有着独到之处,我们的社会就应充分创造条件让这些人发挥好他们的余热,让他们在退出工作的舞台之前把最后的一台大戏唱好,让他们在组织中起好粘合作用,既保证有良传统的传递,又保障整个组织的稳定发展 。
五、“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到了60岁以后,大多数人都已基本上退休,这个时期的规划应以保健养生为主题,在这里有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需要引起社会的重视,这就是应多创造条件让老年人跟孩子保持亲密接触,这样既可以培育儿童的孝道,又可以激发老年人的童心,对社会的和谐发展有着无法比拟的作用 。另外,中国社会已逐渐步入老龄化社会,如何保障好老年人的生活,已成为保持社会稳定的重大事情,所以作好老年人的人生规划也成为一个极其重要的社会课题 。
孔子用短短的几句话自述了他学习和修养的过程 。我想,作为伟大教育家的他所说的这几句话并不会只是为了对自己的人生作个简略的总结说明,他应该是对人生有一定的启示作用的,他看到了人的道德修养不是一朝一夕的事,不能一下子完成,不能搞突击,要经过长时间的学习和锻炼,要有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 。而这个过程就应当是一个巧妙的人生规划 。

-- 展开阅读全文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