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调歌头原文翻译及赏析 水调歌头苏轼原文赏析

水调歌头①
[北宋]苏轼
丙辰②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③ 。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④,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⑤,高处不胜寒 。起舞弄清影,何似⑥在人间 。
转朱阁,低绮户⑦,照无眠 。不应有恨,何事⑧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蝉娟⑨ 。
注释:
①水调歌头:词牌名,大曲《水调歌》的首段,故曰“歌头” 。
②丙辰:宋神宗熙宁九年(公元1076年) 。
③子由:苏辙字子由,苏轼的弟弟 。
④宫阙:宫殿 。宫门两侧的望楼叫“阙” 。
⑤琼楼玉宇:美玉砌成的楼宇,指想象中的仙宫 。
⑥何似:哪里比得上 。
⑦低绮(qǐ)户:低低地挂在雕花的窗户上 。
⑧何事:为什么 。
⑨婵娟:美女之称 。此处指月亮
译文:
宋神宗熙宁九年,我通宵喝酒,直到大醉后作了此诗,同时怀念我的弟弟 。
“从几时开始,明月普照人间?”我高举酒杯,询问着浩渺的苍天 。“请告诉我,那蟾宫桂殿,今夜是何年何月?”我多想乘风飞归天边,却又怕仙宫碧空高悬,我这平凡的身躯禁不住天外凄寒 。还是在月下起舞吧,让影儿随着我回旋,翩翩如尘世的神仙 。
明月轻盈地转过朱红色的楼阁,又低低地挂在雕花的窗户上,把银光洒满帷幔,帷幔中有人难眠 。月亮呵,你不应该有什么愁恨,为什么总在人们分离时偏偏变圆?唉,人间有离合悲欢,月儿有阴晴圆缺,这些事自古就难以求全 。但愿美好的感情长留人们心间,虽然远隔千里,也能共享这美好的月光 。
作品赏析:
《水调歌头》,原为隋曲,后用为词调 。郭茂倩《乐府诗集》卷七十九《近代曲辞》录《水调歌》引《乐苑》曰:“《水调》,商调曲也 。旧说:《水调》《河传》,隋炀帝幸江都时所制 。曲成奏之,声韵悲切 。”《词谱》卷二十三:“按《水调》乃唐人大曲,凡大曲有歌头,此心裁截其歌头,另倚新声也 。”始见于北宋刘潜词 。神宗熙宁九年,苏轼任密州(治所在今山东诸城市)知州时作此词 。作者青年时抱着“有笔头千字,胸中万卷,致君尧舜,此事何难”的政治理想入仕,后因与王安石政见不和,辗转州郡,政治上颇不得志,又与胞弟子由(苏辙字)七年未能团聚,心情抑郁,于中秋之夜写下这千古名篇 。词中以问天、问月来探索人生哲理,抒发兄弟的手足情谊,并以谪仙自喻,写他幻想乘风上天,又觉得人间更使人眷恋,反映了他因政治上失意而对现实不满,想要超脱尘世,却依然热爱人生的矛盾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蝉娟”的美好祝愿,已不仅限于手足之情,而且概括了人类对生活中美好事物能够长久留存的普遍愿望 。这首词表现了苏轼洒脱的襟怀和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笔致奇逸自然,大开大合,风格清雄高旷而又委实蕴藉,刚柔相济 。后人对这首词的评价:
胡仔《茗溪渔隐丛话》:“中秋词自东坡《水调歌头》一出,余词尽废 。”
刘熙载《艺概》卷四说:“词以不犯本位为高 。东坡满庭芳:‘老去君恩未报,空回首、弹铗悲歌 。’语诚慷慨,究不若水调歌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尤觉空灵蕴藉 。”
【水调歌头原文翻译及赏析 水调歌头苏轼原文赏析】 本文结束,喜欢的朋友们请点赞 。
-- 展开阅读全文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