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乐大典正本 中国遗失十大无价之宝

永乐大典正本(中国遗失十大无价之宝)
永乐五年(1407年)十月,两千多人经过三年多的努力,《永乐大典》正式定稿 。明成祖朱棣抽查一部分后,非常满意,亲自撰写序言,一部超级书籍自此横空出世 。
《永乐大典》定稿后,朱棣命人重写誊抄编册,历时一年终于完工 。关于《永乐大典》有几个数字大家需要记住,编纂人员2139名,全书共22937卷,装帧后为11095册,总字数约3.7亿个 。当时有两部,一部是原稿,另一部被后人称为正本,即经过誊写装帧后的版本 。

《永乐大典》从编纂成功后,原稿一直存放在南京文渊阁,后毁于大火 。朱棣迁都北京后,正本一直放在明朝皇宫中的文楼(今北京故宫午门的东角楼) 。这是一部珍贵的史书,明朝皇帝非常重视,嘉靖皇帝就非常喜爱,经常拿几本放在案头翻阅 。
然而,《永乐大典》的正本却在嘉靖皇帝死后离奇失踪,这是怎么一回事?嘉靖三十六年(1557年),这距离《永乐大典》编纂成功已经过去了一百多年,这年明皇宫发生了大火,危及《永乐大典》 。

嘉靖皇帝尤为担心,“命左右趣登文楼出之,夜中传谕三四次,遂得不毁 。”在嘉靖皇帝的一手推动下,《永乐大典》逃过一劫 。火灾过后,嘉靖皇帝萌发了再抄录一部《永乐大典》,并立即行动起来 。
嘉靖四十一年,“复制”一部《永乐大典》的工作正式开始,直到嘉靖皇帝去世的第二年才复制完毕,我们如今能看到的残本就是副本 。十分蹊跷的是,副本抄录结束后,正本却不翼而飞了 。

要知道《永乐大典》有一万多册,而且每册书长50.3厘米,宽30厘米,厚2厘米左右 。如此之多的卷册,放在那里就跟一座小山一样,怎么就突然不见了?这是一个千古之谜,史学界也称其为“中国书籍史上最大的疑案 。”
正本失踪后,引发了众多猜想,有陪葬嘉靖帝之说,有被大火烧毁之说,甚至有说是李自成占领北京城后烧掉了等等 。这几种说法哪一种相对靠谱呢?

笔者认为陪葬嘉靖皇帝可能性最大 。我来看几个关键时间点:嘉靖四十五年十二月十四日,嘉靖驾崩;次年三月十七日,下葬永陵;四月十五日,明穆宗赏赐抄录《永乐大典》的有关人员 。
而《永乐大典》正本“失踪”的时间,又在嘉靖驾崩前后这一段时间 。作为皇帝,嘉靖并不是一位很有作为皇帝,但他却比任何人都要重视《永乐大典》,因此他要把《永乐大典》作为陪葬品,也并非没有可能 。
参考资料:《永乐大典》、《永乐大典沉浮录》
【永乐大典正本 中国遗失十大无价之宝】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