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岁
古人束发之年是指15岁,清朝以前汉族男孩15岁时束发为髻 。在古代,男孩到了束发之年,就可以上大学读书了 。在《大戴礼记·保傅》中道:“束发而就大学,学大艺焉,履大节焉 。”
【束发之年是指多少岁 豆蔻年华是指多少岁】古时15岁乃成童,称为束发之年,这时应该学会各种技艺,也就是说不再是孩童,即束发入学 。在《大戴礼记·保傅》中道:“束发而就大学,学大艺焉,履大节焉 。”男子以二十举行“冠礼”,即加冠,可从业、从事、为官等矣 。古人常指腹为婚,或者说早订婚约,待成年后再成婚 。多半以男子十八(或者二十),女子十五(或者十六) 。
古时汉族人民人生礼仪中最重要的是男子的“冠礼”和女子的“笄礼” 。冠礼和笄礼,说穿了,就是改变发式 。清代以前,汉族不论男女都是留全发的 。婴儿生下三个月后,要选择黄道吉日,剪一次头发,只保留两小撮 。这两小撮头发,男孩留在左右两边,有如牛头;女孩则一前一后,有如马首,叫“羁” 。也有按男左女右的方位只留一小撮的 。剪去的头发长出以后,便不再剪,而是向两边分梳,长齐眉毛,叫做“两髦” 。所以儿童又叫“童髦” 。或者把“两髦”总束起来,扎在头上,一边一束 。男孩状如兽角,叫做“总角”;女孩状如树桠,叫做“丫头” 。所以孩童时代又叫“总角之时”,年幼或地位低的女孩又叫“丫头”、“女娃” 。
男孩长到二十岁,女孩长到十五岁,就要举行“冠礼”和“笄礼” 。冠笄之前,要先用“筮法”来决定日期和加冠加笄的来宾,叫“筮日”和“筮宾” 。届时,来宾就在一定的礼仪程序中把规定的服饰授予该青年,并为他们取一个“字” 。宾取之字与父取之名,一般都有一定的联系 。有了字,也就有了尊称 。直到民国年间,如要表示尊敬和客气,都要称对方的字,有如俄国人之称“父名” 。卑者对尊者说话,只能称字,且字之后还要加职衔,或加先生 。尊者对卑者说话,则直呼其名,不称字 。但是,无论尊卑,自称都不能称字,如果自己称字,便是失礼,也是大笑话 。
声明:本篇经验系知识库原创,转载请注明出处 。
推荐阅读
- 季冬时节什么意思
- 橘子怎么加好友
- 七夕民政局办理结婚证吗2022
- 美妆口红防掉色小妙招
- 被拉黑的微信好友怎么才能加上
- 消防广播使用方法
- 中国传统文化分为哪四大类
- 冰箱冻肉一年可以吃吗
- 胖头鱼头怎么炖不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