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围城的钱钟书读后感 钱钟书文集读后感

城外一时,城里一世,都不如心里一刻
【写围城的钱钟书读后感 钱钟书文集读后感】——读钱钟书著作《围城》有感
当我还没看《围城》这本书时,我就听过一句话“围在城里的人想逃出来,城外的人想冲进来,对婚姻也罢,职业也罢,人生的愿望大都如此” 。当我慕名而来,阅读之后才发现这句话的出处来自于法国,这是留学欧洲的苏小姐听来的,在小说里的一句对话中出现,没想到却成了大家脑子里经常能讨论的经典 。当我把这句话拿出来讨论时一定有我的道理,我们往深点去想,经典为什么称之为经典,如果没有这句话,我想我应该不会看这本书,因为这句话会在我多年之后还依然记得,而我今天之前看过的书里的种种故事、人物、细节都会随着时间慢慢淡忘,最终,还是只留下这句经典 。当然了,我也会因为阅读了这本书而认识钱钟书与杨绛先生及一些印象深刻的故事 。
我想,围城的成功之处应该跟杨绛先生脱离不了关系,因为有了她的加持,使钱钟书在创作围城的两年里有固定的读者,每天的陪伴与肯定,虽然每天四五百字,但坚持下来的两年后已经由原来的一叶扁舟变成了远航巨轮,更像是自己的孩子在慢慢的茁壮成长 。这样的《围城》有层次、有深度、有广度,是读者喜欢的缘由 。都说要读懂一本书应该要先了解作者,杨绛先生在结尾处对钱钟书详细的叙述让读者更容易理解作品 。这和唱歌很像,我们要先把背景了解清楚,才能更好的去表达歌曲更深层的涵义 。
钱钟书在《围城》中有这样一段话:“天下只有两种人 。譬如一串葡萄到手,一种人挑最好的先吃,另一种人把最好的留在最后吃 。照例第一种人应该乐观,因为他每吃一颗都是吃剩的葡萄里最好的;第二种人应该悲观,因为他每吃一颗都是吃剩的葡萄里最坏的 。不过,第二种人还有希望,第一种人只有回忆 。”如果要我来吃这串葡萄,我会选择每次都吃最好的那颗,我想,第一种人除了有回忆就是享受当下,这点特别重要 。以前的我可能会选择留有希望,但随着年龄的增长,时间的流动,经历的增加,人的一些想法就会跟着变,享受当下在我看来就显得格外重要了,因为我怕后面的葡萄即使放在冰箱里也会变质坏掉,到那时候你只能选择扔掉,是不是会特别遗憾没有把最好的、最大的、最光鲜亮丽的先吃掉 。
其实,读过这部小说你就会发现,被围城所困住的不只是婚姻,还有男主人公方鸿渐的学业、事业、人生、教育等各个层面 。也是他告诉我们:人生就是一座接着一座的围城,只有不断地和自己和解,以积极乐观的心态面对一切,才能将困苦的日子活出质感来 。
我们这一生,和谁成为朋友,和谁成为恋人或爱人,其实都是命中注定的 。心理学上有个吸引力法则,便能很好地解释这一点 。所谓吸引力法则,指的就是,你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就会吸引什么样的人来靠近 。如果合得来且有缘,早晚会相遇的;如果合不来,即便遇见了也终究离开 。从这个角度来说,每一种相遇都不是偶然,而是一种必然 。若想遇见更好的人,若想未来的日子有更多的幸运,最好的方法不是去一味地寻找,而是想办法提升自身 。
当你变得优秀了,那些你所期待的会意想不到的围绕着你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