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士塔》读书笔记1000字
《道士塔》这篇文章讲述的是一个历史悲剧,一个沉重的文化史实 。它所揭示的问题让人心痛,让人揪心,让人不禁为那个时代,也为我们的民族,发出一声声无能为力的叹息 。
全篇围绕敦煌莫高窟展开,说的是在20世纪初,莫高窟由一位无知的道士掌管,因为无知,他自作聪明地将窟中的珍贵壁画粉刷,甚至挖凿,代之以灵官塑像;因为无知,他将窟中无价的国宝向慕名而来的西方学者换回历历可数的银元;因为无知,祖国的瑰宝受到糟践,不幸流失,给我们后人留下了无限的遗憾 。
国宝外流,我们发自内心地遗憾、痛恨、愤慨 。强烈的民族自尊心让我们在今天,在这个觉醒了的民族当中,开始做一些事对遗失的文化进行补救 。于是,在遗憾、痛恨、愤慨之余,我们直截了当地想抓住罪魁祸首 。那么,元凶是谁?是犯下了强盗行径的西方学者?是目光短浅、愚昧无知的王道士?还是旧中国,那个没落在闭关锁国中的“天朝”?或许真如古人所说的“慌不择路,饥不择食”,自身的落后让我们已无心理睬一下被搁在西北荒凉之中的文物们,只好让强大的势力来替我们保管?想想旧中国所背负的“东亚病夫”的耻辱,想想“落后就要挨打”这铁一般的真理,我的心在滴血,我的民族自尊心在哭泣,我感到往事不堪回首,它令我感到那样恐慌与不安 。仿佛有一枝利箭从历史深处射来,刺痛了我的心 。
这就是历史悲剧,发生在祖先们的身上,但它带来的痛苦却可以绵延几个世纪 。然而时光即逝,往事不再,亦无法缉拿真凶,将其正法 。我们所能做的,惟有无奈,无奈地历数罪恶,无奈地遗憾惋惜,无奈地遥望历史,无奈地幽幽痛惜,无奈地叹出一口气,让它定格在那一个个耻辱之日、罪恶之日的上空,化作晴空中的阴霾,眼睁睁看着愚钝的王道士在毕恭毕敬地带路,看着洋人们在莫高窟洞开的一刹那惊诧瞪大的双眼,看着一箱箱文献、一尊尊泥塑、一车车诗卷、一幅幅壁画被运走 。这样的奇耻大辱,哪个国人还能坐视不理?一个当代中国青年这样写道:“我好恨/恨我没早生一个世纪……要么你我各乘一匹战马/决胜负于城下 。”激荡人心的语言,道出了每位中国人的心声 。但,现实与理想总是在作无谓的对峙与较劲,从而无法统一 。看看,现在中国人在干些什么?有一些人继续沦为洋人的奴隶;有一些人忘掉了耻辱,忘掉了历史;有一些人在伦敦、东京等地的博物馆买下中国文物的胶卷,回国后对着相片作空头研究;还有一些人在呐喊中吼出愤怒,却永远只是呐喊,无法付诸实践 。
一切皆因他而起,那愚氓———王道士 。时至今日,不少人认识了这个名字:王圆箓 。我在想,如果让他知道了国宝的价值,让他知道了他所作所为的严重性,他会怎么做?依然赚取蝇头小利?又或者,转做了更大的买卖?还是改邪归正,捍卫国宝?无从得知———我的想象力有限 。但这次的阅读却让我真实地接触了历史的阴暗面,那是一段可怕的、灾难的岁月,但愿它不再发生 。
《道士塔》读书笔记1000字
第一次见到余秋雨的《道士塔》是在他的散文集《晨雨初听》读到的,这本书的封面印着蓝蓝的天空和海洋,沙滩上放着两张洁白的椅子 。看起来是那么的美好,那么的让人舒心 。可是当翻到《道士塔》这篇文章时,先前舒坦的心情早已没了影儿,只有一股怒火在心中燃烧 。
这篇文章讲述的是20世纪敦煌莫高窟不幸由以为无知的道士当家,他自作聪明将一幅幅珍贵的壁画变为一道惨白,他将一座座精美的塑像化为天师、灵官、菩萨,他将一箱箱无价的国宝换为历历可数的银元 。给后人们留下了无限的遗憾
【道士塔读书笔记】这位道士的名字叫王圆箓,他只是一个逃荒到甘肃,做了道士的湖北麻城农民 。他的无知让他对洞窟里的壁画有些不满,他找来帮手用石灰淹没了唐代的衣冠,宋代的笑容 。因算了算石灰的价钱,他认为没有必要全部刷完,于是他放下了刷把 。如果当时有免费的石灰恐怕这个愚昧的道士会将他的“宅院”刷得一尘不染吧!看来我们是否应该感谢他呢?感谢他的手下留情,为我们留下了一些珍品!粉刷了之后,他又想弄几个雕塑 。他看到中座雕像的体态过于婀娜,与几面的白壁似乎有些不相符 。这时他终于想起了自己的身份:道士 。那自己何不在这里立上几个天师、灵官菩萨?他和他的帮手用铁锤将那婀娜的身姿,柔美的浅笑砸成了碎片,化为了泥巴 。他又请来了邻村的泥匠如小孩子般堆起了雪人,忙活了半天总算能立住了,最后做出来还像模像样
由于这位道士——王圆箓,他的无知、愚蠢、自私 。使用少数的银元换得大量的敦煌文物流失海外,而敦煌研究院的专家只得一次次地从外国博物馆买取敦煌文献的微缩胶卷 。我们愤怒吗?不我们该愤怒吗?也许正如文章中写到的“他太卑微,太渺小,太愚蠢,最大的倾泄也只是对牛弹琴,换得一个漠然的表情”他不是承受不起,而是不配 。他那样的无知,根本不知自己犯下了怎样的“罪行”,就算再怎么倾泄,他的眼里定还是不解 。如果“王道士只是这出悲剧中错步上前的小丑”那么谁才是这个巨大民族悲剧的主要谋划者呢?是外国冒险家?还是当时的官员 。他们滔滔的奏折中没有一句提起敦煌的事由,当外国冒险家甘愿倾家荡产,偷运一两件文物回去的时候 。生活奢侈的中国官员却因运费太多,不愿保护这些文物 。当外国冒险家甘愿葬身沙漠,不顾一切地朝敦煌奔去的时候,中国官员的会客厅里弥漫着茶香!被掠夺后的敦煌文献少,在押送回京的途中只用茅草卷着,每到一个地方便又被抽出几卷行途中又丢失几卷,到达京城后只剩下零零散散的几卷同破旧的茅草 。敦煌文化如此灿烂,藏经洞中的文献有如此之多,但中国960万平方千米的土地上却没有几卷 。这些祖宗留下的遗产在本国没有受到珍视,而在其它国家的眼里却是如此珍贵 。与其把他们存放在这样一个社会环境中被破坏,还不如把它放在外国的博物馆永远的收藏 。在这种如此令人气愤的情形下这何尝不是一剂救济敦煌文化灵丹妙药?
推荐阅读
- 古装和氏壁传奇剧情介绍
- 古装剧真命天子剧情介绍
- 长城风骏5油箱多少升,长城风骏5四驱分动箱加什么油?
- 华灯初上共几季
- 火星情报局2主题曲叫什么
- 元龙凤凰女身份
- 白沉香最终多少级
- 我们的歌天下有情人是哪期
- 唐嫣和罗晋结婚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