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李清照《声声慢》词句(文案素材)

1."声声慢"的诗词 声声慢——寻寻觅觅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
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 。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 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
满地黄花堆积 。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 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 。
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 。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
李清照(1084—1151?)这位颇具文学才能的女作家,在宋代众多词人中,可以说是独树一帜 。《声声慢》是她晚年的名作,历来为人们所称道,尤其是作者那哀婉的凄苦情,不知曾感动过多少人 。
当时,正值金兵入侵,北宋灭亡,志趣相投的丈夫也病死在任上,南渡避难的过程中夫妻半生收藏的金石文物又丢失殆尽 。这一连串的打击使她尝尽了国破家亡、颠沛流离的苦痛 。
就是在这种背景下作者写下了《声声慢》这首词,通过描写残秋所见、所闻、所感,抒发自己孤寂落寞、悲凉愁苦的心绪 。词风深沉凝重、哀婉凄苦,一改前期词作的开朗明快 。
2.声声慢 的诗句是怎样的 千古绝唱凄苦情——李清照《声声慢》赏析寻寻觅觅①,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② 。
乍暖还寒③时候,最难将息④ 。三杯两盏淡酒,怎敌⑤他、晚来风急! 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⑥,如今有谁堪⑦摘? 守着窗儿,独自怎生⑧得黑? 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 。这次第⑨,怎一个愁字了得⑩? ①、意谓想把失去的一切都找回来,表现非常空虚怅惘、迷茫失落的心态 。
②、忧愁苦闷的样子 。③、忽暖忽寒 。
指秋天的天气 。④、休养,调理 。
⑤、对付,抵挡 。⑥、极 。
表示程度极高 。⑦、可 。
⑧、怎么,怎样 。⑨、情形,光景 。
⑩、一个“愁”字怎么能概括得尽呢? 。
3.李清照<>里面有寻寻觅觅词句的那首全词.李清照《声声慢》赏析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 。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 。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 。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李清照《声声慢》
靖康之变后,李清照国破,家亡,夫死,伤于人事 。这时期她的作品再没有当年那种清新可人,浅斟低唱,而转为沉郁凄婉,主要抒写她对亡夫赵明诚的怀念和自己孤单凄凉的景况 。《声声慢o寻寻觅觅》便是这时期的典型代表作品之一 。
这首词起句便不寻常,一连用七组叠词 。不但在填词方面,即使在诗赋曲也绝无仅有 。但好处不仅在此,这七组叠词还极富音乐美 。宋词是用来演唱的,因此音调和谐是一个很重要的内容 。李清照对音律有极深造诣,所以这七组叠词朗读起来,便有一种大珠小珠落玉盘的感觉 。只觉齿舌音来回反复吟唱,徘徊低迷,婉转凄楚,有如听到一个伤心之极的人在低声倾诉,然而她还未开口已觉得已能使听众感觉到她的忧伤,而等她说完了,那种伤感的情绪还是没有散去 。一种莫名其妙的愁绪在心头和空气中弥漫开来,久久不散,余味无穷 。
心情不好,再加上这种乍暖还寒天气,词人连觉也睡不着了 。如果能沉沉睡去,那么还能在短暂的时间内逃离痛苦,可是越想入眠就越难以入眠,于是词人就很自然想起亡夫来 。披衣起床,喝一点酒暖暖身子再说吧 。可是寒冷是由是孤独引起的,而饮酒与品茶一样,独自一人只会觉得分外凄凉 。
端着一杯淡酒,而在这天暗云低,冷风正劲的时节,却突然听到孤雁的一声悲鸣,那种哀怨的声音直划破天际,也再次划破了词人未愈的伤口,头白鸳鸯夫伴飞,唉,雁儿,你叫得这样凄凉幽怨,难道你也像我一样,老年失偶了吗?也像我一样,余生要独自一人面对万里层山,千山暮雪吗?胡思乱想之下,泪光迷蒙之中,蓦然觉得那只孤雁正是以前为自己传递情书的那一只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 。旧日传情信使仍在,而秋娘与萧郎已死生相隔,人鬼殊途了,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 。这一奇思妙想包含着多少无法诉说的哀愁啊!
这时看见那些菊花,才发觉花儿也已憔悴不堪,落红满地,再无当年那种"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的雅致了 。以往丈夫在世时的日子多么美好,诗词唱和,整理古籍,可现在呢?只剩下自己一个人在受这无边无际的孤独的煎熬了 。故物依然,人面全非 。"旧时天气旧时衣,只有情怀,不得似往时" 。独对着孤雁残菊,更感凄凉 。手托香腮,珠泪盈眶 。怕黄昏,捱白昼 。对着这阴沉的天,一个人要怎样才能熬到黄昏的来临呢?漫长使孤独变得更加可怕 。独自一人,连时间也觉得开始变慢起来 。
好不容易等到了黄昏,却又下起雨来 。点点滴滴,淅淅沥沥的,无边丝雨细如愁,下得人心更烦了 。再看到屋外那两棵梧桐,虽然在风雨中却互相扶持,互相依靠,两相对比,自己一个人要凄凉多了 。
急风骤雨,孤雁残菊梧桐,眼前的一切,使词人的哀怨重重叠叠,直至无以复加,不知怎样形容,也难以表达出来 。于是词人再也不用什么对比,什么渲染,什么比赋兴了,直截了当地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简单直白,反而更觉神妙,更有韵味,更堪咀嚼 。相形之下,连李后主的"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也稍觉失色 。一江春水虽然无穷无尽,但毕竟还可形容得出 。而词人的愁绪则非笔墨所能形容,自然稍胜一筹 。
综观李清照这首写于晚年的《声声慢》,无论从艺术角度还是从遣词造句方面来说,都达到了一定的高度 。李清照不愧为李清照,易安词不愧为易安词 。
4.声声慢 李清照 诗词 声声慢 李清照 诗词诗词原文声声慢李清照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
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 。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晓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
满地黄花堆积 。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著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 。
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白话译文整天都在寻觅一切清冷惨淡,我不由感到极度的哀伤凄凉 。乍暖还寒的秋季最难以调养 。
饮三杯两盏淡酒怎能抵御它、傍晚之时来的冷风吹的紧急 。向南避寒的大雁已飞过去了,伤心的是却是原来的旧日相识 。
家中的后园中已开满了菊花,我引忧伤憔悴无心赏花惜花、如今花儿将败还有谁能采摘?静坐窗前独自熬到天色昏黑?梧桐凄凄细雨淋沥黄昏时分、那雨声还点点滴滴 。此情此景,用一个愁字又怎么能说的够?创作背景此词是李清照后期的作品,作于南渡以后,具体写作时间待考,多数学者认为是作者晚年时期的作品,也有人认为是作者中年时期所作 。
公元1127年(宋钦宗靖康二年)夏五月,徽宗、钦宗二帝被俘,北宋亡 。李清照夫婿赵明诚于是年三月,奔母丧南下金陵 。
秋八月,李清照南下,载书十五车,前来会合 。明诚家在青州,有书册十余屋,因兵变被焚,家破国亡,不幸至此 。
公元1129年(宋高宗建炎三年)八月,赵明诚因病去世,时清照四十六岁 。金兵入侵浙东、浙西,清照把丈夫安葬以后,追随流亡中的朝廷由建康(今南京市)到浙东,饱尝颠沛流离之苦 。
避难奔走,所有庋藏丧失殆尽 。国破家亡,丈夫去世,境况极为凄凉,一连串的打击使作者尝尽了颠沛流离的苦痛,亡国之恨,丧夫之哀,孀居之苦,凝集心头,无法排遣,于是写下了这首《声声慢》 。
文学赏析靖康之变后,李清照国破,家亡,夫死,伤于人事 。这时期她的作品再没有当年那种清新可人,浅斟低唱,而转为沉郁凄婉,主要抒写她对亡夫赵明诚的怀念和自己孤单凄凉的景况 。
此词便是这时期的典型代表作品之一 。这首词起句便不寻常,一连用七组叠词 。
不但在填词方面,即使在诗赋曲也绝无仅有 。但好处不仅在此,这七组叠词还极富音乐美 。
宋词是用来演唱的,因此音调和谐是一个很重要的内容 。李清照对音律有极深造诣,所以这七组叠词朗读起来,便有一种大珠小珠落玉盘的感觉 。
只觉齿舌音来回反复吟唱,徘徊低迷,婉转凄楚,有如听到一个伤心之极的人在低声倾诉,然而她还未开口就觉得已能使听众感觉到她的忧伤,而等她说完了,那种伤感的情绪还是没有散去 。一种莫名其妙的愁绪在心头和空气中弥漫开来,久久不散,余味无穷 。
作者简介李清照,宋代女词人 。号易安居士,齐州章丘(今属山东)人 。
早期生活优裕,与夫赵明诚共同致力于书画金石的搜集整理 。金兵入据中原,流寓南方,明诚病死,境遇孤苦 。
所作词,前期多写其悠闲生活,后期多悲叹身世,情调感伤,也流露出对中原的怀念 。形式上善用白描手法,自辟途径,语言清丽 。
论词强调协律,崇尚典雅情致,提出词“别是一家”之说,反对以诗文之法作词 。并能作诗,留存不多,部分篇章感时咏史,情辞慷慨,与其词风不同 。
有《易安居士文集》《易安词》,已散佚 。后人有《漱玉词》辑本 。
今人有《李清照集校注》 。
5.声声慢 李清照 诗词 一、原文 声声慢·寻寻觅觅 作者:李清照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
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 。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 。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二、译文 我独处陋室若有所失地东寻西觅,但过去的一切都在动乱中失去了,永远都寻不见、觅不回了;眼前只有冷冷清清的环境(空房内别无长物,室外是万木萧条的秋景,这种环境又引起内心的感伤,于是凄凉、惨痛、悲戚之情一齐涌来,令人痛彻肺腑,难以忍受了 。)
秋季骤热或骤冷的时候,最难以保养将息 。饮进愁肠的几杯薄酒,根本不能抵御早上的冷风寒意 。
望天空,但见一行行大雁掠过,回想起过去在寄给丈夫赵诚明的词中,曾设想雁足传书,互通音信,但如今丈夫已死,书信无人可寄,故见北雁南来,联想起词中的话,雁已是老相识了,更感到伤心 。地上到处是零落的黄花,憔悴枯损,如今有谁能与我共摘啊!整天守着窗子边,孤孤单单的,怎么容易挨到天黑!到黄昏时,又下起了绵绵细雨,一点点,一滴滴洒落在梧桐叶上,发出令人心碎的声音 。
这种种况味,一个“愁”字怎么能够说尽!三、注释 ⑴寻寻觅觅:意谓想把失去的一切都找回来,表现非常空虚怅惘、迷茫失落的心态 。⑵凄凄惨惨戚戚:忧愁苦闷的样子 。
⑶乍暖还(huán)寒:指秋天的天气,忽然变暖,又转寒冷 。⑷将息:旧时方言,休养调理之意 。
⑸怎敌他:对付,抵挡 。晚:一本作“晓” 。
⑹损:表示程度极高 。⑺堪:可 。
⑻著:亦写作“着” 。⑼怎生:怎样的 。
生:语助词 。⑽梧桐更兼细雨:暗用白居易《长恨歌》“秋雨梧桐叶落时”诗意 。
⑾这次第:这光景、这情形 。⑿怎一个愁字了得:一个“愁”字怎么能概括得尽呢?四、创作背景 此词是李清照后期的作品,具体写作时间待考 。
有人认为作于南渡以后,正值金兵入侵,北宋灭亡,丈夫去世,一连串的打击使她尝尽了国破家亡、颠沛流离的苦痛,亡国之恨,丧夫之哀,孀居之苦,凝集心头,无法排遣,于是写下了这首《声声慢》 。有人则认为是中年时期所作 。
五、赏析 唐宋古文家以散文为赋,而倚声家实以慢词为赋 。慢词具有赋的铺叙特点,且蕴藉流利,匀整而富变化,堪称“赋之余” 。
李清照这首《声声慢》,脍炙人口数百年,就其内容而言,简直是一篇悲秋赋 。亦惟有以赋体读之,乃得其旨 。
李清照的这首词在作法上是有创造性的 。原来的《声声慢》的曲调,韵脚押平声字,调子相应地也比较徐缓 。
而这首词却改押入声韵,并屡用叠字和双声字,这就变舒缓为急促,变哀惋为凄厉 。此词以豪放纵恣之笔写激动悲怆之怀,既不委婉,也不隐约,不能列入婉约体 。
靖康之变后,李清照国破,家亡,夫死,伤于人事 。这时期她的作品再没有当年那种清新可人,浅斟低唱,而转为沉郁凄婉,主要抒写她对亡夫赵明诚的怀念和自己孤单凄凉的景况 。
《声声慢·寻寻觅觅》便是这时期的典型代表作品之一 。这首词起句便不寻常,一连用七组叠词 。
不但在填词方面,即使在赋曲也绝无仅有 。但好处不仅在此,这七组叠词还极富音乐美 。
宋词是用来演唱的,因此音调和谐是一个很重要的内容 。李清照对音律有极深造诣,所以这七组叠词朗读起来,便有一种大珠小珠落玉盘的感觉 。
只觉齿舌音来回反复吟唱,徘徊低迷,婉转凄楚,有如听到一个伤心之极的人在低声倾诉,然而她还未开口已觉得已能使听众感觉到她的忧伤,而等她说完了,那种伤感的情绪还是没有散去 。一种莫名其妙的愁绪在心头和空气中弥漫开来,久久不散,余味无穷 。
心情不好,再加上这种乍暖还寒天气,词人连觉也睡不着了 。如果能沉沉睡去,那么还能在短暂的时间内逃离痛苦,可是越想入眠就越难以入眠,于是词人就很自然想起亡夫来 。
披衣起床,喝一点酒暖暖身子再说吧 。可是寒冷是由是孤独引起的,而饮酒与品茶一样,独自一人只会觉得分外凄凉 。
端着一杯淡酒,而在这天暗云低,冷风正劲的时节,却突然听到孤雁的一声悲鸣,那种哀怨的声音直划破天际,也再次划破了词人未愈的伤口,头白鸳鸯夫伴飞,唉,雁儿,你叫得这样凄凉幽怨,难道你也像我一样,老年失偶了吗?也像我一样,余生要独自一人面对万里层山,千山暮雪吗?胡思乱想之下,泪光迷蒙之中,蓦然觉得那只孤雁正是以前为自己传递情书的那一只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 。
旧日传情信使仍在,而秋娘与萧郎已死生相隔,人鬼殊途了,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 。这一奇思妙想包含着多少无法诉说的哀愁啊!这时看见那些菊花,才发觉花儿也已憔悴不堪,落红满地,再无当年那种"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的雅致了 。
以往丈夫在世时的日子多么美好,诗词唱和,整理古籍,可现在呢?只剩下自己一个人在受这无边无际的孤独的煎熬了 。故物依然,人面全非 。
"旧时天气旧时衣,只有情怀,不得似往时" 。独对着孤雁残菊,更感凄凉 。
手托香腮,珠泪盈眶 。怕黄昏,捱白昼 。
对着这阴沉的天,一个人要怎样才能熬到黄昏的来临呢?漫长使孤独变得更加可怕 。独自 。
6.李清照声声慢中愁的句子 李清照声声慢中愁的句子: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即这情形,怎能用一个愁字写得尽呢!这是对前文的概括,概括了“乍暖还寒、晚来风急、旧时雁过、满地黄花、梧桐秋雨”等情景,这些情景,浸满了作者凄苦的哀愁,然而作者的哀愁又何止这些呢?作者的愁太多太多了 。身世之痛,家国之痛,孤独之病等等,仅用一个“愁”字又如何包括得尽,概括得了 。正如她的词作《武陵春·风住尘香花已尽》中所写: “只 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
全词至此,戛然而止,既是收,又是放,自然而又别致,可谓言尽而意无穷,欲说又休,罢、罢、罢!愁情似水长,个中滋味只有自己慢慢咀嚼了 。
综观全词,作者以通俗自然的语言、铺叙的手法写景抒情,而抒情又比较含蓄曲折,心中极愁,景景含愁,通篇是愁,然而这一愁情作者却始终不说破,只是极力烘托渲染,层层推进,营造出一种“一重未了一重添”的凄苦氛围,给人留下更多的思索空间 。全词写来尽管没有一滴泪,然而给人们的感党却是“一字一泪,满纸呜咽” 。这比直写痛哭和泪水涟涟更为深刻、凄酸,也更能感染人 。
要注意的是,这首词中作者抒发的那种非比寻常的凄苦哀愁,格调看起来虽显低沉,但分析此词不能脱离作者所生活的环境和时代氛围 。联系作者的遭遇,可知作者这一深重的哀愁不是那种闺怨闲愁,它是在金兵入侵、国土沦丧、人民流离失所、朝政腐败这样一个社会背景之下产生的,这就使这首词的感情色彩有了一个时代依托,有了一定的现实性和社会意义 。因此,我们可以说《声声慢》这首满含凄苦情的词 。堪称千古绝唱!
原文
声声慢
李清照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
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著窗儿,独自怎生得黑?
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赏析
这首词是李清照晚年流落江南为抒发家国身世之愁而作.这首词最大的特点是成功地运用了叠字.开篇三句十四个叠字,表达出三种境界.“寻寻觅觅”,写人的动作、神态;“冷冷清清”,写环境的悲凉;“凄凄惨惨戚戚”,写内心世界的巨大伤痛.同时,这几对叠字还造成音律的回环往复,加强了词作的音乐性.第二个特点是借物抒情.上阕用“淡酒”、“晚风”、“过雁”,下阕用“黄花”、“梧桐”、“细雨”,都准确而形象地表达出内心的愁情,最后逼出“怎一个愁字了得”的强烈感情,突然作结,沉痛无限.全词语言朴实,感受细腻,巧用叠字,满纸呜咽,动人心弦.最后以“怎一个愁字了得”句作收,也是蹊径独辟之笔.自庾信以来,或言愁有千斛万斛,或言愁如江如海(分别见李煜、秦观词),总之是极言其多.这里却化多为少,只说自己思绪纷茫复杂,仅用一个“愁”字如何包括得尽.妙在又不说明于一个“愁”字之外更有什么心情,即戛然而止,仿佛不了了之.表面上有“欲说还休”之势,实际上已倾泻无遗,淋漓尽致了.
这首词大气包举,别无枝蔓,逐件事一一说来,却始终紧扣悲秋之意,真得六朝抒情小赋之神髓.而以接近口语的朴素清新的语言谱入新声,又确体现了倚声家的不假雕饰的本色,诚属难能可贵之作了.
唐宋古文家以散文为赋,而倚声家实以慢词为赋.慢词具有赋的铺叙特点,且蕴藉流利,匀整而富变化,堪称“赋之余”.李清照这首《声声慢》,脍炙人口数百年,就其内容而言,简直是一篇悲秋赋 。
【关于李清照《声声慢》词句(文案素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