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时候的冬天有多寒冷,现代人当然没法身临其境地去体验的 。但我们仍然可以从古人留下的文字中略知一二 。
李白在《北风行》中这样描述他眼中的风雪:“燕山雪花大如席,纷纷吹落轩辕台 。”白居易也曾记载了夜半大雪压断竹枝的景象:“夜深知雪重,时闻折竹声 。”
那么,在没有羽绒服、暖气、空调,甚至连棉花也没有的古时候,人们是怎样御寒的呢?
一、烧火取暖 。
古时候人虽然保暖材料缺乏,但他们拥有足够的聪明才智,人们常用火塘、火墙、壁炉和炉灶等设施来取暖 。
在考古发掘中,我们经常可以在遗址现场发现古人取暖用的灶坑 。这种灶坑一般设置在距离门口较近的位置,既可以充分吸收门外的氧气,还能把取暖和做饭巧妙地结合在一起 。灶坑经过繁衍,变成了现在人们还在使用的火塘 。
早在秦国,贵族就开始使用“壁炉”和“火墙”来取暖 。在咸阳宫遗址上,专家们发现了三座壁炉,其中有两个壁炉是供洗浴使用,另一个则紧挨着一间较大的房间,估计是专供皇帝取暖的 。壁炉里燃烧的材料是木炭,它不但能长时间燃烧,产生的烟气较少,还巧妙地设置了外通烟道,避免中毒 。
同时,专家们还在秦兴乐宫遗址中发现了火墙,但制作较为粗糙,只是在前臂内侧中用两片筒瓦环扣,做成筒状,连接壁炉或火塘,让暖气能顺利进入室内,起到保暖的作用 。
火墙发展到清代,演变成了空心的夹墙,外墙下设置火道和烧火的炭口 。在墙外点燃木炭后,热气就会沿着烟道进入火墙之中,使整个房间暖和起来 。烟道还可以直通皇上的御床和宫殿内其他妃子睡觉的炕床下面,形成的“暖炕”与“暖阁”,使整个宫殿都感到温暖如春 。
二、精巧实用的手炉足炉 。
【古人冬天时有个常用的 古代人御寒】唐代的富贵人家还是用手炉取暖,手炉是铜质的,呈椭圆形,里面置放木炭或炭灰,外面加上面罩,捧在手里能长时间让手暖和,还可以放在袖笼里取暖 。
足炉比手炉稍大,在里面灌上热水,睡觉时放在被窝里暖脚,俗称为“汤婆子”或“脚婆” 。苏东坡曾把一个制作精美的脚炉送给好友,“每夜热汤注满,塞其口,仍以布单衾裹之,可以达旦不冷” 。
三、皇宫取暖豪华设施——温室椒房 。
在《汉书》中有关于温室的记载:“王入朝太后还,乘辇欲归温室 。”说的是昌邑王刘贺,在向太后问安回家后,就直接进到了温室里面 。当然了,温室绝对不是平民百姓所能享受的,只能是王侯公卿或者帝王在冬天的避寒之所 。
这种温室将花椒剁成泥状涂抹在墙壁上,这种材料能起到很好的保温作用,还很芳香,因此也叫椒房 。椒房内布置奢华,墙上挂着制作精美的锦绣壁毯,室内设云母屏风,有“鸿羽帐”,也就是用大雁的羽毛做成幔帐,地上还铺着西域进贡的鲜艳毛毯 。
这样的椒房温馨豪华,《汉宫仪》中如此评价温室:“椒房,以椒涂室,主温暖除恶气也 。”
四、专门的供暖机构 。
在清代时期,皇宫里有三个专门负责宫廷里供暖的机构 。其一为爇火处,专职负责安装火炉和运送柴炭,由两名太监首领带领近20名小太监承担 。其二为柴炭处,专职负责柴炭的购买储存和分发,有大约10名太监 。其三为烧炕处,专职负责在各个宫殿外点燃炭坑,并保证整个冬天不熄灭 。
当然了,上述这些取暖措施只能是达官贵人或皇室成员的待遇,如果是普通老百姓,在棉花还没有用于取暖之前,普通人家就只能靠着粗布麻衣勉强抵御寒冬 。麻这种材料,不但可以用于纺织衣物,还可以用来填充袍子 。
在纸张出现以后,出现了专门加强御寒效果而特意加厚的纸衣,叫做“纸裘” 。纸衣的原料一般由较厚的楮皮纸缝制而成,这种纸衣相当牢实,不但可以遮风避雨,还能起到保温作用 。
当然了,随着棉花种植技术的普及,纸衣这种特殊的服饰就退出了古代舞台 。
推荐阅读
- 生完孩子可以吃什么水果 生完孩子可以吃什么水果
- 宇宙有多少年的寿命 宇宙的寿命还剩下多少亿年
- 汉中之战双方伤亡 汉中之战刘备有多少兵力
- 玛雅人一夜消失之谜 玛雅未解之谜
- 在一次考古发掘中,考古人员在一座唐代古墓
- 吕雉放过薄姬 薄姬和吕雉都是太后吗
- 李伯龙故居 唐伯元故居
- 布达拉宫恐怖事件传说 布达拉宫诡异事件真相
- 运营干货||从0 1带你全方位的了解亚马逊关键词 Keywords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