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游宫记梦寄师伯浑陆游的翻译 夜游宫记梦寄师伯浑与书愤对比

夜游宫·记梦寄师伯浑,宋代陆游,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
雪晓清笳乱起 。梦游处、不知何地 。铁骑无声望似水 。想关河,雁门西,青海际 。
睡觉寒灯里 。漏声断、月斜窗纸 。自许封侯在万里 。有谁知,鬓虽残,心未死 。
上片写的是梦境 。一开头就渲染了一幅有声有色的边塞风光画面:雪、笳、铁骑等都是特定的北方事物,放在秋声乱起和如水奔泻的动态中写,有力地把读者吸引到作者的词境里来 。让读者一下子把联想融于作者的描绘之中 。中间突出一句点明这是梦游所在 。先说是迷离惝恍的梦,不知道这是什么地方;然后才又进一步引出联想——是在梦中的联想;这样的关河,必然是雁门、青海一带了 。这里,是单举两个地方以代表广阔的西北领土 。但是,这样苍莽雄伟的关河当时落在谁的手里呢?那就不忍说了 。那作者为什么有这样的“梦游”呢?只因王师还未北定中原,收复故土 。这压着作者的心病,迟迟未能解除 。作者深厚的爱国感情,凝聚在短短的九个字中,给人以非恢复河山不可的激励,从而过渡到下片 。
下片写梦醒后的感想 。首先描写了冷清孤寂的环境:漏尽更残,寒灯一点,西沉斜照的月色映在窗前 。这样的环境,既和清笳乱起、铁骑似水的梦境相对照,又和作者从戎报国、封侯万里的雄心相映衬,使得全词增添了抑扬起伏的情致 。梦境中军旅戎马生涯逼真,而现实中理想抱负却是一场幻梦 。梦境何等的雄拔,现实却是何等的凄凉 。梦内梦外的这种反差和错位,令人顿生英雄陌路之慨 。虚实对比,形成很大反差,凸现了词人的失落情怀 。“有谁知”三字,照应“寄师伯浑”的题目,婉转地表示了把对方视为知己挚友的意思 。篇末直抒感慨,身虽老而雄心仍在,于苍凉悲愤之中更见豪壮之气,从而振起全篇,激扬着高亢的情调 。
人老而心不死,自己虽然离开南郑前线回到后方,可是始终不忘要继续参加抗金事业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陆游·《示儿》),即使是死了,也念念不忘收复故土 。如此爱国热情,是多么伟大!梦境和实感,上下片呵成一气,有机地融为一体,使五十七字中的笔调,具有壮阔的境界和教育人们为国献身的思想内涵 。
【夜游宫记梦寄师伯浑陆游的翻译 夜游宫记梦寄师伯浑与书愤对比】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