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璧归赵的典故和以下 完璧归赵出自哪个时期及其典故

嗨又和大家见面了,今天小编带来了一篇关于完璧归赵的文章,希望你们喜欢 。
【出处】(西汉)司马迁《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
【释义】完:完整;璧:宝玉 。将宝玉完整地归还给赵国 。比喻把原物完好地归还主人 。
古代典故
战国时期,赵惠王得到了一块稀世珍宝——和氏璧,秦昭襄王听说后,也想得到这块宝玉,便派使者带着书信来见赵惠文王,说:“秦王情愿拿出十五座城池来换这块和氏璧,不知赵王是否答应?”
赵惠文王拿不定主意:给吧,怕上当,不给吧,又怕得罪秦朝 。这时有个宦官对赵王说:“我向大王推荐一人,此人名叫蔺相如,他见多识广,足智多谋,我想让他去秦朝,肯定能将这件事处理妥当 。”于是,赵惠文王就派蔺相如为使者,出使秦朝 。
蔺相如来到秦朝后,就献上和氏璧,哪知秦王看了赞叹不已,根本没有归还的意思 。蔺相如看了暗暗着急,这时,计上心来,他对秦王说:“大王,这块璧上有一个小小的污点,让我指给大王看吧!”秦王听了信以为真,把和氏璧递给了他 。
蔺相如拿着和氏璧,退到一根柱子旁,对秦王说:“看来大王并非诚心用十五座城池来换和氏璧,那就莫怪人小无理了 。大王要是逼我的话,我就连同这块璧一同撞在这根柱子上!”秦王怕伤了璧,忙命人拿出地图,将要交换的城池指给蔺相如看 。蔺相如心知他只是做做样子而已,于是对秦王说:“和氏璧不是一般的璧,赵王在送璧之前,斋戒了五天,大王也应斋戒五天,并在朝堂上举行隆重的仪式,我才敢把璧献上 。”秦王无奈,只得答应了蔺相如的要求,准备斋戒仪式 。
蔺相如夜晚则偷偷地派人带着和氏璧回到了赵国 。到了第五天,蔺相如不慌不忙地对秦王说:“秦朝很少有讲信义的君主,所以我怕受骗,就把璧送回去了 。天下都知道秦朝是强国,赵国是弱国,大王如果真想要那块璧,就先把十五座城池割让给赵国,赵国一定将璧呈上 。”秦王很生气,但蔺相如说得句句在理,只能就此作罢 。
俗话说:“受人之托,忠人之事 。”当我们的身上肩负着别人的托付时,心中便也有了相应的责任感,这是一种美德、一种信誉,也是一种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 。蔺相如凭借自己的智慧与胆识,将赵王的托付顺利完成,这就是一种担当 。在与人交往的过程中,我们只有像蔺相如一样勇于担当责任,才能获得朋友的信任,从而得到最大的回报 。
【完璧归赵的典故和以下 完璧归赵出自哪个时期及其典故】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