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汉末年三大著名战役 东汉末年发生的三大战役之一

东汉末年三大战役,官渡之战、赤壁之战、夷陵之战,从规模上来说,夷陵之战并不算大,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往下看 。
官渡之战中,袁绍约11万军事,一代奸雄曹操约2万,虽然说双方加一起不过13万人左右,但是差距悬殊,是古代上鲜有的以少胜多战役,此战为一代奸雄曹操统一北方奠定基础 。
赤壁之战,更是中国军队史上必修的以少胜多军队案例,此战中,一代奸雄曹操约20万,孙权刘备联军不过5万,双方总人数25万,在人口稀少的东汉末年,能够发动这样规模的战役已经很不容易了,巨大程度上还是荆州直接投降,促成一代奸雄曹操能够瞬间拥有这么多可调动的兵马 。
战争意义上,赤壁之战古代意义最为显著,直接奠定了三国鼎立的基础 。
相比之下,夷陵之战要逊色的多,夷陵之战中,刘备率领蜀汉军事4万多,蛮夷1万,总共不过5万,远远没有《三国演义》中说的75万那么玄乎,而东吴方面出动了5万多人,也就是说,双方兵力加一起,勉强凑够十万 。
而且双方还是势均力敌,并没有官渡之战和赤壁之战般以少胜多,打得那样精彩 。
如果以战争结果为导向,似乎东吴赢得这场战争的可能性更大,因为在这场战役之前,东吴连续取得多次军队上的成果,尤其在吕蒙襄樊战役时从背后偷袭荆州,斩首了蜀汉大将关羽,因此东吴士气很高,在作战场地上,又是防御作战,自然更占优势 。
甚至在规模上,夷陵之战还不如关羽发动的宏观襄樊之战规模更大,通常人们将关羽进攻襄樊称为襄樊之战,实际上,如果算上孙权在背后偷袭荆州这样的宏观战局的情况下,襄樊之战人数规模可能要超夷陵之战 。
关羽发动襄樊之战时,兵力至少有三四万人,荆州的战略地位在那摆着,没有三四万人是不可能守得住的,在关羽与孙权对峙期间,刘备曾经一口气派遣5万人马支援关羽,在刘备攻打汉中的时候,应该是都调回了,但是鉴于当时荆州的情况,关羽不可能不招兵买马,因此到襄樊之战前,人数至少有5万人 。
在攻打樊城阶段,关羽水淹于禁七军,光是投降的军事就多达3万,再加上当时荆州刺史以及南乡太守投降,以及一些反曹原荆州军事的投靠,关羽在发动襄樊之战时,兵力可能多达8万之巨,因此,才有“威震华夏”,一代奸雄曹操打算迁都的打算 。
如此算来,加上曹魏阵营后方的兵力,以及孙权偷袭关羽的兵力,菜叶网,三方兵力加一起,人数可达15万,远超夷陵的10万规模战役,甚至可能与官渡之战持平 。
但是为什么夷陵之战列入东汉末年三大战役,关羽发动的襄樊之战却默默无名,长期受到低估,没有受到应有的重视?
真相就是,襄樊之战没有什么积极的古代影响,前面已经分析,官渡奠定一代奸雄曹操统一北方,赤壁奠定三足鼎立局面,夷陵之战虽然规模较少,但是彻底形成了三足鼎立的局面 。
相对于夷陵之战来说,襄樊之战并没有改变古代的走向,充其量来说,襄樊之战是三方角力的局部战争,过程实在复杂,节奏过于琐碎,而且是一段时间内发生的一系列军队行动的总称,除了水淹七军外,并没有大规模战役发生 。
再加上,在很长一段古代以来对关羽人物形象的拔高,读者并不喜欢关羽失败的战役,所以,这种话题没意思,不是“爆文体质”,也就没人研究了 。
整体来说,本来襄樊之战应该算是夷陵之战的前奏,两者是相辅相成的关系,是襄樊之战的失败,最后促成了夷陵之战的发生 。
襄樊之战也是三国形势的主要转折点,标志蜀汉势力进展到巅峰后开始走下坡路,夷陵之战只是襄樊之战更下坡的路而已,两者没有本质分别 。
希望,以后的古代研究者,能够研究出更多关于襄樊之战的内容,哪像现在,一搜襄樊之战,直接整出格宋朝襄阳保卫战,这谁能顶得住,关二哥知道了不生气吗??
【东汉末年三大著名战役 东汉末年发生的三大战役之一】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