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元春这位大家小姐,地位显赫,贤良淑德,是正室嫡女,她为家族带来无上的荣誉 。《红楼梦》原文中说,“三春争及初春景”,按照曹公的意思,她的妹妹们皆不及她 。
若是论牺牲精神,的确如此 。
但《红楼梦》当作一部违逆时代潮流的小说,对于其中的女性,作者是怀着
一种尊重且崇敬的心态去描绘 。其中不论人物性情怎么,她们的身上总有这样或那样的光点,值得读者们去爱怜和赞叹 。所以,我认为若是以个性来论人物高低,恐怕无法读出《红楼梦》精髓 。
元春之妹,迎、探、惜三春各有姿态,探春以其出众的慧敏而平服众人,惜春因其嫡出的身份使众人服气 。但是,在那个暗淡的角落里,有一个毫不起眼的大家小姐,她没有薛林的才华,没有探春出彩,也没有嫡出的身份 。她总是被习惯性忽略,只因为在人眼中她是一块“木头”,不会哭,不会笑 。
她是荣国府长房所出的小姐,贾迎春 。
大多数人对于贾迎春这个“可有可无”的人物没有多大印象 。发生在贾迎春身上比较著名的一个情节是书中第七十三回 。在奶娘和丫鬟因为贾迎春的首饰而大吵的时候,迎春却“不敢”拿出小姐风范,执起一本《太上感应篇》,坐在一旁默默的读着 。直到探春经过,才摆平了这一闹象;随后,平儿要帮助追回金凤,她却说:“宁可没有了,又何必生气 。”
【薛宝钗贾母王熙凤林黛玉性格分析 贾迎春与贾宝玉什么关系】这是懦弱吗?我认为不是 。这是一种善良包容,同时这也是一种别样的明哲保身之道 。
贾迎春这位女子,所尊崇的理念不是元春和探春的光复荣耀,振兴家族 。她崇尚道家精神,她知道,道法自然,万物皆在因果之中,因果相连,有因必有果 。她明白,大音希声,大象无形,越是大的气度,越能够包容一切 。
因此,她选择了沉默,选择了纵容她身边一切的不平 。她不是不疼,她会哭;她不是淡漠,也会笑 。只是她选择把这一切藏在心中,尽可能不为自己、不为身边的人带来不必要的麻烦 。
在贾府这个鱼龙混杂的地方,见人办事,欺善怕恶之象笔笔皆是 。刁奴欺主,明争暗斗,“恨不得你吃了我,我吃了你” 。
机敏如探春,也不得不发威动怒去震慑贾府上下;谨慎如黛玉,也不得不为众人的悠悠之口而吃心;圆滑如宝钗,在奸佞妄为后,不得已对大观园避而远之 。
而迎春,她既不能够像宝钗一样一走了之,也不能像黛玉一样受到贾府最高统治者的庇护,更不能像探春一样威慑他人 。她若想在贾府好好的生存,只有远离是非,温吞隐忍 。她把一切都寄托在因果之上,始终都相信,自己的善良,自己的退让,终会有好的结果 。她不求别人理解她的心思,只求自己无错无过,所作所为能对得起本心,就足够了;上天会明白她这个人,以及为了自己的生存和善良能够两全,所做出的一切包容与谅解 。
可是,迎春错了 。不是错在自己的信仰,而是错在所生的时代 。在那个时代,在那个贾府,不容许有这样的善良存在,不容许女子能够得到真正的幸福 。
都说“性格决定命运”,可是纵观书中女子,聪敏或愚钝,温良或凶恶,真正得到好的结局的有多少呢?是的,在封建时代,红颜薄命,女儿悲剧是必然 。不论迎春是刚烈还是懦弱,是敢于抗争还是无能争辩,悲局皆是相同 。可以说,那个年代,每一位女子的命运不是性格所控,也没有什么因果必报,社会就已经奠基了所有女子的悲剧情调 。
可这一切,迎春不知 。
所以,在被无良的亲生父亲贾赦“出卖”于虎狼之地后,迎春哭诉道“偏是这么个结果” 。她种下了善良的因,却没有料想到结出的不是硕大而甜美的果实;相反,那是一颗晦暗酸涩的苦果,甚而,这颗果实能够毒人性命 。
太上曰:祸福无门,唯人自召 。善恶之报,如影随形 。迎春做到了李昌龄作《太上感应篇》劝善的初衷,可是那个时代所回馈给她的却恰好相反 。
迎春的命运,是封建时代女子悲剧的最鲜明写照,多少女儿顺应天命,不违女德,只求因果得报,善良终有好结果 。
可惜,正如黛玉之言:虎狼屯于阶陛,尚谈因果?
推荐阅读
- 战国时期四大公子都是谁 战国末期四公子
- 长平之战如果赵国坚守不出 长平之战初期赵国是有取胜的机会的
- 古代人戴枷锁的图片 古代犯人脖子上戴的枷锁叫啥
- 温暖的光它的寓意是什么
- 刘备为什么收刘封为子 刘备养子刘封本姓什么
- 哈弗f7喇叭在哪里
- 古代出远门都靠走路吗
- 白月光是哪个女明星
- 宋仁宗和皇后没有孩子吗 宋仁宗为什么一生无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