惊蛰节气的特点和风俗 惊蛰二月节这首诗的意思

【惊蛰节气的特点和风俗 惊蛰二月节这首诗的意思】元稹(779年—831年),字微之,别字威明,河南洛阳(今属河南)人 。唐朝大臣、文学家 。北魏宗室鲜卑拓跋部后裔,北魏昭成帝拓跋什翼犍十四(一说十五)世孙 。元稹与白居易同科及第,结为终生诗友,同倡新乐府运动,共创“元和体”,世称“元白” 。其乐府诗创作受到张籍、王建的影响,“新题乐府”直接缘于李绅 。现存诗八百三十余首,有《元氏长庆集》传世,收录诗赋、诏册、铭谏、论议等共一百卷 。那么下面趣历史小编就为大家带来元稹的《惊蛰二月节》,一起来看看吧!
惊蛰二月节
元稹〔唐代
阳气初惊蛰,韶光大地周 。
桃花开蜀锦,鹰老化春鸠 。
时候争催迫,萌芽互矩修 。
人间务生事,耕种满田畴 。
首联,一“初”字,道出了诗人对于惊蛰节气的喜爱 。初,意味着春天的初次相见,带着期待与期盼,一切如纳兰容若所写的那句词“人生若只如初见” 。一切刚刚好,一切都重新开始,一切又孕育新的希望 。
颔联,桃花,鹰化为鸠,都属于惊蛰的三候现象 。一候,桃始华:桃,果名,花色红,是月始开 。二候,仓庚鸣:庚,亦作鹒,黄鹂也 。《诗》所谓“有鸣仓庚”是也 。《章龟经》曰:“仓,清也;庚,新也 。感春阳清新之气而初出,故名 。”其名最多;《诗》曰“黄鸟”,齐人谓之“搏黍”,又谓之“黄袍”,僧家谓之“金衣公子”,其色鵹黑而黄,又名鵹黄,谚曰:“黄栗留黄莺”,莺儿皆一种也 。三候,鹰化为鸠:鹰,蛰鸟也,鹞鹯之属;鸠,即今之布谷 。“桃花”本来是为了对仗“老鹰”,为了照顾平仄,将“老鹰”对调成“鹰老” 。于文义并无大害 。“开”对“化”,“蜀锦”对“春鸠”,都是很工整的 。
颔联的春意是浓烈的,自古吟咏桃花的诗作,是令人惊叹的 。前有《诗经》,“桃花夭夭,灼灼其华”;唐有张志和,“桃花流水鳜鱼肥”;崔护,“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宋有东坡居士,“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明有唐寅,“桃花仙人种桃树,又摘桃花当酒钱”等等 。千古以来,桃花就代表了春的使者,令无数诗人灵感乍现,佳作迭起 。惊蛰,不但叫醒沉睡的小动物们,也唤醒诗人们的灵感与才情 。这大概就是惊蛰的魅力吧 。除了一候桃花,惊蛰节气的另外两候信使也一并到来:“二候杏花,三候蔷薇” 。因而,杏花春雨江南;满苑蔷薇香伏虎,半池柽柳水生魂,这些优美的词句,都是为了赞美惊蛰时节的春天 。有桃花,杏花,蔷薇三君,春天就足以惊艳天下了 。
颈联,充满生机与禅意 。这时候,万事万物都拼命生长,正如老子《道德经》所说:万物并作 。万物生长的季节,给了老子思考的空间,孕育了他道家哲学的“无、有”思想 。恒有欲,以观其缴;恒无欲,以观其妙 。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 。我们人类,也应该按照万事万物发展变化的现象,来看待处理我们身边的问题 。世界上,没有什么是一成不变的 。草木有萌发,就会有枯萎 。所以,这样一个催迫万物生长的季节,给予老子提供了新的哲学概念 。而无数文人墨客,也在这变化之中,期待着生命里的一场浪漫之旅 。事实上,萌发的岂止是草木,更有一颗颗渴望自由的心灵 。当诗人看到这些萌芽儿,一个个都长得整整齐齐,仿佛在互相打招呼,一切就变得更加生动有趣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