围魏救赵是哪位人物的典故 围魏救赵的历史典故

典故这个名称,由来已久 。出自《后汉书.东平宪王苍传》:“亲屈至尊,降礼下臣,每赐宴见,辄兴席改容,中宫亲拜,事过典故 。”一指典制和掌故;二指诗文中引用的历史故事和有来历的词语;三指具有教育意义且大众耳熟能详的公认的人物、事件 。那么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关于围魏救赵的古代典故,一起来看看吧!
出处?西汉司马迁《史记·孙子吴起列传》 。
释义原指战国时齐军用围攻魏国的方法,迫使魏国撤回攻赵部队而使赵国得救 。后指袭击敌人后方的据点以迫使进攻之敌撤退的战术 。
古代典故
齐威王三年,魏惠王想一泄失去中山的仇恨,便派大将庞涓前去攻打 。魏将庞涓认为中山不过弹丸之地,距离赵国又很近,不如直接攻打赵国的都城邯郸,既能解旧恨又能削弱赵国,可谓一举两得 。于是,魏惠王调拨五百战车,由庞涓率领,直奔赵国 。
庞涓治军有方,军事战无不胜,很快便包围了赵国的都城邯郸,赵国形势危急 。第二年,赵国迫于无奈只得向齐国求救 。齐威王任命田忌做主将,菜叶网,孙膑做军师,领兵前往救援 。
田忌与孙膑率兵进入魏赵交界之地,田忌其实打算领军直接去赵国与魏军作战,,孙膑制止说:“如今魏赵两国相互攻打,魏国的精锐部队必然在国外精疲力竭,老弱残兵在国内疲惫不堪 。你不如率领军事火速向魏国的国都大梁挺进,占据它的交通要道,冲击它军备空虚的地方,魏国国都被围困,魏王肯定会下令庞涓放弃攻打赵国而回兵自救 。我们再在庞涓回师的必经之路,中途伏击他,必然可以大获全胜 。这样,我们不但可以一举解救赵国之围,而且可坐收魏国自行挫败的成果 。”
田忌听取了孙膑的意见,出兵围困魏国的都城大梁,魏王果然下令庞涓回军自救 。庞涓收到魏王的命令后,丢掉粮草辎重,星夜从赵国撤军回国 。孙膑预先在魏军回国的必经之地桂陵设下埋伏,当魏军经过时,齐军突然出击,大败魏军 。齐国军事大胜,赵国的危机也相应解除了 。
成长心语
两点之间直线最短 。这样的定理在科学研究领域,是成立的,但它并不一定适用于现实生活中 。当我们身陷困境时,与对手发生正面的冲突,以此来解决问题,固然是一种方法,不过绝不是最聪慧的方法 。身处困境之中,只要我们不被自己的处境吓倒,静下心来,认真寻找对手的软肋,绕过对手的正面攻击,从其软肋下手,一样可以摆脱困境,甚至还 有可能转败为胜 。所以,有些时候,两点之间“曲线”最短 。
【围魏救赵是哪位人物的典故 围魏救赵的历史典故】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