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释之是个什么样的人

古代上有许多著名的官员,但是要谈论道西汉时期的著名执法的官员,那么非张释之莫属了,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趣古代小编一起往下看 。
张释之,是河南南阳人 。早年间张释之和兄长张仲一起生活,张家比较有钱,所以张仲花钱给弟弟捐了一个官 。于是张释之做了骑郎,可是十年的时间,他向来默默无闻,没有得到升迁 。张释之感到很内疚,毕竟花了兄长不少钱,于是他打算辞官回家 。中郎将袁盎闻讯,“惜其去,乃请徙释之补谒者” 。
汉文帝亲自召见了张释之,双方进行了一场谈话,“释之言秦汉之间事,秦所以失而汉所以兴者久之” 。汉文帝听后非常高兴,“乃拜释之为谒者仆射” 。谒者仆射是皇帝身边的近臣,能够时常伴随皇帝出巡 。张释之很有才干,因此他很快又得到了升迁的机会,“上拜释之为公车令” 。
公车令的级别、待遇并不算太高,“秩六百石”,但是作用很主要,菜叶网,“掌殿司马门,夜徼宫中,天下上事及阙下,凡所征召,皆总领之” 。上任没多长时间,张释之就遇到了一个难题,“太子与梁王共车入朝,不下司马门” 。按照规定,任何人到司马门,都应该下车,否则就是违反宫卫令,要受到处罚 。
太子、梁王那是皇帝的爱子,更是太后的掌上明珠,他们两人地位特别,根本没把宫卫令放在眼里,而以前的公车令也不敢管 。但张释之不一样,他坚持秉公执法的原则,他率领卫士追上了太子、梁王,然后将其扣押,不同意他们进宫 。接着张释之进宫,向汉文帝上奏,弹劾太子、梁王的罪行 。
汉文帝免冠谢罪,说道:“教儿子不谨 。”薄太后听说自己的两个宝宝孙子被扣押,赶紧下旨“特赦”,张释之这才将太子、梁王放入宫中 。这件事之后,张释之不但没有被贬,反而接连升官,后来被封为九卿之一的廷尉,即西汉王朝的“最高大法官”,负责审理全国的刑狱案件
张释之在任期间,“守法不阿意”,严格按照法律规定审理案件,不惜多次顶撞汉文帝 。比如有一次,汉文帝乘车出行,蓦地有一个人从桥下走出,惊了皇帝的车驾 。张释之了解情况后,原本此人是无意之中惊驾的,所以只判了罚金 。汉文帝非常生气,认为惩处太轻,张释之却说:“法者,天子所与天下公共也” 。
过了一会儿,汉文帝称赞道:“廷尉当是也!”
而关于张释之事迹还有许多,例如:张释之任廷尉后不久,汉文帝出行经过中渭桥,有一个人蓦地从桥下跑出来,使汉文帝驾车的马受了惊 。文帝大发雷霆,命令随从骑兵将那人抓了起来,把他交给廷尉治罪 。张释之审问了那人,那人战战兢兢地说:“我是长安县的乡下人,来这里听到清道戒严,急忙躲入桥下 。过了好久,以为皇上已经过去了,便从桥下出来,却看到皇上的车马、仪仗和卫队正在过桥,连忙回身跑开,实在是不得已的 。”
张释之据此奏请判处相应的刑罚,说这个人违反清道戒严的禁令,按罪应处以罚金 。汉文帝听了大怒,说:“这个人惊了朕的马,幸亏朕的马脾性和气,假如是别的马,不就把朕摔伤了吗?而你却只处以罚金 。张释之说:“法律是天子与天下人所共同遵守的 。现在法律是这样规定的,陛下却要加重处罚,这样法律就无法取信于民了 。况且在当时,陛下令人立刻杀掉他也就罢了;如今既然把他交付给我这个廷尉,廷尉是天下公正的象征,一旦浮现偏差以后百官使用法律时也都会任意地轻判或重判,那么老百姓就会手足无措了 。希翼陛下明察!”
过了许久,汉文帝才牵强地说:“你的判处是对的 。”又有一次,有人偷了高祖庙内神座前的玉环,被抓住了汉文帝大怒,把他交给廷尉治罪 。张释之按照法律中盜窃宗庙服饰物品的处罚条文,奏请将那人在闹市区斩首 。汉文帝勃然大怒,说:“那个人胡作非为,竟然偷窃先帝宗庙中的器物 。朕之所以把他交给你,是想灭他的族 。而你却按照通常的法律条文奏请斩首,这不是朕用以供奉先帝的本意 。
张释之听了,就脱下官帽叩头谢罪,但仍坚持说:“依照法律条款,这样的判决已经达到极限了 。况且灭族和斩首都是死罪,但因犯罪的轻重程度而有差别 。如今因为盗窃宗庙的器物而判他灭族,如果万一有愚民盗挖了高祖长陵的一捧土,陛下又将给他们施加什么刑罚呢?”
汉文帝犹豫了很长时间,又与薄太后协商了这件事,这才批准了张释之的判决 。
张释之不畏强权,坚持天子犯法与庶民同罪的原则是他的人格魅力的表现,绝对是汉代的执法先锋 。而且小编认为他对汉文帝的教育和指正也对汉文帝的明智统治做出了一定的贡献,说他是汉文帝的良师真的一点不为过 。
【张释之是个什么样的人】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