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诗七首其一曹植翻译 杂诗七首其四曹植

曹植,字子建,一代奸雄曹操之子,魏文帝曹丕之弟,是三国时期著名文学家,是建安文学的集大成者,与一代奸雄曹操和曹丕合称三曹 。下面跟小编一起了解一下曹植所作的《杂诗七首·其一》吧 。
杂诗七首·其一
曹植 〔两汉〕
高台多悲风,朝日照北林 。
之子在万里,江湖迥且深 。
方舟安可极,离思故难任!
孤雁飞南游,过庭长哀吟 。
翘思慕远人,愿欲托遗音 。
形影忽不见,翩翩伤我心 。
译文及注释
译文
高台上常常吹着悲风,早晨的太阳照着北林 。
我怀念的人在万里外,大江大湖很远很深 。
【杂诗七首其一曹植翻译 杂诗七首其四曹植】这舟船哪能顺利到达?实难安置我怀念的心 。
掠过庭院南飞的孤雁,长声哀吖真使人伤神 。
抬头望着孤雁,我在想——托你带个信给远地的人 。
孤雁不理睬地飞过去了,飞动的影子更使我伤心 。
注释
北林:泛指树林 。《诗经·秦·晨风》有“郁彼北林”句,当作怀念君子的起兴 。
之子:那个人,指所怀念的人 。
方舟:两船并在一起 。极,至,到达 。难任,难以承担 。这四句是说我所怀念的那个人远在万里之外,中间隔着大江大湖,连远航的方舟也难以到达,离别的愁苦真是使人难于承受 。
翘?qiáo:思仰头而思,形容思念之切 。这句是说:很想托南飞的孤雁给他带个音信 。
景:通影 。形景指孤雁的形影 。
赏析
这是一首怀念远别亲友的诗 。虽然作者和这一亲友的远别,或许是有统治者内部矛盾这一特殊真相,但在汉末魏初那个动乱流离的年代,远别而不能团聚,甚至不能相见,实是普通现象 。所以这首诗很容易引起共鸣,富有典型性与现实性 。
这首诗开头“高台多悲风,朝日照北林”实属景语,并无影射比喻之意 。而“高台多悲风”亦属秋景 。登高是因为要眺望远处,所以是思念远方的人;而时值秋令,亭台越高那么风自然就会越凄厉,登亭台的人于是就因为风急而越感受到心情的沉重悲伤 。这一句简括凝炼,开后人无数法门 。直是把此一句衍化为五十六字的长诗 。所以曹植这五字能成为名句的真相,正因为这虽然当作景语,本来是寓意深情 。
接下来的第二句“朝日照北林”,其实也是属于景语,但是却化用《诗·秦风·晨风》之首章 。故作者《种葛篇》写思妇有“徘徊步北林”之句,而这篇以“朝日照北林”起兴 。古人以夫妇与兄弟关系相互为喻,都是起始于《诗三百篇》,在曹植诗集中也屡见不鲜 。
由于上句点出北林,正隐含《诗》中下文“未见君子,忧心钦钦”之意,所以作者紧接着写到“之子在万里”了 。意思是自己所思念的人是远在万里之外,而下面“江湖迥且深”一句更是寓意深远,情韵不匮 。因为江湖阻隔彼此的消息是一层;而“之子”却经过这样遥远而艰难的路程走向万里之外,其身心所受的摧伤折磨可想而知,又是一层;况且其身既然在远方,以后回来不是件容易事,为对方设身处地着想,自然更深了一层 。
下面的“方舟安可极,离思故难任!”二句又紧承“江湖”句而言 。把“离思”写得十分沉重压抑,可见其中有多少愁苦优怨之情 。这虽只就自己一面说,实际上也体现出所思之人同样是不胜其愁苦忧怨了 。
下句“孤雁飞南游”,表面上是写实,即作者在登高望远之际看到孤雁南飞,实则蕴涵着好几层意思 。以前古人用“雁行”比喻兄弟,曹彪封吴,无异流放,和孤雁南游很像;又因为自己也像孤雁一样,故“过庭”而“长哀吟” 。“过庭”虽用《论语·季氏篇》“鲤趋而过庭”的字面,实借喻自己的入朝 。
最终的四句“翘思慕远人,愿欲托遗音 。形影忽不见,翩翩伤我心” 。李善注:“翘,悬也 。”“翘思”,等于说“悬念”;“慕”,有念念不忘之意 。不但见孤雁而思远人,并且把希望寄托于雁,问它是否愿为自己捎个信儿去 。但雁飞甚速,形影倏忽间便不见了,这就更使作者黯然神伤了 。“翩翩”,形容鸟疾飞之貌 。连孤雁都翩然而逝,说明自己怨怀无托,结语似意犹未尽而已令人不忍卒读,菜叶网,是真正写情的高手 。
此诗用笔似浅直而意实深曲,前六句以赋体为主,却似比兴;后六句以比兴为主,反而趋近赋体 。这说明作者深得《诗三百篇》之三昧,而做出用五言新体裁,所以是从建安以来的诗人作品当中的绝唱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