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乙己的人物特点和性格 孔乙己人物形象分析






有人说,鲁迅先生是一个图腾,一个象征,被高高挂起风干,很少有人去阅读并体会那些细微美妙的地方 。我认为,正因如此,我们才更应努力仰望 。鲁迅先生对于人性和国民性的洞察力可以说是世界极的 。可能直到目前为止,我才真正理解到他的强大和伟大 。他的文学才华,他的嬉笑怒骂、他的研究翻译等,皆是中华民族新文化运动的一道靓丽的风景线 。
相信大多数人同钰姐一样,青葱年少就把鲁迅先生的文学丰碑形象镌刻于心 。但在那样一个懵懂无知、理解力薄弱、人生阅历缺乏,情感体验不丰富的时代,我们是很难读懂或触及到大师的魂灵和髓骨的,以致稍纵了许多闪光的经典而懊恼不已 。
纵观鲁迅先生塑造的众多经典人物形象,《朝花夕拾.琐记》笑里藏刀、伪善捧杀又冷漠无情的衍太太,《呐喊.阿Q正传》自我愚弄、自欺欺人而独创阿Q精神的阿Q,《彷徨.祝福》模样周正、安分勤劳却又命运悲惨的祥林嫂等,每个经典都如泣如诉,深入骨髓 。


钰姐非常喜欢他的《呐喊.孔乙己》这部经典短篇小说 。这部短篇语言自然细腻,刻画细致,描述生动;情节层层推进,波澜起伏,引人入胜;高潮收尾,直击人心 。有人问鲁迅先生最喜欢他自己作品中的哪一篇,他回答说喜欢《孔乙己》 。
为什么呢?都说好的作品离不开经典人物的塑造,作品中的主角孔乙己命运相当凄惨又令人窒息,造成这样结局的原因很多,我们一起来分析 。


一、孔乙己的性格内因 。
心理学家荣格说过性格决定命运 。他认为性格是一个在现实的稳定状态和习惯化了的行为方式中表现出来的个性心理特征,包括谦虚或骄傲,诚实或虚伪,勤劳与懒惰,坚强与懦弱,果断与犹豫等特征 。还有人并非自己的主宰,会受人的潜意识部分的未知力量控制,这些力量具有正向积极或负面消极的作用 。
虽然钰姐不十分赞同性格完全由命运决定一说,因为还有其他因素的影响 。但性格对人生命运影响力极大,这是毋庸置疑的 。而这种说法用在孔乙己身上,也算淋漓尽致、十分契合 。孔乙己顽固不化、迂腐不堪又自命不凡等负面性格内因控制并影响了他一生 。
(1) 孔乙己性格的双重性,生活潦倒又死要面子 。
性格双重性的矛盾冲突,让孔乙己在两面摇摆或夹缝中艰难挣扎,这种情形或许我们现代人也经历过,的确非常痛苦,我们能感同身受,典型的死要面子活受罪 。
鲁镇的咸亨酒店正是社会的一个缩影,凸显了森严的等级阶层感 。短衣帮(下层穷苦劳动者)不会阔绰,只能买一碗酒靠柜台外站着喝;而长衣帮(上层有钱人或有钱的读书人)是可以”踱进店面隔壁的房子里,要酒要菜,慢慢坐着喝” 。


孔乙己内心矛盾冲突 。鲁迅用这句经典的话写出了孔乙己内心的矛盾挣扎”孔乙己是站着喝酒而穿长衫的唯一的人“ 。很明显,他居不了上,但又不甘心融于下,所以只得穿着破旧长衫,跟短衣帮一样在柜台外站着喝酒,显得不伦不类,甚至有些滑稽 。他掏钱是”排出九文大钱”;他偷人东西了死要面子说”你怎么这样凭空污人清白?”等,他至死都在固守着读书人长衫的身份标志 。
孔乙己具备劳动能力 。鲁迅写他”身材很高大“,这说明他是有劳动能力的,但他非要走好吃懒做、偷窃营生这条路 。他虽没考上秀才,不能靠学问来生存,却可以通过劳动来谋生 。但他又轻视下层人民,偶尔抄书也仅为换得一口饭吃 。不愿融于短衣帮,不劳动不谋生,生活更加穷困潦倒 。所以,我们也只有哀其不幸,怒其不争了 。
(2) 孔乙己性格的两面性,迂腐可笑又善良朴实 。
孔乙己的迂腐不堪在作品里随处可见、贯穿全篇,这是给读者印象最深的性格特征 。在读书年代,鲁迅先生文章广为传诵、深入人心,最怕被别人嘲笑”迂腐“了,因为那不就成”现代版孔乙己“了吗?大家内心深处还是抵触这种特征的 。
孔乙己虽是清末知识分子,但无功名利禄,信奉”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的教条,端着读书人架子,不愿通过劳动赚钱生活资本 。“总是满口之乎者也,教人半懂不懂的” 。当别人嘲笑他偷书被吊打时,他还争辩”窃书不能算偷“、”读书人的事能算偷么“ 。这种迂腐可笑的歪理惊艳了后世,我们也常用此语来打趣 。
孔乙己给孩子们吃茴香豆


虽然孔乙己自命不凡、迂腐不堪,但他也有善良热心、淳朴善良的一面 。他教小伙计的”我”写茴香豆的”茴”字,说有4种写法,说以后做掌柜可用 。钰姐现在也不知道其他3种写法 。还会给孩子们吃茴香豆”他便给他们茴香豆吃,一人一颗 。孩子吃完豆,仍然不散,眼睛都忘着碟子“ 。
在”倘肯多花一文,便可以买一蝶盐煮笋,或茴香豆,做下酒物“,在”卖酒都会羼水“的年代,茴香豆对于穷困潦倒的孔乙己来说何其珍贵,但是他能分与孩子们吃且所剩无几,足见其善良本性 。
鲁迅用极致简练又生动有趣的语言,把一个迂腐又不失善良心性的老头形象跃然纸上 。
孔乙己着了慌,伸开五指将碟子罩住,弯腰下去说道,”不多了,我已经不多了 。”直起身又看一看豆,自己摇头说,”不多不多!多乎哉?不多也 。
三、残酷的环境外因 。
心理学上说个体归因除了内因还有外因 。内因是存在于个体内部的原因,包括人格、品质、动机、态度、情绪和努力程度等个体特征;外因是行为或事件发生的外部条件,比如背景、机遇、他人影响、任务难度等,这些是外归因或情境归因 。孔乙己的内归因我们上面已作分析,那么他的外归因是哪些呢?
行为主义心理学派创始人华生曾持有“环境决定论”这一观点 。华生的名言:”给我一打健全的儿童,我可以用特殊的方法任意地将他们加以改变,或者使他们成为医生、律师、艺术家和富商,或者使他们成为乞丐和强盗” 。虽然华生环境决定论的观点有失偏颇,因为还有遗传因素,二者合起来才是“双因素理论”,但我们也不能否认环境对人的重要性 。


鲁迅摘取”鲁镇咸亨酒店一隅”的生活视角,作为现实社会环境的一个缩影,把这个环境之下的人性和国民性体现得淋漓尽致 。正因为有了如咸亨酒店般残酷的社会环境,才导致孔乙己式的人们一步步由蝼蚁般的苟且偷生走向不可救赎的毁灭 。
最悲惨的是,孔乙己在笑声中出场,又在笑声中走向死亡,充满了无限的悲凉气氛 。我觉得环境外因之于孔乙己的性格内因,更具有强大的催毁力和吞噬力 。
(1) 现实环境的荼毒 。
01 长衫主顾笑他穷酸,短衣帮笑他的痛苦 。
孔乙己挨不着上,又不甘居下,自然会在上下两者的夹缝中受气 。他在所有人的嘲笑声中出场,一到店里”所有喝酒的人都看着他笑“,调侃他”脸上又添新伤疤了”,调侃他”偷了何家的书吊着打”,调侃他”连半个秀才都捞不到”,等等,店内外充满了快活的空气 。而每每这时,他或有不自信的恼怒,或有迂腐的争辩,但都显得那么的苍白无力 。因为,弱者的辩解在那时已然成了酒店的风景或活泼的空气 。
02 掌柜唯利是图、冷漠无情又哄笑奚落 。
掌柜是一个典型的封建小商人形象 。在生意上狡猾精明,让小伙计在酒里羼水,弄虚作假,牟取高利 。在精神上空虚愚昧,似乎没受封建礼教过多束缚,可以和一些下层人打成一片一同嘲笑,正如李长之评价:”哄笑和奚落,咀嚼着弱者的骨髓 。”
在情感上冷漠无情 。长着”一副凶脸孔”,让小伙计”附和着笑,掌柜是决不责备的” 。还不顾弱者性命,唯利是图,只认钱财 。从头年中秋念叨到第二年端午说”孔乙己还欠十九个钱呢!”,还有”哦,他总还是偷,这次偷到丁举人家里去了”、”许是死了”等,足见掌柜的麻木不仁 。

【孔乙己的人物特点和性格 孔乙己人物形象分析】
03 酒店小伙计的鄙视与冷漠 。
小伙计在酒店环境下,对孔乙己的情感是变化的 。前期的他天性使然、纯真诚实,按掌柜的话说”太傻侍侯不了长衫主顾”,也做不了伺机往酒里羼水 。但后期的他逐渐被同化得麻木冷酷,他会和大家一起嘲笑孔乙己,鄙视孔乙己教他写字,对被打断腿只能靠手走路且满手是泥的孔乙己来温酒时,也只能”温了酒,端出去,放在门槛上”,而不是直接把酒放在行动不便的孔乙己手上,冷漠可见一斑 。
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 。咸亨酒店视角下人们对孔乙己的嘲讽和取笑比恶语伤人更甚 。在他们看似快活的空气,对孔乙己来说却是锥心的刺痛,最寒最冷漠的莫过于人心 。他们对弱者的取笑,恰恰更证明了他们的愚昧无知 。鲁迅以乐景写哀,更见孔乙己之哀、文章之哀 。
人是有社会属性的,人是社会的人 。人心也是脆弱的,人若脱离了社会的温情,犹如鸟儿失去羽翼,鱼儿离开水面,终将面如死灰、形同槁木,直至失去生命力 。如果咸亨酒店的人们对孔乙己施以援手,多些温暖和帮助,相信孔乙己的结局不至那么悲惨 。
(2) 封建传统文化的毒害 。
封建传统制度文化对孔乙己的毒害是双重的,既有精神折磨,也有肉体摧残 。
01 精神折磨 。封建教育的弊端不仅让人脱离劳动,还教育人轻视劳动阶层,灌输”唯有读书才是最高尚”思想 。孔乙己内心轻视劳苦大众,同时渴望融入高大上的上层地主阶级、读书人和有钱人的世界,这种意识让他处于尴尬的社会境地 。孔乙己便成了封建文化制度下的牺牲品和炮灰 。
02 肉体摧残 。孔乙己偷书被打,以致旧伤添新伤;丢失抄书人家纸张笔砚再去偷窃又被打;偷到丁举人家则被打断双腿,只能用手走路 。最后在精神和肉体双重折磨下走向死亡 。


一、作品透出的人性 。
鲁迅用”众人的哄笑”来贯穿这个令人悲酸的故事 。孔乙己在笑声中出场,又在笑声中走向毁灭,周围都少不了一堆嘲讽和奚落的看客,以乐景写哀,更见无限悲凉,也更见人性的麻木不仁和冷酷无情 。鲁迅的看客作品还有《阿Q正传》、《狂人日记》等,他们的自私麻木把自己的善良宽容泯灭了 。
我们现实生活中,一个人越宽容别人,越有爱心和同情心,就越能得到更多人的尊重 。人活于世,难免遭遇坎坷不幸,如果有能力,就伸出援助之手;如果无能为力,也不要投去冷眼或嘲笑 。世界的美好需要我们大家的尊重、友爱和互助 。
孔乙己被丁举人打断双腿,只能用手走路去咸亨酒店


再谈环境于人的重要性 。马克思说过:”人创造环境,同样环境也创造人 。”现实中,如果我们不能改变环境,那就努力的改变自身吧,不要让自己象感叹孔乙己一样”哀其不幸,怒其不争”了 。
二、作品的现实意义 。
孔乙已事件发生在旧时代背景之下 。如今于我们众多读者而言,则可以超越特定写作背景来读《孔乙己》,同样具有意境深远的现实意义 。正如鲁迅先生所说:”谁整个的进了小说,如果作者手腕高妙、作品久传的话,读者所见的就是书中人,和这曾经有的人倒不相干了” 。
鲁迅还说读《红楼梦》就不要去追究曹雪芹,不要从曹身上去理解贾宝玉或小说的意义,因为人生有限,而艺术却可以永久 。这就是为什么我们很多的经典作品能够流传各个不同的时代,甚至流传几千年 。我们能从中悟出人性与环境对我们自身的影响力,从而努力的改变自身不足,提升自我 。
三、作品的语言魅力 。
再读《孔乙己》,仍会被鲁迅先生塑造的人物形象牢牢吸引,作品引人入胜又抓人心魄,这些皆源于它的语言魅力和精致的创作构思 。100多年过去了,作品里面的经典语言仍成为后世津津乐道的话题 。
细细品来,一是用语极其生动形象、准确无遗,如写孔乙己的肖像、动作、语言、表情等,字里行间皆是经典 。二是修辞手法多样新奇,多种形式的夸张和反复手法的运用等 。毕竟,经典的始终是经典 。
最后,真诚的祈愿鲁迅先生的经典瑰宝,不再是图腾和象征,也不会被高高的挂起风干,让我们能从中发现更加美妙绝伦的宝藏,悟出更加深刻隽永的人生真谛 。
-- 展开阅读全文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