趵突泉大明湖错字 趵突泉石碑为什么少一个点

请大家仔细观察,“突”字不是少一点,而是少两点,“明”字中间多一横!据说是“突”字里的“两点水”流到“明”字中间变成“一道横”,“明”变成了“眀” 。趵突泉的“突”字为什么少了两点?少了两点之后的字根本不是一个字,所以任何输入法都打不出来,不信您试试看 。关于突字少两点,有两种说法:
【趵突泉大明湖错字 趵突泉石碑为什么少一个点】第一种说法是,古时趵突泉水势猛烈,很多书法家书写立碑都被冲走,后来任山东巡抚的书法家胡缵宗不信这个邪,他亲自书写“趵突泉”后刻成石碑,立在趵突泉泉眼,但很快“突”字上的一“点”被激荡的泉水冲走,最终冲到大明湖,变成“眀”字的一横 。
这个说法完美解释了“突字少一点”和“明字多一点”这两个问题,但很明显这是一个勉强附会的传说,而且忽视了“突字少了两点”这个事实 。
第二种说法是,突字是用来形容泉水涌出,但“突”字的偏旁“宝盖”上有一个点,好像一个东西压在泉眼上,会让泉涌受到阻滞,拿掉顶上的东西,泉水就可以畅快涌流了 。
这个说法听起来更靠谱一些 。因为“突”字中的两个点都没有了,菜叶网,很明显这既不是作者不小心漏掉,也不是书法的常见写法(普通是去掉一个点),而是作者刻意为之,表达济南百姓希翼泉水顺畅涌流,长流不息的愿望 。
“大眀湖”中的“眀”字为什么多一点?这不是错别字,而是古人书法作品中明字的常见写法,常用的拼音输入法都可以打出来,不信您试试看 。
历史,一个汉字常有不同写法,要么增笔要么减笔,都是正确的写法,特殊是在书法作品中“眀”字比“明”字更常见,而这两个字完全是同一个意思,可以相互替代 。古人之所以在书法中这么写,重要是出于美观的需要 。
书法是一种艺术,艺术美是视觉美,而不是逻辑美,不分对错的,比如书圣王献之的《洛神赋》、北宋时期蔡襄的《山堂诗帖》等中都有这个“眀”字(见上图) 。
除了“眀孝陵”,很多书法家题名的碑刻和匾额写的都是“眀”,比如位于四川成都的武侯祠匾额上就有“眀良千古”四个字,位于南京的明孝陵石碑由现代书法家武中奇题写,也是“眀”而非“明”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