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中宝钗的结局是什么 红楼梦贾宝玉林黛玉薛宝钗的结局

今天小编给大家带来红楼梦中宝钗与黛玉的结局有何不同?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看一看 。
“真事隐”“假语存”是曹雪芹创作《红楼梦》非常主要的手法 。对小说最主要的两位女主角:薛宝钗和林黛玉,曹雪芹对她们表面之描写和真实之态度,就完全采纳了这样的手法 。
我不想用褒和贬来定位黛钗,薛宝钗完全遵守着那个社会对于女性要求的标尺,中国文人最讲究春秋笔法,曹雪芹对此把握的更是炉火纯青,固然不可能明着批判宝钗 。
一肚子文章的林黛玉,有着自己细腻的情感需求和表达和独立的精神追求,就算是今天,能(hold)住这样女性的男性家庭也非常少,更不用说是《红楼梦》那个时代了 。至少要么偏武要么商贾的四大家族和林家是有距离的,林黛玉和他们也是格格不入的,林黛玉有一个“目下无尘”的标签,在这样的客观环境中,也就不难理解了 。
于是,凡涉及评价宝钗的文字,都是正面的用词:品行端方,容貌丰美,行为豁达,入份从时,巨慷慨,会做人,真真有涵养……
不过一旦具体到一事一体,就给读者留下了充足的想象空间了:滴翠亭事件,午休时间直闯宝玉卧室,和史湘云关系的变化,以及和亲表姐王熙凤的关系等等 。
相反,对于林黛玉,曹雪芹凡评价多用负面,比如:身量未足(不足之症),孤高自许、目下无尘,说出话来比刀子还尖,(对宝钗)不忿,小性儿,心窄,爱刻薄人……
同样,只要一到具体事上,很喜欢讲笑话成了林黛玉的生命本色,几乎所有的姐妹和她关系都很好,对婆子丫头、各色人等的态度做法,本来发现黛玉很会来事 。还有她高出众人的文化基因,她通透的待人处事风格,以及她由内到外散发出来的真善美的气韵,都潜移默化地影响感动着读者 。
之所以让两位女主呈现出这样的表面和内在,源于曹雪芹一个创作前提和他本人所秉持的价值取向 。曹雪芹笔下的社会,是四大家族注定要败的、早已“地陷东南”的末世社会,是注定要走向灭亡的 。有补天之才的贾雨村在补天的过程中,同流合污于那个黑暗的染缸里了,最终落了个“枷锁扛”的下场 。贾宝玉有补天之才,可是因为他神瑛侍者天然洞察世事的身份背景,早就看透了,因此不情愿去补天(走仕途经济之路),林黛玉也一样,所以她深刻懂得和理解宝玉的价值取向 。而宝钗是一个不自知者,也是被主流价值荼毒最深者 。
明白了这一点,就知道了宝钗的悲剧天注定,黛玉的悲剧人注定,因此不能用谁对谁错来简单判定 。但曹雪芹本质上是褒黛贬钗的,根本真相就是贾宝玉和林黛玉是曹雪芹价值取向的代言人,他把自己的理想和诉求倾注到了二人身上,贾宝玉和林黛玉所承载的所有精神内核,就是曹雪芹全部的价值和精神表达 。
很多地方他藏得很深,我们举一个非常特殊的例子,就知道曹雪芹的真意和他文字的狡猾了 。
《红楼梦》四十一回栊翠庵茶品梅花雪,有一个妙玉单请黛玉宝钗喝体己茶的环节 。妙玉对宝玉、黛玉和宝钗的态度是有分别的,给他们三人的品茶器具有着曹雪芹深刻的寓意在里面 。
妙玉给宝玉用的是自己平日吃茶的绿玉斗,妙玉洁癖甚重,可是她情愿宝玉用自己的茶杯,可见她用宝玉的特殊用心,古人认为玉器是最顶级高贵的,这也是曹雪芹对于宝玉人物的定位 。
妙玉给黛玉所用叫做“点犀喬”,此物有两大特点:一为小巧,宝贵罕见;二则此器上面的撰文为“垂珠篆字”,这种字体笔画断续成小点,宛若串串垂珠或是点点清露 。不但非常契合黛玉精巧的人物表达,也和她泪光闪闪的还泪人生主题相契合 。
如此推理,妙玉给薛宝钗的品茶器,也不会是随意的,原文是这样写的:
又见妙玉另拿出两只杯来 。一个旁边有一耳,杯上镌着“(分瓜)瓟斝”三个隶字,后有一行小真字是“晋王恺珍玩”,又有“宋元丰五年四月眉山苏轼见于秘府”一行小字 。
千万别小看这个茶器上的23个字,全都有曹雪芹特殊的用意 。先说说苏轼的元丰五年,元丰二年,苏轼因乌台诗案入狱103天,几次濒临被杀的境界,侥幸死里逃生后,被贬黄州,他是元丰七年离开黄州的,所以元丰五年,苏轼人就是在黄州,是他人生绝对的低谷期,在黄州,苏轼以东坡筑雪堂,书“东坡雪堂”,并赋《雪堂记》,开篇第一句为:
苏子得废圃于东坡之胁,筑而垣之,作堂焉,号其正曰雪堂 。堂以大雪中为之,因绘雪於四壁之间,无容隙也 。起居偃仰,菜叶网,环顾睥睨,无非雪者 。
这是苏轼在调侃自己被贬后生活条件困难,自己苦中作乐的情景 。“雪”有冷之意,也有家徒四壁的意思 。曹雪芹拿苏轼最落魄的元丰(五)年说事,一是“雪”正和着“薛”,还有呼应薛宝钗雪洞普通的居室 。
【红楼梦中宝钗的结局是什么 红楼梦贾宝玉林黛玉薛宝钗的结局】还有更主要的,(分瓜)瓟,本来就是葫芦(器),古人在葫芦幼时为其套上模具,让其生长为自己想要的器型的样子,制作成器,称之为“(分瓜)瓟” 。斝,本来是商周时期的一种盛酒器,可以温酒所用,斝最大的特点是大,看它下面的那个“斗”就知道了,斝普通浮现在正式宴会中,摆在每个人的面前,与其相配套的还有一个长柄的舀酒用的小斗,就是勺的样子 。吃酒时,自己或者有服务人员用小斗舀进面前的酒樽内 。而且,魏晋之后,斝这个东西几乎已经退出了生活 。王恺所在的晋代大概率不会用,到宋代的苏轼肯定不会用了 。
所以,“(分瓜)瓟”加上“斝”,这算是个什么鬼东西啊 。还西晋王恺珍玩?王恺会珍玩这么个葫芦“斝”吗?还苏轼见于秘府,家徒四壁的雪堂算什么秘府?而且,什么葫芦能从西晋或者宋朝向来保存到曹雪芹的时代?就算是保存到了,就这么个玩意儿能入妙玉的法眼吗?所以,这不过是曹雪芹开了宝钗一个大大的玩笑罢了 。目的就是讥笑她的金玉良缘,甚至只为讥笑她这个人 。
更妙的是,妙玉做东的这次品茶,她揶揄宝玉吃茶是饮牛饮骡,本来她对宝玉是芳心暗许的;她讥笑黛玉是个俗人,居然连雪水也尝不出来,本来贾府小姐里,妙玉独独推崇黛玉 。妙玉的批判恰恰证明她高度认可宝玉黛玉才会如此 。对于宝钗,妙玉一个字也没有说,品茶过程里,只见妙玉、宝玉和黛玉三人的交流,宝钗全程一言不发 。这绝不是巧合,而是作者每一处细巧妙绝伦的安排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