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劝韩信与刘邦三分天下 韩信当时反叛刘邦可以得天下吗

下面由小编给大家带来韩信的故事,感兴趣的小伙伴接着往下看吧 。
公元前206年,楚霸王项羽和汉高祖刘邦订立中分天下的“和约”,以鸿沟为界,东归西楚霸王,西归汉王汉高祖刘邦 。楚汉战争的爆发,是因为张良、陈平认为“汉有天下大半,而诸侯皆附之 。楚兵疲食尽,此天亡楚之时也”,建议汉高祖刘邦“不如因其机而遂取之” 。于是一个月后汉高祖刘邦趁楚霸王项羽遵守约定向东撤退的时候撕毁条约,反咬一口 。楚霸王项羽本就不是吃素的,你来我往的碰撞中,双方竟也打了个平局,楚汉战争闹成一个僵持局面,难分伯仲 。
当人们一致认为天下不归楚必归汉或者不归汉必归楚的时候,另一个强者悄然崛起了,这个强者就是齐王韩信,楚汉相争的终结者 。为什么韩信最终会横插一脚帮助汉高祖刘邦而不是鼎足而居三分天下?以下一勺一一分析 。
韩信本是汉高祖刘邦帐下的神将,换句话说就是一枚棋子 。一路向北拿下赵国的时候,不费吹灰之力又攻下了齐国七十二城,被封为齐王 。
韩信的军队才干毋庸置疑,不过齐国这块根基和齐王这个头衔,来得太不厚道,甚至有辱他“战神”的名号 。
韩信生擒赵王歇拿下赵国之后,并没有急于求成进军弱燕、强齐之地,毕竟劳师远征,兵疲师老,而是原地歇息,养精蓄锐,扩军备战 。另一边的汉高祖刘邦正和楚霸王项羽僵持着希翼韩信这支部队铲除北方之后打破僵局,根本没时间等韩信厉兵秣马 。于是带了夏侯婴一人假扮汉使,趁韩信熟睡状态夺了他的兵权调兵遣将攻打齐国 。
韩信理亏,只能去攻齐 。
之所以韩信不费吹灰之力就拿下了齐国七十二城,是因为高阳酒徒郦食其的存在 。郦食其曾经帮助过汉高祖刘邦灭秦,在韩信之前,这个一介书生,就凭着那三寸不烂之舌,单骑出使齐国,游说齐王田广归顺汉王并获得成功 。
这并不是韩信和郦食其两人谋划好的,可以说这是歪打误撞纯属一种巧合 。韩信虽负盛名,但并不认识郦食其 。韩信大军兵临城下之时,齐国压根没有任何防御,三下五除二就凉了 。拿下齐国后,韩信并没有趁势南下合围楚霸王项羽,而是“勒索”汉高祖刘邦要了个齐王的头衔 。
说是勒索,一点也不为过 。汉高祖刘邦在荥阳被楚霸王项羽围困,韩信不出兵解围就算了,还想着代理齐国 。勃然大怒的汉高祖刘邦还是听从张良建议,封韩信为齐王 。
届时,楚王楚霸王项羽,汉王汉高祖刘邦,齐王韩信,楚汉争霸形成了三方实力最雄厚的势力三分天下 。
后来居上的齐王韩信可有三足鼎立的实力?答案是肯定的,而且是得天独厚,完全占领了天时、地利、人和 。
楚霸王项羽和汉高祖刘邦的楚汉相争,菜叶网,僵持已有三年之久,无论是项楚还是刘汉,都是“锐气挫于险塞,粮食竭于内府”,损兵折将,稍有不慎,一步走错全盘皆输 。虽然双方谁也不敢先动,但是依然是剑拔弩张 。此为天时 。
韩信攻下的赵国有五十二城,齐国有七十二城,而且赵国和齐国都属于黄河流域,资源的富庶不可言喻 。西面有太行山为屏障,南面有黄河为天堑,进可攻城掠地,退可保甲安民 。此为地利 。
韩信本身就是军队才干卓著的将领,领兵打仗天下无敌 。背水第一次世界大战攻下赵国后,又收服了一位天才军队家李左车,麾下的张耳也算得上一将才,而且还有纵横家蒯通等人相助 。此外,从“天下苦秦久矣”到楚汉相争,连绵不断的硝烟令天下民不聊生,百姓早就渴望统一得以休保养息 。此为人和 。
古代的角度来看,韩信最终并没有保持中立,而是选择助汉高祖刘邦一臂之力 。难道只是因为韩信当年臣服楚霸王项羽的时候官不过郎中,位不过执戟,言不听,计不从,而背楚归汉后,得授上将军,领兵数十万马,言听计从吗?
如果只是知恩图报,兴许没这么简单 。
“勇略震主者身危,而功盖天下者不赏”,韩信岂能不知自己的威望已经名震天下,如果归楚则楚人不信,若归汉则汉人恐慌,惟独守中立,才干免去兔死狗烹的结局 。
起初韩信也是这么做的,他既没有背负刘汉帮助楚霸王项羽,也没有出兵解汉高祖刘邦之危 。
直到汉高祖刘邦许下诺言:击败楚霸王项羽之后,陈县以东归韩信!
而在汉高祖刘邦许下诺言之时,楚霸王项羽为什么没有动作呢?答案是,楚霸王项羽不是汉高祖刘邦,他代表的是个人英雄主义,按照郦食其的说法”于人之功无所记,于人之罪无所忘,战胜而不得其赏,拔城而不得其封“虽然有点刻薄,但是楚霸王项羽一生打了七十余仗,他已经累了,只求一个精彩而痛快的谢幕!
从“召所从食漂母,赐千金 。及下乡南昌亭长,赐百钱”(《史记·淮阴侯列传》)中可以看出韩信是心存善良与知恩图报的 。横插一脚帮助汉高祖刘邦而非三足鼎立,在他善良且知恩图报的前提下,虽带有一丝的侥幸心理,但根本的缘由,正如楚霸王项羽那般,韩信是一个帅才,而不是一个帝才,他没有做帝王的想法,只想演绎一段不平庸的精彩人生!
【谁劝韩信与刘邦三分天下 韩信当时反叛刘邦可以得天下吗】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