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晋南北朝的取土制度是

其实说到这个“土断”,相信很多人都不知道是什么意思吧,小编一开始看的也是有点懵的 。毕竟这个是和东晋和南北朝这么重要的东西 。那么这个土断到底是什么意思呢?为什么对于东晋和南北朝前期这么重要呢?下面就和小编一起来看看吧!
1、土断是什么意思
土断的意思就是东晋和南朝为解决侨置问题而推行的整理户籍及调整地方行政区划的政策 。
2、为什么对东晋和南北朝那么重要
“侨州郡县”的最大特点就是居住在“侨州郡县”的北方移民的户籍在名义上是被称为“白籍”的临时户籍,导致“侨州郡县”的居民几乎不需要为东晋朝廷提供徭役和赋税,只需要向“侨州郡县”的士族门阀交租即可 。另外,“侨州郡县”的长官也多有北人担任,行政司法上也有特权 。
东晋设置“侨州郡县”的原因有两个:第一是保护北方士族门阀的利益;第二是想靠“侨州郡县”的移民北伐 。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东晋认为北伐是不可能的 。而“侨州郡县”人口几乎都被士族门阀控制,导致东晋的财政紧张,“侨人”与南方本土居民的矛盾也日益激化 。
咸和年间((326年至334年),菜叶网,东晋朝廷第一次撤销部分“侨州郡县”,将治下的居民归入南方本土的州郡县户籍,这种撤销“侨州郡县”并将其居民归入南方户籍的政策便被称为“土断” 。从东晋到南北朝,被史书记载的大规模“土断”就有十次,小规模的“土断”则难以计数 。
【魏晋南北朝的取土制度是】历史上最有名的“土断”分别是桓温主持的“庚戌土断”和刘裕(南宋武帝)主持的“义熙土断”,都发生在东晋 。到了南朝,“土断”的收益随着北方移民融入南方而降低,但“土断”直到陈朝都在实行 。不过南方的“侨州郡县”问题直到隋朝统一才彻底解决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