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光义继位后如何对待赵匡胤的儿子 赵光义把皇位传给赵匡胤儿子了吗

“烛影斧声”,菜叶网,指的是发生于北宋时期开宝九年(976年)十月壬午夜,宋太祖赵匡胤离奇去世的事件 。当作一件千古疑案,此案源于李寿将“烛影斧声”引入《续资治通鉴长篇》引起,而当作宋太祖赵匡胤去世前后的直接参与者和最大“受益人”,宋太宗赵光义自然毫无疑问的成为了最大嫌疑人,那么真的是宋太宗赵光义杀死了兄长吗?
宋太宗赵光义当作国之储君,根本没有作案动机
此案还要从宋太祖建隆二年(961年)开始讲起,彼时杜太后病重,于是与宋太祖宋太祖赵匡胤、宰相赵普定下“金匮之盟”,即宋太祖百年之后由其弟宋太宗赵光义继位,再由宋太宗赵光义传给四弟赵光美,最终由赵光美传给宋太祖赵匡胤长子赵德昭(另说宋太祖赵匡胤传宋太宗赵光义,再由宋太宗赵光义传赵德昭) 。
虽然至今没有找到该“金匮之盟”的原文,但从宋朝至今却很少有人怀疑“金匮之盟”的真实性,重要源于订立“金匮之盟”时北宋时期建立刚刚一年,统治本来并不稳固,而当时宋太祖赵匡胤的两个儿子太过年幼,赵德昭年仅10岁,赵德芳更是惟独2岁,因此后世普遍推断,“金匮之盟”存在的可能性极高,唯一的正义点在于到底是三传还是两传 。
而宋太宗赵光义被当作储君还有一个旁证,那便是向来主张“父死子继”而反对“兄终弟及”的宰相赵普,于开宝六年(973年)8月被罢相,而仅仅一个月之后,宋太宗赵光义便被封为了“晋王” 。要知道,宋太宗赵光义自北宋时期建立后不久,即建隆元年(960年)便开始担任“开封府尹”,而“京尹+亲王”则是五代以来的皇储标配,担任开封府尹的宋太宗赵光义被加封晋王,便等于是确立了储君身份 。
宋太宗赵光义“京尹+亲王”的身份是皇储标配
此外,从宋太祖宋太祖赵匡胤建立北宋时期,向来到开宝九年(976年)去世,宋太宗赵光义长期直接参与朝政,而且大权在握,而在这长达十几年的时间里,宋太祖赵匡胤的儿子赵德昭和赵德芳不过是挂名的节度使和谨防使,不仅从未参与朝政,而且没有任何实权 。
要知道到开宝九年(976年)时,赵德昭已经25岁了,而赵德芳也已经17岁了,如果宋太祖赵匡胤真的想要父死子继,那么完全有时间对儿子进行培养,可他不仅没有对儿子进行培养,而且没有留下任何托孤大臣,这岂不是极为奥秘?
【赵光义继位后如何对待赵匡胤的儿子 赵光义把皇位传给赵匡胤儿子了吗】宋太祖赵匡胤从未对儿子进行培养
如上所述,宋太宗赵光义显然就是宋太祖赵匡胤钦定的皇位继承人,而当作国之储君的宋太宗赵光义,显然是没有作案动机的 。要知道,宋太祖赵匡胤去世之时,宋太宗赵光义不过才37岁,而赵德昭和赵德芳也完全威胁不到他,宋太宗赵光义根本用不着着急 。
史料记载极为蹊跷,宋太宗赵光义难有作案时间
值得注意的是,在《宋史》、《续资治通鉴》、《续资治通鉴长编》、《四库全书》等史料,包括文人笔记《宋论》,都从来没有怀疑过宋太宗宋太宗赵光义继位的合法性,且均不认为是宋太宗赵光义杀兄夺位 。
虽然李寿将“烛影斧声”纳入了《续资治通鉴长编》,但更多源于他所处的年代距离宋太祖赵匡胤去世已经过去了200多年,对于此事的真实性已经无法考证,因而将其列入留给后人研究,但他却并未认定是宋太宗杀了宋太祖赵匡胤 。真正将“烛影斧声”当作宋太宗赵光义谋杀证据的,最早出自于明朝末年,而那时距离宋太祖赵匡胤去世已经过去了600多年 。
关于“烛影斧声”更为详细的记载,多出自于僧人文莹的《续湘山野录》、司马光的《涑水记闻》等私人记载,以及《宋史通俗演义》和《宋宫十八朝演义》等野史演义小说,而这些记载不仅相互冲突,而且极为蹊跷 。
例如北宋时期仁宗时期僧人文莹的《续湘山野录》虽然未明确指出谋杀之事,但显然更倾向于宋太宗赵光义谋杀之说,而根据该书的记载,宋太祖赵匡胤兄弟二人饮酒完毕时是“三鼓”时分,之后宋太祖赵匡胤便就此睡去,且“鼻息如雷”,到将近“五鼓”时分,这才发现宋太祖赵匡胤去世 。这里的记载便极为奥秘,兄弟二人饮酒议事没有宫人侍侯便也罢了,明知皇帝睡着居然还没人入内侍侯?
此外,《续湘山野录》中明确记载“是夕,太宗留宿禁内”,而且蔡东藩的《宋史通俗演义》和李逸侯的《宋宫十八朝演义》两部野史小说也都沿用了这种说法,但根据司马光和李寿等史学家的考证,宋朝的宫廷制度规定,除了皇帝和尚未出阁的皇子之外,严禁其他男子夜宿皇宫,也就是说宋太宗赵光义当夜根本不可能留宿在皇宫之中 。
如此一来,宋太祖赵匡胤睡去之后,宋太宗赵光义自然就要离开皇宫,而此时的宋太祖赵匡胤还是“鼻息如雷”,宋太宗赵光义便等于没有了作案时间,又如何会是他所杀呢?
司马光为宋太宗赵光义极力辩解,宋皇后动作反而更为反常
如果说文莹的《续湘山野录》暗指宋太宗赵光义杀兄夺位,那么司马光的《涑水记闻》便堪称为宋太宗赵光义辩解的典范了 。在《涑水记闻》的记载中,不仅大幅度降低了宋太宗赵光义的嫌疑,反而是宋皇后在宋太祖赵匡胤死后的动作更为反常 。
司马光在《涑水记闻》不仅表明当夜宋太宗赵光义没有留宿宫中,而且根本不知道宋太祖赵匡胤去世的消息,直到宋皇后得知宋太祖赵匡胤去世之后,要太监王继恩将赵德芳召入宫中,王继恩出宫之后却直接到了晋王府,这才告知了皇帝去世的消息,并要求宋太宗赵光义尽快入宫,而宋太宗赵光义则是“王大惊,犹豫不敢行” 。
那么,宋皇后为什么要将赵德芳招入宫中呢?真相很可能是她想扶立赵德芳继承皇位 。宋皇后虽然是赵德昭和赵德芳名义上的母亲,但宋皇后入宫之时赵德昭已经出阁离宫,这就使得两人之间的关系较为淡薄 。而赵德芳当时年纪尚幼,还生活在宫中,因此两人之间的关系反而更为亲近 。
然而,就在宋皇后等待赵德芳入宫的时候,在王继恩等人的督促下,宋太宗赵光义最后来到了宫中 。宋皇后得知来人不是赵德芳,顿时大惊失色,但事已至此已经没有了回旋余地,这才无奈说出了“我母子性命,全委托给官家了”这样的话 。需要注意的是,“官家”是宋朝皇帝特有称呼,惟独皇帝正式举办登基大典之后才可以使用,如今宋皇后当着宋太祖赵匡胤的尸首便称呼宋太宗赵光义为“官家”,岂不是典型的心虚表现?
宋太宗赵光义即位之后,想必也是明白了宋皇后的心思,宋皇后这种不顾大宋江山,为了一己私利就想将皇位传给一个从来没有参与政事的18岁少年,这令其极为不满,甚至充满了防御 。因此,才有了宋太宗赵光义日后对对宋皇后的各种薄凉 。
不过,虽说司马光当作一个史学家,他的记载相对要靠谱一些,但由于其北宋时期官员的身份,而皇帝又是宋太宗赵光义一脉,他是否有可能有意讨好皇帝而为宋太宗赵光义辩解呢?这种可能性同样存在 。
综上所述,此案当作千古疑案,目前仍然没有定论 。不过,若是宋太宗赵光义真的杀了兄长,那么无疑是宋太祖赵匡胤自己犯下了致命错误,不仅没有提前培养儿子,而且没有为其留下足以保证顺利继位的势力,更没有对宋太宗赵光义的势力进行提前剪出,但宋太祖赵匡胤是这么笨的人吗?显然不是,因此我更倾向于宋太宗赵光义没有杀兄夺位,他的继位时合理合法的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