琵琶记描述的是我国古代的什么 简述唐代琵琶的发展

琵琶 , 弹拨乐器首座 , 拨弦类弦鸣乐器 。木制或竹等制成 , 音箱呈半梨形 , 上装四弦 , 原先是用丝线 , 现多用钢丝、钢绳、尼龙制成 。颈与面板上设用以确定音位的“相”和“品” 。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 , 一起来看看吧!
演奏时竖抱 , 左手按弦 , 右手五指弹奏 , 是可独奏、伴奏、重奏、合奏的主要民族乐器 。
琵琶 , 是东亚传统弹拨乐器 , 已有两千多年的古代 。最早被称为“琵琶”的乐器大约在中国秦国浮现 。“琵琶”二字中的“珏”意为“二玉相碰 , 发出悦耳碰击声” , 表示这是一种以弹碰琴弦的方式发声的乐器 。
其名“琵”、“琶”是根据演奏这些乐器的右手技法而来的 。也就是说琵和琶原是两种弹奏手法的名称 , 琵是右手向前弹 , 琶是右手向后挑 。在唐朝以前 , 琵琶也是汉语里对所有鲁特琴族(又称琉特属)弹拨乐器的总称 。中国琵琶更传到东亚其他地区 , 进展成现时的日本琵琶、朝鲜琵琶和越南琵琶 。
中国近代汉族民族音乐史上有“海派”(浦东派)琵琶和“浙派”(平湖派)琵琶两大流派 。平湖派琵琶艺术对研究民族音乐史具有相当的古代价值 。
【琵琶记描述的是我国古代的什么 简述唐代琵琶的发展】古代上的所谓琵琶 , 并不仅指具有梨形共鸣箱的曲项琵琶 , 而是多种弹拨乐器 , 其名“琵”、“琶”是根据演奏这些乐器的右手技法而来的 。也就是说琵和琶原是两种弹奏手法的名称 , 琵是右手向前弹 , 琶是右手向后挑 。所以说当时的“琵琶”形状类似 , 大小有别 , 像月琴 , 阮等 , 都可说是琵琶类乐器 。琵琶是中国古代悠久的重要弹拨乐器 。经历代演奏者的改进 , 至今形制已经趋于统一 , 成为六相二十四品的四弦琵琶 。琵琶音域广 , 演奏技巧为民族器乐之首 , 表现力更是民乐中最为丰富的乐器 。演奏时左手各指按弦于相应品位处 , 右手戴赛璐珞(或玳瑁)等材料制成的假指甲拨弦发音 。
大约在秦国 , 开始流传着一种圆形的、带有长柄的乐器 。因为弹奏时重要用两种方法:向前弹出去叫“批” , 菜叶网 , 向后挑起来叫“把” , 所以人们就叫它“批把” 。后来 , 为了与当时的琴、瑟等乐器在书写上统一起来 , 便改称琵琶 。
到了南北朝时 , 从西域传来了一种梨形音箱、曲颈、四条弦的乐器 , 有人就把它和中国的琵琶结合起来 , 改制成新式琵琶 。在演奏方法上 , 改横抱式为竖抱式 , 改拨子拨奏为右手五指弹奏 。经过不知多少艺术家的改进 , 才成为如今的四相十三品及六相二十四品的两种琵琶 。
琵琶又称“批把” , 最早见于史载的是汉代刘熙《释名·释乐器》:“批把本出于胡中 , 即将所鼓也 。推手前曰批 , 引手却曰把 , 象其鼓时 , 因以为名也 。”意即批把是骑在即将弹奏的乐器 , 向前弹出称做批 , 向后挑进称做把;根据它演奏的特点而命名为“批把” 。在历史 , 敲、击、弹、奏都称为鼓 。当时的游牧人骑在即将好弹琵琶 , 因此为“即将所鼓也” 。
南朝王僧虔《技录》:“魏文德皇后雅善琵琶 。明帝尝引后衣乞为音乐 , 时杨阜在侧 , 问帝曰:‘太后 , 陛下嫡母 , 君礼岂在邪?’帝愧然缩手 , 后乃出 。倾之 , 帝谓阜曰:‘吾知卿敬节 , 然诚因吾心虑不平 , 今从卿言 , 不得茫茫湘水 , 见伊人焉?’此言后之音律高妙 。”可知在魏晋时期 , “琵琶”之称正式进入宫廷 。
琵琶由古代上的直项琵琶及曲项琵琶演变而来 , 据史料记载 , 直项琵琶在中国浮现得较早 , 秦、汉时期的“秦汉子” , 是直柄圆形共鸣箱的直项琵琶(共鸣箱两面蒙皮) , 它是由秦末的弦鼗进展而来的 。“阮咸”或“阮”是直柄木制圆形共鸣箱 , 四弦十二柱 , 竖抱用手弹奏的琵琶 。晋代阮咸善奏此乐器 , 故以其名相称 , 即今天的阮 。
南北朝时 , 通过丝绸之路与西域进行文化交流 , 曲项琵琶由波斯经今新疆传入中国 。曲项琵琶为四弦、四相(无柱)梨形 , 横抱用拨子弹奏 。它盛行于北朝 , 并在公元6世纪上半叶传到南方长江流域一带 。
到了公元五、六世纪随着中国与西域民族商业和文化交流的加强,从中亚地区传入一种曲项琵琶,当时称作"胡琵琶" 。其形状为曲颈,梨形音箱,有四柱四弦 , 很像在阿拉伯国家常见的乌特琴(Oud或Ud)或古波斯的巴尔巴特琴(Barbat) 。横抱琵琶用拨子演奏 。现代的琵琶就是由这种曲项琵琶演变进展而来的 。
从北齐到唐代 , 是琵琶进展史的第一个高峰 , 原籍曹国(今乌兹别克斯坦撒马尔罕东北一带)的曹氏琵琶家族是其中的杰出代表 , 如北齐至隋代的曹妙达 , 因善琵琶在北齐时即被封王 , 入隋后又被任为宫中乐官 , 于太乐教习琵琶技艺 。
在隋唐九、十部乐中 , 曲项琵琶已成为重要乐器 , 对盛唐歌舞艺术的进展起了主要作用 。从敦煌壁画和云冈石刻中 , 仍能见到它在当时乐队中的地位 。
到了唐代(公元7-9世纪)琵琶的进展浮现了一个高峰 。当时上至宫廷乐队,下至民间演唱都少不了琵琶,随成为当时非常盛行的乐器,而且在乐队处于领奏地位 。这种盛况在中国历史诗词中有大量的记载 。例如唐代诗人白居易在他的著名诗篇《琵琶行》中非常形象地对琵琶演奏及其音响效果这样的描述:“大弦嘈嘈如急雨 , 小弦切切如私语 。嘈嘈切切错杂弹 , 大珠小珠落玉盘” 。
唐代后期琵琶从演奏技法到制作构造上都得到了巨大的进展 。在演奏技法上最突出的改革是由横抱演奏变为竖抱演奏 , 由手指直接演奏取代了用拨子演奏 。琵琶构造方面最明显的改变是由四个音位增至十六个(即四相十二品) 。
同时它的颈部加宽 , 下部共鸣箱由宽变窄 , 便于左手按下部音位 。由于以上这俩项改革 , 琵琶演奏技法得到了空前的进展 。据统计琵琶的指法共有五六十种 。归纳起来 , 右手指法分两个系统:一、轮指系统 , 二、弹挑系统 。左手指法也分两个系统:一、按指系统 , 二、推拉系统 。
唐代是琵琶进展的高峰 , 涌出了大量的琵琶演奏者和乐曲 , 如唐代世居长安的曹保 , 其子曹善才 , 其孙曹纲 , 都是著名的琵琶演奏家 , 为世人所推崇 , 诗人对其高超技艺亦多有诗作赞颂 , 曹纲的演奏 , 右手刚劲有力 , “拨若风雨” , 另与之齐名的裴兴奴则左手按弦微妙 , “善于拢捻” , 故当时乐坛有“曹纲有右手 , 兴奴有左手”之誉 。
来自西域疏勒的“五弦”名手裴神符是唐太宗最看重为宫廷乐师之一 , 他首创了琵琶手指弹法;康昆仑号称琵琶第一手 , 段善本则是有名的佛殿乐师 , 后与康昆仑琵琶比赛后 , 进入宫廷成为皇家乐师 。
唐社佑《通典》云:“坐部伎即燕乐 , 以琵琶为主 , 故谓之琵琶曲 。”在唐代的文献记载和诗词中 , 有许多描述琵琶音乐的精采篇章 , 说明那时的琵琶演奏技巧已有巨大进步 , 表现力十分丰富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