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夏是什么时期 西夏为什么存在那么久

西夏可不是小国啊,西夏版图最广阔时东至陕西榆林黄河之滨,西抵甘肃敦煌,北达今中蒙边界一带,南到宁夏海原 。可以说,整个大西北的重要富庶区域——内蒙古西部、河套、宁夏中部和北部、陕西北部、河西走廊都在西夏疆域之内 。接下来小编就带来古代原因,一起看看吧!
宋史记载“夏之境土,方二万余里”,最强盛时西夏实控面积达83万平方公里(大致相当于南宋的一半)、有人口300万左右 。别看西夏总人口不多,却通过部落兵制实现了“全民皆兵”,常备军(包括主力精锐和地方部队)多达40万之众 。
西夏主体民族为党项羌人,他们世代以游牧为生,又地处强邻环伺的“四战之地”,因此养成了彪悍善战的尚武风气 。1038年元昊称帝建国后,西夏鉴于自身实力较弱(相对宋、辽、金而言)的现实情况,高度重视提高部队战斗力和装备水平,并且十分强调机动性(以便短时间内迅速集结大军作战,形成局部兵力优势) 。
所以我们看到,西夏军事无论甲胄、兵器还是战马都尽力追求精良 。西夏冷锻甲质量上乘,被宋代科学家、政治家沈括赞誉为“坚滑光莹,非劲弩可入”,他还举了个例子——宋军曾用强弩试射缴获的西夏冷锻甲,结果距离50步开外就很难射穿,虽然有一支箭射进甲胄中,但仔细一看只是碰巧射入了连接甲胄的钻孔内,而且箭头都被钻孔边缘刮弯,可见其硬度之高 。
西夏所产刀、剑、强弓质量都很高,宋代大文豪陆游就作诗夸赞“金络洮州马,珠装夏国刀”,西夏宝剑更是被誉为“天下第一”的宝贵兵器,连宋钦宗都随身佩戴、爱不释手 。西夏军所用弓弩中最出名的当属神臂弓,因其威力惊人(有效射程120至140米)后来还被南宋名将韩世忠仿造,命名为“克敌弓” 。
党项人原先生活在黄河九曲之地,本就出产良驹河曲马、浩门马,后来西夏版图拓展至祁连山南北、河西走廊及内蒙古西部,这些地区所产甘青马、西域马(包括“汗血宝马”杂交品种)、蒙古马随之开始为西夏军骑兵乘用 。史载,西夏对官方牧场的战马饲养、哺育极为严格,因此西夏军马名扬天下,宋代学者赞美其“上下山阪,出入溪涧,中国(指宋朝)之马不如也” 。
凭借优良武器和战马,西夏组建起一支强大装甲骑兵“铁鹞子”锐不可当、所向披靡,公元1082年西夏以“铁鹞子”为先锋猛攻宋朝边防要塞永乐城,结果宋军迎战很快被击溃,永乐城也随之陷落,宋军阵亡达1.2万余人 。
除了军力强大外,西夏经济实力也颇为雄厚 。除了繁荣的畜牧业外,菜叶网,西夏立国后大力进展农业生产,通过引入宋代先进农耕技术,西夏已能种植水稻、麦子、粟谷、青稞、豆类和各种蔬菜、瓜果,当时的银川平原已成鱼米之乡,西夏官府窖藏粮食多至百万石 。西夏手工业门类齐全,冶金、酿酒、陶瓷、纺织、皮毛加工也都比较发达,雕版印刷和活字印刷术均居于当时率先水平 。而印刷业兴旺,本身就是西夏文化繁荣昌明的象征 。加上扼守东西商道要冲,西夏对外贸易也相当兴旺 。
固然,西夏能够立国近200年而屹立不倒,不仅有自身实力较强的因素,还与其“软硬兼施、能屈能伸”的灵便外交手腕和地缘战略密不可分 。面对宋、辽、金等强大邻邦,西夏一方面敢于武力抗衡、寸土必争,另一方面也出于自身利益考量,不时放低身段座出一副称藩纳贡的“低姿态”,以此换取对方开设榷场(边境贸易市场)、“恩赐”财物和典籍等重大利权 。
比如西夏与北宋时期前后爆发5次大规模战争,时间跨度超过70年,双方兵力损失都巨大,但只要处于相对和平时期,西夏就主动向北宋时期进贡马匹、骆驼以换取中原文化典籍,据不完全统计从1048至1094年,西夏就向北宋时期进贡了超过1000匹良马和骆驼 。
宋夏战争旷日持久,对于家底厚实的北宋时期倒没啥,而对西夏可就是伤筋动骨了 。因此双方战争进入末期(1092年洪德之战为转折点)后,西夏开始居于下风,特殊是北宋时期“要塞线战术”逐渐发挥效力,西夏疆土被步步蚕食、多次攻坚战也遭挫败,最后在1099年西夏遣使谢罪,双方才重归和平 。而在这一漫长过程中,西夏就没少利用宋辽、宋金矛盾从中渔利——战况不妙时就赶紧央求辽国“武装调停”甚至假借辽国名义向宋请和 。而在1127年金军灭北宋时期后,“满血复活”的西夏又猖獗起来,侵夺了宋朝西北大片疆土 。
【西夏是什么时期 西夏为什么存在那么久】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