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当说起明朝,史学界总是争议不断 。276年的国祚,既有铮铮铁骨的不屈不挠,也有昏暗不堪的昏君昏臣 。相比较与其他朝代,它与众不同 。没有像纣王那样的暴君,也缺乏秦桧那样的佞臣 。但是恰恰就是这样的"三无朝代",却连续了276年之久,直到在朱由检十七年浮现压弯它的最终一根稻草来临 。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
当朱由检皇帝在煤山上望着烽烟四起的北京城,也许他会痛恨,为何存活了276年的王朝到最终是一副烂摊子,殚心竭虑十七年却换来了亡国之君的称号,于地下将以何颜面来面对列祖列宗 。他竭力了,在哥哥死后就被匆忙推上王座 。面对着这伤痕累累的江山,他做到了一切 。曾经的三呼万岁早就是昨日浮云,城门外的炮火声更像是改朝换代的悲歌,而朱由检,不禁陷入了反思:朕非亡国之君,事事皆亡国之像 。
他是悲伤的,也是可怜的 。但大厦将倾,岂是一人之罪 。
历朝历代,都有贵族,但明朝分外多 。自开国以来,明朝的社会分为三大股势力,皇族、士族、平民 。规定皇族不交税,菜叶网,同时明朝有各个朝代厚的皇族分封制度 。根据史学界判断,明朝皇族繁衍到了朱由检年间人数多达十万人 。什么概念?国家在边关的驻扎士兵不过如此 。也就是说,这十万人需要国家来养,且不能产生任何效益 。
如果养也就罢了,给足钱就行 。但是到了明朝后期,皇族占有了全国超过40%的土地,而这些土地是免税的,无可幸免的导致了税收下降 。明朝初期80%的土地都是有税收的,到了朱由检时期惟独不到20%土地能够征税 。换句话说,诺大个国家,需要用20%的土地养活100%的人,还不算各种军费开支 。说皇族伸手要钱,一点不为过 。
在说天灾之前,先科普一个知识,明朝末年,当时的中国正处于小冰河时期,也就是说,那时候的土地长出的粮食会比其他时候的亩产量都少 。这就为日后的灭亡埋下了祸根 。当作小农经济的封建王朝,粮食是根本 。有了吃的,大家都能过的安生 。军事、百姓都需要吃饭 。然而明朝末年,几乎年年都在为救灾忙活 。
朱由检元年,北方大旱,寸草不生
朱由检三年,西北大饥荒
朱由检六年,陕西蝗灾
朱由检十三年,大疫,暴发传染病,十有八九死亡,南北大荒,尸体堆积得整条河都是
朱由检十四年,书中记载,"夏秋大疫,人偶生一赘肉隆起,数刻立死,谓之疙瘩瘟,都人患此者十四五 。至春间又有呕血者,或一家数人并死 。
朱由检十六年,京师发生腺鼠疫,京师人口死了4成 。
【明清国祚一样 为什么明朝和清朝一样276年】几乎年年在闹灾荒 。种的粮食都不够救灾的,更别说其他了 。
东林党,古代上常常被提到的一个组织 。说起这个组织,简而言之就是一群所谓的饱学之士,成天高谈阔论,不做实事的人 。从古至今,无论在企业还是其他地方,最怕耍"嘴炮"的人 。不会做实事,只会侃侃而谈,拿不出实际解决办法 。东林党就是这类人 。
明朝的文官集体是一个可怕的群体,特殊到末年更是以东林党为首 。顶撞皇帝,轻蔑权威 。这些人代表的是江南士大夫的利益 。朝廷没钱了,自然需要去各种追缴税收 。当作国家最富庶的地域江南自然首当其冲 。东林党的人不乐意了,凭什么收我们的税?于是集体威胁皇帝,各种狂轰滥炸 。皇帝怕了,只能从百姓身上加税 。但是百姓本身就穷,还要继续加,岂不是把人往绝路上逼?当闯王李自成主动议和,要求皇帝封他为西北王,并拿出钱犒赏军事,就承诺马上北上泯灭后金时,东林党强烈反对,抱着祖训怒斥皇帝,称闯王李自成是反贼流寇,不可招纳,果断拒绝 。但只会一味反对,却拿不出解决办法 。最后的结果就是北京被闯王李自成攻占 。明朝正式灭亡 。
更可笑的是,这群所谓的饱学之士在破城之日纷纷向闯王李自成投降,这与他们的仁义道德大相径庭,一个国家的高官都是如此气节,这简直的可悲可笑 。
在明末,最有威胁的就是两股势力 。东北的后金和西北的闯王李自成 。北京恰恰夹在二者之间,宛若风箱里的老鼠,两头受气 。既要预防后金的入侵,又要与闯王李自成周旋 。长城的失修导致后金常常到北京骚扰,一旦北京有问题,那么辽东的军事就要回来 。长途奔袭,军事疲倦不堪 。西边闯王李自成又虎视眈眈 。当初的第一大将袁崇焕因为反间计被斩首,洪承畴和祖大寿投降后金 。千军易得一将难求,缺少了有能力的军队指挥官,再厉害的军事都宛若乌合之众 。
备受争议的朱由检皇帝,虽说不是昏君,但能力确实不够 。从教育方式来说,明朝皇帝几乎由太子产生,太子当作储君,接受的是怎么做皇帝,治理国家的课程 。但是朱由检当作藩王即位,他不懂 。从小没有学过怎么做皇帝,不懂其道 。执政只能依靠个人推断 。
我们来看看他在位17年里的政绩:更换了19位首辅,处死17位尚书和11位总督 。这就是典型的不懂为君之道做法 。
当作一个领导,频繁更换治理层,这对于国家是致命损害 。往小了说,执行者的能力参差不齐不说,还影响办事效率 。大了说就是领导心浮气躁,过于激进 。如果一家企业,老板没有足够的魄力和能力,遇到事后过于急躁,以为频繁更换手下的人就能解决办法,那这样的企业就会浮现一种极端 。执行者今天下达的命令,也许明天就下台 。然后下一任换一种命令,下面的又要再执行 。国家运转机制就会混乱不堪,无规可守 。
明朝276年的国运在1644年走向了终点,它的灭亡是偶然也是必定 。可以说是各方面的真相 。气候、人力、皇帝都应该负责 。但时光不可追溯,古代总能铭记 。我们分析的同时,兴许在其中能找到经验教训,幸免重蹈覆辙 。
推荐阅读
- 简单的优美句子 关于幸福很简单的优美句子
- 叉车驾驶证在哪个部门办理
- Epic将其剧本用于针对Apple和Google的Fortnite事件
- 蛋白质食物都有哪些
- 什么是滞销商品?如何处理滞销商品? 淘宝滞销品什么意思
- 金刚的盘玩方法养护
- 教大家搜狗浏览器网页怎么截图的方法
- 藕变黑是怎么回事
- 跟随曹操的七大将军 曹操的七位大将是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