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最后一位名将 三国最神秘的人物是谁

一将成名万古枯,能成为一代名将而留名史册的无不身经百战,经历过九死一生 。但也有这样一些名将:经历过辉煌,“江湖”上留下过大名,但辉煌过去,转眼又不知所终了 。
固然,不是说他们遁入山林或人间蒸发,而是史书对他们的事再也只字未提,令喜欢他们、关注他们的人扼腕兴叹 。这样的名将,在三国时期就有好几位 。
第一位:麹义
“麹”这个姓很少见,菜叶网,有的书干脆把它写成“鞠义”,本来有巨大不同 。“麹”姓可能与边地少数民族有关,史书上也说麹义“久在凉州,晓习羌斗,兵皆骁锐”,说明麹义是一员猛将 。
麹义原是韩馥手下的头号将领 。他大概是个直肠子,在优柔寡断、心思很重且懦弱无能的韩馥手下做事心情不大痛快 。麹义与韩馥最后走向决裂,具体经过不太清楚,总之二人兵戎相见,结果韩馥很丢人,没有打过自己的手下 。
袁绍抓住机会迅速与麹义联络,麹义投降了袁绍 。固然还有一种可能:麹义之叛就是袁绍策反的 。麹义归降令袁绍士气大振,韩馥却陷入惊惶失措中 。袁绍又不失时机加了一把火,暗中联络北方的公孙瓒,邀他和自己一块夹击韩馥,事成之后平分冀州 。韩馥连手下人都打不过,更打不过勇猛异常的幽州铁骑,结果大败 。袁绍看了看,觉得火候到了,把身边的策反专家派了过去,游说韩馥主动让位,韩馥胆小,结果就让了 。
所以,麹义是袁绍夺取冀州的头号功臣,按照他的名气和地位,自然也应该是袁绍阵营里的头号将领,但袁绍手下所谓的“河北四庭柱”里居然没有麹义的名字,《三国志》也没有麹义结局的记载,真相成谜 。惟独《后汉书》里有一条记载:“曲义自恃有功,骄纵不轨,绍召杀之,而并其众 。”如果这里的“曲义”就是麹义,倒是一条线索,不过这条没有前后文的记载实在太简略了,让人不知道当时究竟发生了什么 。
第二位:马岱
很多人误以为马岱是马超的亲弟弟,本来不是,马岱是马超的从弟 。古人以共曾祖父而不共父亲又年幼于己的同辈男性为从弟,简单地说,就是没有出“五服”的本家兄弟 。
马超在潼关大战中败给了一代奸雄曹操,之后到凉州进展,马岱向来尾随 。马超后来在凉州无法立足,不得已投汉中的张鲁,那时马超的身边已经没有多少亲信了,马岱是其中之一 。再后来,马岱随马超赴益州投刘备,他们二人为成都的“和平解放”做出过贡献 。
没过多少年,马超就病逝于成都,临终前给刘备留下遗书,别的事都没有提,只请求刘备照应马岱 。诸葛亮北伐,马岱都参加了,但军职不详,应该不属于一线将领 。让马岱名声顿起的,是他率部诛杀了魏延 。
诸葛亮死后,杨仪和魏延闹翻,双方各率一支人马回汉中 。杨仪先命王平前去战魏延,王平到南口,斥责魏延的手下说:“丞相刚刚去世,尸骨未寒,你们怎敢如此?”自己人不打自己人,魏延手下都知道魏延理亏,于是不战而散 。堂堂征西大将军,最终只得单人独骑跟几个儿子一起逃往南郑,杨仪再派马岱前往追拿,马岱把魏延父子斩首 。马岱将魏延的首级交给杨仪,杨仪站起来一脚踏上,骂道:“狗奴才,看你还能做恶不?”
由于“站队”正确,马岱此后受到重用,因功升为平北将军,进入了蜀汉高级将领行列 。马超的族弟,又诛杀过魏延,名气应该越来越显才对,但升为平北将军后马岱的名字再也没有浮现在史书里,真相不明 。
第三位:严颜
严颜原是刘璋的手下,任巴郡太守,他的名气重要来自于张飞“义释严颜”,这不是小说的虚构,古代上确有其事 。
刘备进入益州一年多后,诸葛亮率张飞、赵云前往益州,其中张飞独立率一支人马在前面开路,首战巴东郡,将其故克,之后继续向前推进,来到巴郡,将郡治江州包围 。时任巴郡太守的严颜组织反抗,双方展开了激战 。
江州即今重庆市,是益州东部重镇,刘璋的巴郡太守是严颜,他一向反对引刘备入益州 。经过一番激战,张飞攻破了江州,并将严颜生擒 。严颜被带到了张飞跟前,张飞抓住了严颜,斥责道:“我大军已至,你怎敢不投降而拒战?”严颜毫不畏不惧,回答道:“是你们不讲理,侵占我们的土地,我州惟独断头将军,没有投降将军!”张飞听了很生气,大怒,让命左右把将严颜拉下去砍头 。严颜脸色不变,对张飞道:“砍头就砍头,发什么火?”张飞被严颜凛然之气所感动,下令把他释放,尊之为宾客 。
这是一段古代佳话,如果严颜被抓后主动求降、如果张飞把严颜真的杀了,这段佳话也都没有了,严颜被俘后表现出的节气、张飞释放严颜表现出的仁义共同成就了这段佳话 。有人认为张飞继续让严颜当巴郡太守,直到严颜最后病逝于此,这个说法没有依据,猜测起来可能性也不大 。据史书记载,严颜被释放后的身份是“宾客”,并不是太守,出于战略安全的考虑,巴西郡这个重地被攻克后,刘备、诸葛亮肯定会安排更可靠的人去治理 。
严颜的事后来也没有记载了,最有可能的是他在江州或其它地方得到了善终 。至今巴蜀地区共有3座严颜的墓,一座在重庆市忠县,一座在四川省巴中市,一座四川省蓬安县 。一人三墓,说明后人把他视为忠义形象赋予推崇,不过也存在一些争论,宋时苏轼曾过严颜墓,写下一首诗:“先主反刘璋,兵意颇不义 。孔明古豪杰,何乃为此事 。刘璋固庸主,谁为死不二 。严子独何贤,谈笑傲碪几 。国亡君已执,嗟子死谁为 。何人刻山石,使我空涕泪 。吁嗟断头将,千古为病悸 。”
从上面这首名为《严颜碑》的诗来看,苏轼对刘备入蜀的正义性有所质疑,对严颜也不乏微辞 。严颜是一位战败后没有杀身成仁的将领,这与传统节义观似乎并不一致,他在后世能受到推崇,这一点很不容易 。
第四名:高览
高览原是袁绍的部将,史书对他记载很少,但他的名气却巨大,重要是因为他名列所谓“河北四庭柱”之中 。关于“河北四庭柱”,比较公认的说法是当代苏州评话大师张国良《平话三国》中提出的,史书里没有这个概念 。
高览在史书里浮现,基本上惟独一次,就是官渡之战进入到关键阶段,一代奸雄曹操突袭乌巢,袁绍为解围,不顾反对,命张郃、高览强攻曹军大营,二人奋战未果,担心袁绍追究,干脆来了个“战场起义”,成为官渡之战中压垮袁军的最终一根稻草 。
尽管“河北四庭柱”只是民间说法,但袁绍能让高览与张郃一起执行主要任务,说明高览在当时的军职不会太低 。张郃投降一代奸雄曹操后,马上被拜为偏将军,封都亭侯,高览担任何职则不详,即使比偏将军低,至少也应该是中郎将或校尉什么的,也属于高级将领了,但当作“起义将领”的高览,却从此没有了任何讯息 。
【三国最后一位名将 三国最神秘的人物是谁】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