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玄宗如果没有安史之乱

说起唐朝时期的安史之乱,这是我国历史上最严重的一起地方叛乱之一 。这场叛乱从公元755年12月开始爆发,一直持续到了763年才平定,总时长长达7年之久 。与其相比的西汉时期的“七王之乱”仅仅只用了3个月就平定了 。其实原本安史之乱也只1年就可以平定,然而因为唐玄宗、唐肃宗等昏招不断,最终使得这场战争变成了“菜鸡互啄” 。
1,唐玄宗的昏招:命令大军出潼关决战
755年,三镇节度使安禄山发动了叛乱 。当时叛军主力多达15万,大多数为胡兵,战斗力强,来势汹汹 。河北是安禄山老巢,所以河北州县基本是望风而降,于是叛军很快就到达了河南
唐玄宗在接到安禄山反叛的消息后,认为是假消息;在确认了安禄山的确反叛后,唐玄宗开始迅速布置,主要有:
1.1、将安西节度使封常清调往河南 。封常清到了洛阳后,募兵6万,以守卫河南 。
1.2、新设置河南节度使,以防御黄河南岸 。
1.3、任命郭子仪为朔方节度使,试图调动塞北大军攻击安禄山老巢 。
1.4、募兵11万以拱卫长安,任命皇子李琬为征讨元帅,并调高仙芝及其军队5万到关中,任命高仙芝为副元帅 。
不过,封常清新招募的6万军队缺乏战斗力,导致洛阳很快就被安禄山攻陷 。于是封常清带着剩余的军队退入关中,和高仙芝一起守潼关 。安禄山攻占洛阳后,就地称帝,为“大燕” 。当时叛军已经深入中原,锋芒强盛,唐朝关中新招募的10多万军队难以与之抗衡,守潼关,以逸待劳是最佳选择 。
与此同时,河北和河南的新力量正在崛起 。河北的颜杲卿、颜真卿起兵声讨安禄山,河北诸郡响应,有十七郡归顺朝廷,安禄山控制的只剩下了六郡;河南方面,许远守、张巡死守睢阳,阻断了叛军南下之路,河南各地的义军总数不下10万 。在北方,河东节度使李光弼带领军队收复常山城,击败史思明;朔方节度使郭子仪又带领军队和李光弼会师,两大节度使兵力达到了10万 。
此时的叛军陷入了困兽之斗中 。只要唐朝坚守潼关,那么安禄山的大军就会被四面围剿,等到河北粮草供应断绝,安史之乱自然就被平定了 。然而唐玄宗高估了唐朝军队的战斗力,要求高仙芝和封常清赶紧出关决战 。然而,高仙芝和封常清认为现在不适合决战,坚持不出关 。
安禄山的叛乱使得唐玄宗彻底对节度使失去了信任,他担心高仙芝和封常清另有所谋,于是就让宦官边令诚担任监军,以节制各路节度使大军 。监军边令诚到达了潼关后,就污蔑高仙芝和封常清有谋反之心,于是冤杀二将 。此举让唐朝失去了两位能征善战的猛将,又让宦官权力坐大 。
之后,唐玄宗又任命河西节度使哥舒翰为大元帅,调兵8万出关平叛 。哥舒翰以病重为由推辞,唐玄宗不许,于是哥舒翰只能带兵出征 。哥舒翰也认为不宜出战,应该固守潼关 。关键时刻,唐玄宗又派遣宦官去催促哥舒翰出兵,哥舒翰只能硬着头皮出关 。结果唐朝杂牌军和叛军一接战就崩溃了,哥舒翰被俘虏,唐军全军覆没 。
此战失败,关中再也没有兵马可以抵挡安禄山,于是叛军长驱直入,长安陷落 。原本陷入困境的叛军声势大振,河北、河北的抵抗力量也消沉了 。唐玄宗在潼关失守后就逃出长安,毫无斗志 。当士兵请求唐玄宗留在西北继续领导斗争时,唐玄宗拒绝了,将太子派遣到了西北,自己则逃难于西川 。
2,唐肃宗重用宦官,打乱李泌的计划
从安禄山发动叛乱到攻破长安,仅仅只用了半年的时间 。如果唐玄宗的政策得当,这场叛乱或许在756年就已经基本肃清了 。756年7月,太子李亨在灵武称帝,史称“唐肃宗”,唐玄宗被迫成为了太上皇 。这件事证明了唐玄宗已经失去了将士的支持 。此后,郭子仪、李光弼等将领,以及李泌等谋臣都围绕在唐肃宗的周边,开始谋划新一轮的平叛计划 。
李泌是一位非常有智谋的大臣,他谋划了战争的全局 。按照李泌的计划,李光弼出井陉,扰乱叛军后方;郭子仪进入河东(山西),以威胁长安、洛阳的叛军 。郭子仪和李光弼的大军不和叛军决战,而是相互牵制,打游击战,让叛军疲于奔命,顾首不顾尾,顾尾不顾首 。到757年,再派遣建宁王李倓从进攻范阳,李光弼从南进攻范阳,贡献叛军老巢,如此让叛军进退维谷 。按照李泌的计划,需要两年就能拖垮叛军,平定叛乱 。
最初,唐肃宗也按照李泌的计划执行,也取得了效果 。757年,叛军开始内乱,安禄山被儿子安庆绪杀死,而史思明又据守范阳不听号令 。但是此时的唐肃宗也犯了和唐玄宗同样的错误,他急于出兵收复长安、洛阳,开始违背计划 。同时,妃子张良娣和宦官李辅国互相勾结,谋害了李倓,驱逐了李泌,使得整个计划也无法推动了 。
很快,郭子仪被调到西北,担任天下兵马副元帅,开始进攻长安,结果唐朝大军惨败而归 。唐肃宗为了增加军事力量,又向回鹘求援,回鹘怀仁可汗给唐朝提供了4000援军,唐肃宗十分高兴,和回鹘约定:“克城之日,土地、士庶归唐,金帛、子女皆归回纥” 。
当年秋天,元帅李俶、副元帅郭子仪率朔方等镇兵及回纥、西域兵共十五万大军出征,大军很快收复了长安 。随后,唐朝大军继续东征,洛阳收复 。此后,安庆绪大军退守河北,依然有6万精兵 。758年,唐肃宗调遣郭子仪、李光弼等九大节度使共20万的兵力出征河北 。
关键时刻,唐肃宗又重用宦官 。他任命宦官鱼朝恩为观军容宣慰处置使,实际上控制了九大节度使的军队 。不久唐朝集中了60万大军围攻邺城,史思明带领13万大军来救 。战斗刚一开始,风沙大作,唐朝军队立马陷入了混乱,各大节度使纷纷带领军队撤退,史思明大破唐军,占据邺城 。之后,史思明杀安庆绪而称帝,兼并了安庆绪的部队 。
3,安史之乱到底有没有被平定
邺城大败后,唐肃宗就罪过归于郭子仪,免去了郭子仪的军权,让李光弼担任主帅,又重用仆固怀恩(回纥人)来抑制李光弼 。759年,史思明大军再次南下,洛阳沦陷,战争再次陷入了僵持的局面,此后的2年内,平叛几乎没有任何进展 。
到了761年,鱼朝恩认为决战的时候成熟了,又让唐肃宗出兵 。李光弼反对出兵,认为敌兵尚强,不可轻进 。但是仆固怀恩想要争取战功,于是请求出战 。唐肃宗于是让鱼朝恩、李光弼、仆固怀恩共同进攻洛阳 。在战争中,仆固怀恩不听从李光弼的指挥,在邙山一战中被史思明击溃,史思明又乘胜追击,兵临潼关 。此战后,李光弼也被免除了兵权,然而鱼朝恩和仆固怀恩却依然受到重用 。
史思明正准备进攻潼关,他的儿子史朝义发动兵变,杀史思明,自称皇帝 。但是唐朝并没有利用好这次机会 。762年,张良娣谋划杀宦官李辅国和程元振,结果反对宦官所杀,唐肃宗在政变中惊死 。随后,唐代宗即位,他任用李适为天下兵马元帅,仆固怀恩为副元帅,并联合回纥大汗进攻洛阳 。
【唐玄宗如果没有安史之乱】随后,大军很快攻陷了洛阳,不过回鹘大军却按照“规定”在洛阳进行了大规模的虏掠,唐朝损失惨重 。之后,唐朝各部大军扑向河北,史朝义被杀,安史之乱勉强结束 。
但实际上,唐朝根本就没有消灭叛军 。唐朝大军出兵河北之前,为了减少阻力,宣布“东京及河南、北受伪官者,一切不问” 。如此,原本是安禄山、史思明之下的各级将领纷纷宣布投降于唐朝,唐朝又册封他们为节度使,继续统辖河北各地 。最终,河北又出现了三大节度使,分别是成德军节度使、魏博镇节度使、幽州卢龙节度使,统称为“河北三镇” 。
河北三镇后来一直不听从朝廷号令,甚至公然和朝廷为敌 。陈寅恪说安史之乱后的唐朝“虽号称一朝,实成为二国” 。唐德宗时期,试图削平河北三镇,河北三镇就共同起兵进攻唐朝,直到唐德宗下诏罪己,保持原样,三镇节度使才撤兵 。
唐宪宗时期,开始大规模使用武力平定藩镇,河北三镇也宣称归顺朝廷 。唐宪宗去世后,三镇又公然和唐朝对抗 。821年,河北三镇叛乱,唐朝派裴度统兵讨伐,最终三镇还是恢复“河朔故事”,维持独立的状态 。
从另外一个角度来说,唐朝从未平定安史之乱,而只是收复了关中和河南,河北大片土地一直掌握在叛军手中 。最终双方选择妥协,唐朝承认其独立势力的存在,册封三大节度使,不干预其内部事务 。河北三镇则表面上臣服唐朝,不公开称帝称王 。如此,双方各相安无事 。
为了防止河北三镇再次起兵南下,唐朝在河南、山东大量设置节度使,给予重兵 。其结果就是唐朝内地基本成为了节度使的天下,藩镇割据越演越烈,最终走向了灭亡 。由于北方到处都是节度使,唐朝已经没有充足的财政来源,只能依靠于江南的赋税 。唐朝后期,唐朝的税收大约九成来自于江南 。唐朝为了增加赋税,不得不在江南大肆剥削,最终引发了唐末农民起义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