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真实的曹操是什么物人形象 曹操是什么样的人

罗贯中的《三国演义》,作为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也是中国第一部长篇章回体历史演义小说,自元末明初诞生以来,深受读者喜爱 。
书中最有名的当然是董卓,吕布,孙坚,曹操,刘备,孙权,孙策,诸葛亮,卧龙,凤雏庞统,许攸,荀彧等人了 。
而曹操历来被认为是最腹黑,刘备被认为是最仁义,孙权被认为是“生子当如孙仲谋”的最霸气 。
今天,我们来聊一聊曹操 。
曹操是中国知名度最高的历史人物之一,同时也是争议最大的人物之一 。一些人认为曹操擅玩权谋,阴险狡诈,挟天子以令诸侯,是个不折不扣的奸臣;另一些人则认为,曹操能在乱世中统一中国北方,让百姓得以休养生息,是位盖世英雄 。
那么,真实的历史上,曹操到底是个怎么样的人呢?
评价一个人,主要看他做了什么 。所以小编在这先简述一下曹操的人生历程,带大家大致的了解下曹操,再来下结论 。
年轻时期曹操机智警敏,有随机权衡应变的能力,而且任性好侠、放荡不羁,不修品行,不研究学业,所以当时的人不认为他有什么特别的才能,只有梁国的乔玄等人认为他不平凡,乔玄对曹操说:“天下将乱,非命世之才不能济也,能安之者,其在君乎?”南阳何颙对他说:“汉室将亡,安天下者,必此人也!”南阳的许劭以知人著称,他也曾对曹操说过:“君清平之奸贼,乱世之英雄” 。
曹操早年就表现出对武艺的爱好与才能,博览群书,尤其喜欢兵法,曾抄录古代诸家兵法韬略,还有注释《孙子兵法》的《魏武注孙子》著作传世 。
天下大乱东汉末年,宦官专权,汉灵帝倚信张让等十常侍,任其专恣蠹政 。因之使朝政日非,以致天下人心思乱,盗贼蜂起 。
中平六年(公元189年)灵帝死,长子刘辩继立为帝,其生母何太后临朝听政,于是外戚势力与宦官的势力斗争又重新激烈起来 。
太后的哥哥大将军何进为了一举杀尽宦官,召并州牧董卓带兵入京,并最终铲除了宦官势力,却由此驱虎后又引来了狼的觊觎,从此董卓占领洛阳后不走了,并废掉刘辩,改立汉献帝刘协,并且倒行逆施,对各世家大族颐指气使,侵犯了世家大族的利益,引来群雄不满 。
刺杀董卓年轻时的曹操竟然是个比较正义的人 。在得知董卓的乱臣贼子的行径后,竟然行刺董卓,被董卓发觉,还好跑得快,飞马逃走 。不然就没有之后的事了 。
汉灵帝光和末年(183),发生黄巾军起义 。太祖被任命为骑都尉统领羽林骑兵,讨伐颍川的贼寇,后升为济南国国相 。济南国辖有十几个县,各县长官大都攀附皇亲国戚,贪赃枉法,民怨民恨,曹操上奏皇帝,罢免了其中八个官员 。又严禁过分祭祀鬼神,使作奸违法之徒威风扫地,一时济南国中秩序井然,安居乐业 。
十八路诸侯讨伐董卓
董卓在东汉当时的国都洛阳,作威作福,横行不法的行为,最终发生了十八路诸侯共同讨伐董卓的故事 。
十八路诸侯,分别为袁术、韩馥、孔伷、刘岱、王匡、张邈、乔瑁、袁遗、鲍信、孔融、张超、公孙瓒、上张杨、乌孙坚、袁绍、曹操、马腾、陶谦 。
然而十八路诸侯却不是同心的,而是各怀异心,妄图让别人先出手,自己保存实力或者渔翁得利 。因此,十八路诸侯看似强大,人多势众,却不齐心,一盘散沙,讨董斗争节节失利 。
最终好笑的是,竟然是司徒王允用美人计,义女貂蝉为饵,离间了三国第一猛将吕布与其“义父”董卓的关系,最终吕布刺杀董卓成功,除去了汉室逆贼 。
然而美中不足的是,王允设计只是除掉了西凉的首领,却没有让吕布及时夺得兵权,先行诛杀董卓的心腹,使得董卓部将李榷,郭汜又出来了,并重新占据洛阳,杀了司徒王允一家 。
王允虽然计策有纰漏,但作为历史上最成功的的美人计之一,他还是挺厉害的 。
挟天子以令诸侯之后李榷,郭汜内乱,互相攻伐,讨董大军见形势逆转,大喜过望,总算团结一心,把李榷,郭汜拿下了,此时汉室衰微,群雄觊觎之心四起 。此时的曹操也看清了形势,并且也有了自己的小心思 。在日益动荡的时局中,暗中积蓄实力,为与群雄逐鹿中原奠定了一定的资本 。
曹操独具慧眼,抢夺汉献帝成功,从此表面上对汉献帝恭恭敬敬,其实都只是做给天下人看的,实则占据人心,道德的制高点,挟天子以令诸侯,成就了自己的一番霸业 。
汉献帝也终于结束了颠沛流离,并迎娶了曹操的三个女儿,看上去也算是双赢了 。只是汉室衰微,兴复汉室也是已然无望了 。
之后汉献帝嫁了两个女儿给曹丕,看到这里,小编不得不说,古代的女人真悲惨,被当作交易的筹码送来送去,也不管她们自己愿不愿意,是不是幸福的 。
不过曹操的女儿却是比较识大体的,竟然嫁出去的女儿,泼出去的水,从此一心跟着汉献帝,并反感曹操僭越皇权的行为,当然她这样也是对的,毕竟汉室是当时的正统,可以说她还是比较深明大义的 。
对于汉献帝来说,董卓对他粗鲁傲慢,之后其部将李榷郭汜更是把他当做战败被俘的战俘,食不果腹,相对来说,曹操对他还是比较礼遇的,至少从明面上来说是这样,曹操还与他皆为姻亲,他实际是是汉献帝的岳父了 。
不过他的生活也算是稳定了,只能说是不幸中的万幸 。不过曹操此时的做法,还是有违人臣之礼的 。
曹袁对决曹操与袁绍其实是老相识了,当时一起入朝为官,同为僚属 。不过袁绍四世三公,底蕴深厚,袁氏家族在朝中做官的比比皆是,这也是为何当初董卓入主洛阳时,袁绍敢于直接怼他的原因 。后来袁绍还是逃出洛阳,避开董卓的锋芒 。
董卓败亡后,十八路诸侯隐隐以袁绍为盟主,实力最强了 。
年轻时曹操认识了袁绍,可以算得上是老同学,曹操十五岁入太学,同袁绍也有交往 。
为了定鼎天下,兄弟尚且反目,最高权力的诱惑,使得两位老同学终于反目了 。
官渡之战,经过一年多的对峙,以曹操的全面胜利而告结束 。
曹操以两万左右的兵力,出奇制胜,击破袁军十万 。这个战例成为中国历史上以弱胜强,以少胜多的典型战例 。
与此同时,江东的孙策崛起,刘备也结束了颠沛流离,三顾茅庐,隆中对中请出大才诸葛亮,确定联吴抗曹的战略,“借”来荆州,落脚西蜀站稳了脚跟 。
煮酒论英雄
操曰:“夫英雄者,胸怀大志,腹有良谋,有包藏宇宙之机,吞吐天地之志者也 。”玄德曰:“谁能当之?”操以手指玄德,后自指,曰:“今天下英雄,惟使君与操耳!”
玄德闻言,吃了一惊,手中所执匙箸,不觉落于地下 。时正值天雨将至,雷声大作 。玄德乃从容俯首拾箸曰:“一震之威,乃至于此 。”操笑曰:“丈夫亦畏雷乎?”
一统天下梦想破灭赤壁之战,曹操号称八十万,准备一举荡平东吴和蜀国,一统天下 。只是三国人才辈出,曹操的这一想法破灭了,据考证,孙刘联军最多五万人,曹操有十万到二十万人,是一场实力悬殊的战争,火烧赤壁,也一把火烧掉了曹操统一全国的梦想 。
从此开启了公元220年-280年长达六十年的三国争霸时代 。
因为对手孙刘联合,刘备方面,诸葛亮,法正,关张马黄赵,孙权方面,周瑜,吕蒙,鲁肃,陆逊,英雄辈出,曹操终其一生,也没完成这个梦想 。
【历史上真实的曹操是什么物人形象 曹操是什么样的人】后来司马懿在魏帝曹芳时,称病潜伏,高平陵之变,诛杀曹爽,三国归晋,这是后话 。
三国在曹魏时期,做了什么措施,是我们评价他的根据 。
一,唯才是举 。
多次颁发求贤令,只要有真才实学,都可以在曹操那里谋得一官半职 。象郭嘉、程昱、荀攸等就是这样成为曹操手下谋士的 。
赤壁之战前,曹操一首短歌行,其中几句“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但为君故,沉吟至今 。呦呦鹿鸣,食野之苹 。我有嘉宾,鼓瑟吹笙 。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充分反映了他的想法 。
二,严明法纪 。
三国时期,曹操发兵宛城时规定:“大小将校,凡过麦田,但有践踏者,并皆斩首 。”这样,骑马的士卒都下马,仔细地扶麦而过 。可是,曹操的马却因受惊而践踏了麦田 。他很严肃地让执法的官员为自己定罪 。
执法官对照《春秋》上的道理,认为不能处罚担任尊贵职务的人 。曹操认为:自己制定法令,自己却违反,怎么取信于军?即使我是全军统帅,也应受到一定处罚 。他拿起剑割发,传示三军:“丞相踏麦,本当斩首号令,今割发以代 。”
宁可我负天下人,不教天下人负我“宁教我负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负我”,这句话出自《三国演义》中的第四回,曹操最初在一次逃亡途中,经过吕伯奢一家,晚上,吕伯奢准备杀猪款待曹操,曹操听到磨刀声,疑心吕伯奢一家要杀自己,于是杀尽吕氏一家,陈宫因此责备曹操大不义,曹操却答道“宁教我负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负我” 。
对于这个说法,有三种版本 。
《魏书》记载:“太祖以卓终必覆败遂不就拜,逃归乡里 。从数骑过故人成皋吕伯奢;伯奢不在,其子与宾客共劫太祖,取马及物,太祖手刃击杀数人 。”
《世语》:“太祖过伯奢 。伯奢出行,五子皆在,备宾主礼 。太祖自以背卓命,疑其图己,手剑夜杀八人而去 。”
《孙盛杂记》:“太祖闻其食器声,以为图己,遂夜杀之 。既而凄怆曰:‘宁我负人,毋人负我!
其实这三种说法,都没见于正史 。故而无法推断最终真相 。
结语身处三国英雄辈出的时代,故而无法统一 。
透过曹操的一生,套用今天的话来说,曹操是一个有才能的,有一统天下之心的,精致的利己主义者 。
通过他的种种做法,可以说他是时运不济的一代枭雄了 。抛开汉室正统论来说的话,正面意义相对略胜一筹 。
在读者朋友你们的眼里,曹操是个怎样的人呢?欢迎留言表达你的看法 。
资料来源:三国志 魏书 武帝纪
文丨历史天下
图片来自网络,每天更新你感兴趣的历史内容,感谢关注,收藏,转发,评论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