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策如果没死会改变三国历史吗 孙策不死能统一三国吗

【孙策如果没死会改变三国历史吗 孙策不死能统一三国吗】说起三国时期的枭雄人物,大家所津津乐道的大多是刘备、曹操/曹丕、孙权这几位后来奠定魏蜀吴三国根基的人 。
不过,很多人却都忽略了另外一位重要人物——“江东小霸王”孙策!
 
曾经网上就流传着这么一个说法:“孙策不死,哪有三国” 。
实际上,孙策才是孙吴政权的主要奠基者,所谓“江东六郡八十一州”,几乎都是由孙策以一己之力攻略下来的 。
在那个时候,孙策也不过年仅24岁而已 。年纪轻轻的孙策就能够取得如此成就,在当时都造成了极大的轰动 。
那么,孙策究竟是怎么做到这一点的呢?在那个群雄逐鹿的时代里,如果孙策真的没有英年早逝,他又能够创造出怎样的功绩出来呢?
让我们一起来走近这一位“江东猛虎”的一生 。
 
一、广结名士,杀父之仇,卧薪尝胆投奔袁术有一个成语叫做“总角之交” 。总角指的是古时男子还没有及冠时,头发梳成两个发髻,模样像是头顶生了两个角一样 。
这一个成语,形容的便是在童年时期便结交的好朋友 。而这一典故,正是出自《三国志·吴志·周瑜传》,形容的是孙策与周瑜的深厚友谊 。
不仅是有“周郎”美称的周瑜,年少的孙策还广结天下名士,传播了自己的名声 。直到初平二年(191年),孙坚在攻打荆州的时候,被荆州牧刘表的部下黄祖用暗箭所杀 。
虽说“杀父之仇,不共戴天”,但遭受丧父之痛的孙策,却没有被仇恨给冲昏了头脑 。
 
彼时,孙策才不过十七岁,就像是一只乳虎一样稚嫩 。他没有心急于复仇,而是将父亲孙坚的葬在了曲阿,随即便替他进行了长达3年的守孝仪式 。
在守孝的期间,孙策无时无刻不在想如何替父报仇,并且继承父亲未尽的遗志 。
最终,孙策打算暂时依附于袁术的手下,想要讨回之前父亲孙坚留在这里的旧部人马 。只不过,袁术却迟迟不肯归还,而是驱使着孙策东奔西走,为他卖命 。
一年多的时间里,孙策都在忍辱负重、卧薪尝胆,从而慢慢地取得了袁术的信任 。
 
直到兴平元年(194年),袁术才不得不将孙坚旧部的一些兵马,交还给孙策统领 。
在这期间,英勇善战、指挥有方的孙策,也是得到了袁术军上下的一致欣赏和敬畏 。就连袁术本人也经常感慨:
“使术有子如孙郎,死复何恨!”
二、创业江东,智勇双全,一统六郡八十一州同样是兴平元年(194年),由于袁术本人的反复无常与对孙策的不信任,让他有了脱离袁术、自立门户的想法 。
所谓“舍不得孩子套不着狼”,为了能够取得袁术信任,孙策毅然将父亲视若珍宝的传国玉玺转交到了袁术手里 。
以此为代价向袁术借了一千多的士卒,去帮助他进攻扬州刺史刘繇、会稽太守王朗等人 。
 
借到了兵马的孙策,可谓是如同“脱缰野马”一般,可以尽情地驰骋于荒野之上了 。
虽然一开始孙策只有一千多的人马,但在他行进的过程中,却是源源不断有人来投奔他 。到最后,他的部队声势日益壮大,发展到了五、六千人 。
兴平二年(195年),势如破竹的孙策便是相继攻破了刘繇、王朗等人 。他的武艺高强,勇武非常,曾经与太史慈大战了三百回合,又曾生擒刘繇手下大将于糜并挟死,一声喝死樊能 。
并且,孙策也是智勇双全,以一计袭敌腹心击败刘繇;以一计诈死迷惑击败薛礼;又以一计避实击虚大败王朗 。
 
另外,孙策也是十分注重招揽人才,收服人心 。著名的谋士“二张”,张昭和张纮,也都是当年由孙策多次登门拜访才请出来出仕为官的 。
在降服太史慈的时候,孙策更是自释其缚,将自己锦袍衣之,请入寨中,谓曰:
“我知子义真丈夫也 。刘繇蠢辈,不能用为大将,以致此败 。”
太史慈亦是被孙策的真诚所感动了,所以才选择了投诚 。建安五年(200年),经过多年发展的孙策,终于一统了会稽、吴郡、丹阳、豫章、庐江、庐陵六郡,统一了江东,为后来的吴国奠定了最坚实的基础 。
 
在这期间,孙策也终于是报了父仇,将黄祖军打得大败而归,黄祖本人也是带着残兵败将落荒而逃 。
不得不说,孙策仅仅花了不到十年的时间,就创造了如此伟业,能力着实强大 。就连曹操也曾经对势力发展得越来越大的孙策感到头疼不已,留下感慨道:
“猘儿,谓难与争锋 。”
三、天妒英才,英年早逝,江流石不转徒留遗恨只不过,孙策的身上却也有一个不容忽视的缺点:年少气盛,处世不慎 。在建安五年(200年),曹操与袁绍在官渡对垒,而统一江东后的孙策满怀雄心壮志,想要进行北伐,奇袭空虚的许昌,迎取汉献帝 。
 
不料,“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 。因为孙策曾经杀死了吴郡太守许贡,所以遭到了他手下门客的偷袭报复 。
尽管许贡三门客也被孙策及其部下给全部击杀,但孙策本人也是身受重伤,不久之后便去世了,年仅二十六岁 。
小结:了解了“江东小霸王”孙策的一生,着实是令人唏嘘不已!从年少成名、父亲战死,到忍辱负重、卧薪尝胆,再到发展势力、一统江东,最后却是遇刺身亡,就此英年早逝 。
 
杜甫的《八阵图》中就有这么一句诗:“江流石不转,遗恨失吞吴” 。虽然诗中所指的是刘备夷陵之战的典故,但用在孙策的身上也十分妥帖 。
如果孙策真的没有英年早逝,而是带兵进攻许昌,袭击曹操老巢的话,那么恐怕三国后面的发展都要发生巨变了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