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棣并没有找到建文帝,也没有与建文帝见过面 。但是建文帝有很大的可能还活着,朱棣也有很大的可能知道建文帝在哪活着 。
一场火灾建文四年六月十三日,镇守南京金川门的李景隆、谷王,在没有建文帝命令的情况下,私自打开城门,迎朱棣进京 。
自此,历经四年的“靖难之役”以朱棣胜利告终 。
已经进入南京的朱棣,攻破皇宫易如反掌,但是他却没有攻打皇宫,而是只包围起来,这是一个出乎意料,但也在情理之中的决定,
因为他不想承担上弒的罪名,更何况这个人还是他的侄子 。他希望建文帝能够知趣一点,要么自杀,要么投降 。
日子一天一天的过去,朱棣并没有收到建文帝自杀或者投降的消息,反倒是收到了一条皇宫起火的消息 。
皇宫起火的消息一传到朱棣的耳中,朱棣当即意识到大事不好,虽然他不知道要发生什么,但可以肯定,发生的这件事情肯定在他的意料之外 。
朱棣已经顾不得是否弑君,反正造反这个罪名就已经够他受的,再加上一个弑君的罪名也无大碍 。
他急匆匆率领大军冲入皇宫,只为找到建文帝 。
朱棣最不愿意看到的事情发生了,他没有找到建文帝,找到的是一具烧焦的尸体 。建文帝的贴身太监、侍卫、宫女都说这是建文帝 。
但是朱棣不信,尸体都烧焦了,哪里还能够辨别得了是谁,就算这是个太监,你要硬说是建文帝,也没有办法辨认 。
皇宫一起火,朱棣就冲了进来,如果建文帝跑的话,肯定跑不了多远,而朱棣已经夺取了全国的政权,只需要一声令下,建文帝必将归案 。
但是朱棣却不能下这条命令,因为一旦被全天下的人知道建文帝还活着,肯定会有人蠢蠢欲动,打着建文帝的旗号造反 。
到时候自己就得一辈子奔波于平定叛乱,说不定朱家的江山还会改姓,留在朱棣面前的只有一条路,以后再做打算 。
活着的证据第一条:
朱棣既然将那具烧焦的尸体,认作是建文帝的尸体,就必须要让建文帝入土为安 。
建文帝作为皇帝,朱棣打的旗号是“清君侧”,虽然他心里不想用天子的礼仪安葬建文帝,但是表面功夫还是要做的 。
要是不用天子的礼仪安葬建文帝,那岂不是说明他是造反的或者那具尸体不是建文帝的 。
以天子的礼仪安葬,规模肯定相当庞大,但是还没有到清朝,只是到明朝末年,建文帝的陵墓,就已经找不到在哪,没有任何一个人能够指得出来 。
这说明,官方知道安葬的那具尸体不是建文帝 。如果是建文帝的话,关于墓的位置一定会做明确的记载,还有太常寺也会定时打扫 。
但事实是,墓的位置没有记载,太常寺也不按时打扫 。如果墓里安葬的那具尸体是建文帝的,怎么可能会出现这种情况?
”金陵故老,无能指建文帝葬处”——《国榷》
第二条:
建文帝总共有两个儿子,分别是长子朱文奎、次子朱文圭 。
朱棣攻破皇宫的时候,仅仅只发现了朱文圭,没有发现朱文奎 。后来在皇宫中寻找,也没有寻找到朱文奎 。
那么朱文奎去哪儿了呢?没有人知道 。建文帝起码还有一具烧焦的尸体,朱文奎连一具烧焦的尸体都没有 。
当时的他年仅七岁,如果说七岁的他能够逃到宫外,那么建文帝也可以逃到宫外 。
“燕师入,七岁矣,莫知所终”——《明史》
第三条,也是最重要的一条:
溥洽是建文帝的主录僧,与建文帝的关系密切 。朱棣从宫中的人口中得知,溥洽有可能知道建文帝出逃的下落,因此将他抓起来拷问 。
这一拷问,就是整整十六年 。
直到姚广孝临死之前向朱棣请求放了溥洽,溥洽才得以重见天日 。
如果那具烧焦的尸体是建文帝,朱棣为什么要抓溥洽呢?为什么又要拷问溥洽呢?这明显说不通 。唯一能够说得通的就是,朱棣相信建文帝还活着 。
“溥洽者,建文帝主录僧也 。初,帝入南京 有言建文帝为僧遁去,溥洽知状,或言匿溥洽所 。”——《明史》
正是因为建文帝有很大的可能还活着,清修的《明史·恭闵帝本纪》中才出现“宫中火起,帝不知所终”这样的记载 。
也记载了后来的礼部尚书胡濙,在当时的主要工作就是以寻找张三丰的名义寻找建文帝 。
“五年遣濙颁御制诸书,并访仙人张邋遢,遍行天下州郡乡邑,隐察建文帝安在 。”——《明史》
找到但不相见关于建文帝的下落有很多种说法 。
有的人说他在江苏待过,有的人说他在四川待过,有的人说他在云南待过,有的人说他在重庆待过,有的人说他在湖南待过 。
总而言之,他到底在哪待过,始终没有人能够给出一个肯定的说法 。
之所以说他在这些地方待过,主要是这些地方有一些类似于他写的诗,但是又能证明什么呢?什么都证明不了 。
毕竟诗什么人都能写,并不是只有他建文帝才能写,除了诗之外,个别地方还有“实据”,就比如云南武定狮子山 。
这座山有一座寺庙,寺庙里有三尊僧像,其中一尊身披袈裟,背靠龙椅,据说就是建文帝的僧像,而且僧像上方的牌子特地注明“明惠帝”三个字 。
但至于到底是不是建文帝,谁都说不清,没有实质性的证据 。
正是因此,重庆龙兴古镇的龙藏寺,也说建文帝曾经在此地为僧,重庆的瓷器口宝轮寺,也说建文帝曾经在此地为僧 。
虽然建文帝到底在哪,史书上没有明确的记载,但是几乎可以肯定,朱棣知道建文帝在哪,这就要说到永乐二十一年 。
朱棣的年号是永乐,到永乐二十一年,他已经坐在皇位这把椅子上二十一年,他一直在等待建文帝的消息 。
但是不曾想,一眨眼就是二十一年,直到永乐二十一年,才得到建文帝的消息 。
胡濙从永乐五年接受朱棣在暗地里寻找建文帝的命令开始,一直在全国各地的寺庙游走,只为了寻找建文帝的行踪 。
但是历经将近十年到,永乐十四年,还是没有找到建文帝 。
朱棣知道胡濙在外工作辛苦,也知道建文帝不是那么好找 。
在永乐十四年,他将在外寻找建文帝将近十年的胡濙召了回来,任命为礼部左侍郎 。
胡濙原本以为他的使命到此为止,却不曾想,永乐十七年,朱棣再次命令他寻找建文帝 。
不过,这次有了指定的地点,那就是在江浙一带 。
胡濙又一次扑向大海捞针,但这一次,他找到了建文帝 。
永乐二十一年深夜,朱棣已经入睡,突然间收到侍卫的消息,有人要来觐见他 。
一开始朱棣还打算生气,毕竟谁睡觉的过程中有人打搅,心情都会不好,但一听说是胡濙,朱棣当既兴奋了起来,叫侍卫赶紧把胡濙召进来 。
朱棣明白,没有他的命令,就算给胡濙十个胆子,胡濙都不可能敢私自回来的 。
毕竟以他的身份之尊再加上他残暴的手段,胡濙如果没有找到建文帝敢回来,必将只有一个下场——死无葬身之地 。
至于胡濙跟朱棣说了什么,没有人知道,在现场的只有他们两个人 。
但他们两个人的谈话谈了数个小时才结束,最主要的是史书明确记载,朱棣多年的疑虑在这时消失,而胡濙也在再未离开朝廷寻找建文帝,很显然他的任务已经完成 。
“至是疑始释”——《明史》
朱棣绝对不是一个容易忽悠的人,从他能够造反成功就可以看得出来 。
胡濙如果敢跟他说建文帝已经死了,没有给出确切的证据,朱棣一定会让胡濙生不如死,胡濙一定在与朱棣交谈的过程中给出了确切的证据,说明他是实实在在的找到了建文帝,
但至于是生是死就不知道了 。无论建文帝是生是死,可以肯定朱棣没有与建文帝见面,如果见面了,史书上一定会有记载 。
朱棣运气挺好的,得知建文帝下落后的仅一年,就驾崩,没有带着疑问进入棺材 。
结语
【建文帝和朱棣是什么关系 历史上朱棣找到建文帝了吗】朱棣与建文帝叔侄之间的恩怨,虽然在历史上没有画上句号,但是《大明风华》却给他们画上了句号,以朱棣释怀,建文帝理解,而告终 。
推荐阅读
- 明朝万历十年到底发生什么 万历十年明朝有哪些事件
- 历史上唐太宗和武则天真实关系 李世民和武则天什么关系?
- 现浇混凝土C10什么意思
- 新疆人是哪个国家的后裔 新疆人的祖先是哪国人
- 历史上唐朝的胡人是哪个民族 胡人是什么民族
- 日本的富士山是属于德川家族吗 富士山是私人的吗
- 古代的通判相当于什么级别官职 通判相当于现在的什么官
- 女人处和不是处有什么区别 不是处的有什么特征
- 三国中杀孙策的刺客是谁 孙策是被谁杀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