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献之有真迹

王献之有真迹吗
王献之有真迹 , 王献之《鸭头丸帖》 , 是东晋书法家王献之写在绢上的一件优秀草书作品 , 也是王献之书法作品中唯一的传世真迹 , 现藏于上海博物馆 , 共有两行15字 。这幅作品运笔非常熟练 , 笔画劲利灵动 , 风神散逸 , 主要有以下一些特征“笔锋人纸灵巧而又变化多姿 , 方笔、圆笔、侧锋、藏锋都有 , 如“鸭”、“当”两字起笔处是顺着笔锋直接入笔 。
王献之小楷玉版十三行谁临摹最好赵孟頫临得最好 。
《玉版十三行》是王献之小楷代表作 , 被誉为“小楷极则” , 笔画隽秀挺拔 , 结字萧散逸荡 , 顾盼有致 , 盛名千年不衰 。墨迹在宋元时有两本 , 一为晋麻笺本 , 一为唐硬黄本 , 上有柳公权跋 , 疑为柳公权临本 。王献之写过不只一本《洛神赋》 , 原本墨迹写在晋麻笺纸上 , 也称晋麻笺本 , 但流传到唐宋时代就已经首尾残损缺失 。如今真迹已不复存在了 , 唯留南宋时残存的竖版十三行二百五十余字内容小楷作品 , 在宋代的著录类图书《寳刻類編》中 , 使用了“《洛神赋》十三行”的称谓 , 自明代以来普遍称为“十三行” , 故称“洛神赋十三行” , 简称“十三行” 。
王献之洛神赋译文我从京都洛阳出发 , 向东回归封地鄄城 , 背着伊阙 , 越过轘辕 , 途经通谷 , 登上景山 。这时日已西下 , 车困马乏 。于是就在长满杜蘅草的岸边卸了车 , 在生着芝草的地里喂马 。自己则漫步于阳林 , 纵目眺望水波浩渺的洛川 。
于是不觉精神恍惚 , 思绪飘散 。低头时还没有看见什么 , 一抬头 , 却发现了异常的景象 , 只见一个绝妙佳人 , 立于山岩之旁 。
我不禁拉着身边的车夫对他说:“你看见那个人了吗?那是什么人 , 竟如此艳丽!”车夫回答说:“臣听说河洛之神的名字叫宓妃 , 然而君王所看见的 , 莫非就是她!她的形状怎样 , 臣倒很想听听 。”
我告诉他说:她的形影 , 翩然若惊飞的鸿雁 , 婉约若游动的蛟龙 。容光焕发如秋日下的菊花 , 体态丰茂如春风中的青松 。
她时隐时现像轻云笼月 , 浮动飘忽似回风旋雪 。远而望之 , 明洁如朝霞中升起的旭日;近而视之 , 鲜丽如绿波间绽开的新荷 。她体态适中 , 高矮合度 , 肩窄如削 , 腰细如束 , 秀美的颈项露出白皙的皮肤 。
既不施脂 , 也不敷粉 , 发髻高耸如云 , 长眉弯曲细长 , 红唇鲜润 , 牙齿洁白 , 一双善于顾盼的闪亮的眼睛 , 两个面颧下甜甜的酒窝 。她姿态优雅妩媚 , 举止温文娴静 , 情态柔美和顺 , 语辞得体可人 。
洛神服饰奇艳绝世 , 风骨体貌与图上画的一样 。她身披明丽的罗衣 , 带着精美的佩玉 。头戴金银翡翠首饰 , 缀以周身闪亮的明珠 。
她脚著饰有花纹的远游鞋 , 拖着薄雾般的裙裾 , 隐隐散发出幽兰的清香 , 在山边徘徊倘佯 。忽然又飘然轻举 , 且行且戏 , 左面倚着彩旄 , 右面有桂旗庇荫 , 在河滩上伸出素手 , 采撷水流边的黑色芝草 。

推荐阅读